张诚毅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村经济收入水平不断提升,居民居住生活环境进一步得到改善,农村建设楼房数量越来越多,但防雷安全措施落实不到位,遇到雷雨天气后,完全处于危险状态。近些年,农村雷击安全事故不断增多,给农民的生产、生活造成较大威胁,从而大大降低整体经济收入。本文通过对近几年发生的雷击案例进行分析,并针对农村防雷工作的实际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逐一解决,从而有效缓减雷电带来的经济损失。
关键词:农村防雷工作;存在问题;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TV85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81032069
雷电是伴有闪电和雷鸣的一种雄伟壮观而令人生畏的大自然放电现象。雷电多发生于强对流天气,在雷电产生过程中,还会伴随强烈的降雨和大风,有时还会伴随冰雹和龙卷风,对地面建筑物和人员安全会造成严重威胁。一个中等强度的雷暴功率可达1000万W,这相当于一座小型核电站的输出功率。最近几年,随着气候变暖,极端气象灾害频发,雷电灾害总体呈现增多趋势。目前雷电灾害的危害程度仅次于暴雨洪涝灾害,是第三大气象灾害,尤其是在农村,雷电灾害带来的危害更大。现阶段由于广大农村地区对防雷工作不重视,缺乏基本的防雷减灾常识,一旦发生雷击事故将会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因此,如何解决农村防雷工作难题,保障农民群众人身财产安全,已经成为今后农村防雷工作的重点和难点。
1 案例分析
2017年07月29日19:00—20:00,在当时的强雷暴天气时,椒江区章安街道杨司村一民房,楼房顶层天面遭受雷击,部分瓦片及墙体严重受损,该村部分村民电力、通信设施,家用电器受损。本事件事发次日才接到报案人电话,本局按应急预案立即组织人员到达事发地点展开调查。
经雷电灾害调查现场勘查受灾位置位于E12126'10'',N2844'09''。受灾楼房地处农村用地,每层4.0m高的3层楼立地房,建造年份較早,无防雷装置设施。四周有相邻层高不等的村民住宅楼,楼房周围有电力、通信等架空线错综复杂。所处区域为四面环山,周边100m内有种植水田地、河道及高压线。区域土壤具有中等含水量,土壤中地下水资源丰富,经测得受灾楼房区域土壤电阻率平均数值(16.25Ω)较低。经分析空旷的水田或潮湿地以及湖、塘、江河周围的地块,由于土壤中水分含量较高,其电阻率相对较低,因此,这些区域遭受雷击的几率较大,根据雷电现象发生时的“选择性”,再加上土壤中电阻率的大小不同,导致电阻率较小的区域受到的危害加重。所以,受灾楼房在无防雷装置设施的强雷暴天气遭受雷击概率增大,更容易遭受直接雷的侵入,使楼房天面遭受雷击[1]。
2017年7月29日19:00—20:00台州市闪电结果:闪电次数为104次、正闪次数为0、负闪次数为104、正闪最大值为0、负闪最大值为-172.9。19:34—20:52有一条带状台前飑线回波自西向东经过台州境内,移速45~50km。其中20:15前后到达椒江章安街道,最强反射率因子达到50~55dBz,其中雷击发生地(N2844'08'',E12126'12'')于20:15—20:27回波反射率因子一直在45~55dBz之间,证明该地点于上述时间段内对流发展旺盛。另外从ET(回波顶高)观测,20:15前后章安地区上空回波顶高度高达14~15km,当天20:00洪家探空显示0层高度为5.5km,-20层高度在7km左右。说明对流发展高于-20层高度,与事发地域的天气现象出现的强度及时间吻合。可以肯定7月29日20:15—20:27时间段内雷击地点上空强回波中有较强放电现象。雷击地点上空强回波中有较强放电现象与雷击点区域的电磁场之间有着印证关系,是导致楼房天面遭受雷击的原因之一。
2 农村防雷工作存在问题分析
2.1 防雷减灾意识淡薄
当前由于农村整体文化水平相对较低,有关的科学防雷意识也相对淡薄,不知道雷击灾害该如何防御,针对发生的雷电现象,依然采用传统、迷信的观念去解释,导致在遇到雷电天气来临时,无法采取及时有效的防御措施,甚至有些农民依然在农田干农活,这样很容易造成雷击伤亡事件。
2.2 对防雷减灾工作重视程度
由于农村防雷减灾投入较少,和城市相比政府给予农村防雷工作的投入有限。农民自己建设的房屋,通常没有安装避雷设施,房屋建设完成后,也没有经过合格检测。在广大农村地区的公共场所几乎也没有安装防雷设备。对于一些线路较长的变电设备、发电设备由于长期在室外暴露,地势较高,就成为雷电感应和雷电波侵入的主要通道,常常对附近居民和建筑物造成损伤。在农村进行规划设计过程中没有将防雷减灾纳入到设计方案中。最近几年,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并没有将防雷减灾要求考虑进去,对于一些农村公共活动场所基本没有开展雷击风险评估。甚至有些地方将公共场所建设在雷击高发区,这就使得雷击安全隐患大大增加[2]。
2.3 缺乏基本的防雷减灾常识
农村地区的广大群众都比较缺乏防雷减灾常识,不少农民群众在面对雷击现象时不能很好的采取相应措施进行防范,有时制定的措施还会加重雷击事故概率。例如当出现雷雨天气时,群众竟然站在高大的树木下、没有任何防雷措施的茅草屋躲避雷雨,其实这些地方更危险。目前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有线电视天线接收装置主要架设在屋顶,一旦出现雷暴天气,电线很容易将雷电引入室内,并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雷电预警信息是气象部门为防范雷电灾害而提前发布的一种信息。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不少农民群众不能在第一时间内获取相应的预报信息,使农村地区雷电防范毫无准备,十分被动。
3 加强农村防雷工作的措施分析
3.1 进一步提高广大农民防雷减灾工作意识
要进一步加强对偏远农村地区科普宣传,向广大农民群众宣传讲解雷击事件发生的原理,进一步消除群众迷信思想和恐惧心理,切实提升全社会防雷减灾意识,有效的减少雷电灾害所造成的损失和影响。最近几年,农村地区经济建设不断发展,农民生活水平显著提升,他们对各种安全需求也不断增长。这就要求各级政府部门和相关部门特别是防雷减灾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对农村地区防雷减灾工作的宣传教育,采取多种形式,深入农村一线,向农民群众宣传科学知识,防雷减灾工作要领以及雷电所造成的危害,提高广大群众对防雷减灾工作的认知程度。
3.2 进一步加强农村防雷减灾工作行政监管
防雷审核制度。对于处于山顶、河塘边、山谷风口,土壤电阻率容易发生突变等容易造成雷击的建筑物要加强监督管理,制定严格的审核制度,在建筑设计过程中,要严格执行GB国标,在设计、图纸审查、施工监理等各流程中按国标加强监管,严格执行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否则禁止审核该项目建设[3];进一步加大对已建建筑物的检查力度。對农民群众自行建设的建筑物和农村公共设施要进一步做好检察工作,查处违法防雷装置,杜绝不合格防雷装置投入使用[4]。
3.3 要进一步加强农村防雷技术服务
对于农民群众自建的房屋,要积极组织防雷专业技术人员开展上门服务,指导农民群众完善相关防雷设施[5]。同时还要进一步建设完善的农村雷电预警监测预报体系,进一步疏通信息传播渠道,确保农民群众能够第一时间掌握雷电气象预报,并做好相应防护工作。同时还要进一步加强农村防雷减灾工作宣传,建立农村防雷减灾工作宣传制度,结合典型案例在广大基层地区积极开展防雷减灾宣传工作,同时还要通过电视广播网络全方位做好国家防雷标准、气象法和相关条例等内容,不断提高基层大众避灾、自救、互救能力和防雷减灾意识[6]。
参考文献
[1]张虎,刘礼峰,吉振习.农村雷电灾害成因分析及防雷技术[J].安徽农学通报(下半月刊),2010,16(14):227-228.
[2]刘小容,罗锡浪,彭尚永.谈雷暴的气象要素与观测的注意事项[J].现代农业科技,2010(02):311-314.
[3]陈勇斌,钱光明,王伟.关于建立和完善防雷技术服务回访办法的思考[J].浙江气象,2010,31(02):35-37.
[4]刘向科,宁波,李海雷,等.农村养殖场综合防雷现状及技术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16(22):227-228.
[5]罗国华,殷春生,徐锦山,等.新时期防雷技术服务分析[J].现代农业科技,2016(23):230-231.
[6]敖振浪,敖进华,吕雪芹,等.迂回策略防雷技术研究与应用[J].国外电子测量技术,2017,36(05):98-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