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丽 赵聪
摘 要:简述了潘庄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概况及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工程建设的必要性。
关键词:潘庄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必要性
中图分类号:S27 文献标识码:B DOI:10.11974/nyyjs.20181032024
1 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概况
潘庄灌区1972年建成使用,设计灌溉面积33.3万hm2, 建有总干渠1条,干渠14 条, 支渠637条,建筑物1227座。由于当年建设标准低,投入不足,配套设施不完善,据1998年核算,灌区有效灌溉面积为22万hm2,仅占设计面积的66%。
潘庄灌区是国家大型灌区,灌区节水改造项目被纳入国家规划,截止到2017年,国家大型灌区项目累计投资3.5亿元,共计安排节水改造项目与灌区续建配套18期,完成新建总干渠衬砌16.309km, 干渠22.7km;总干渠衬砌维修23.922km;总干渠護底13.008km;维修、改造建筑物143座;堤防硬化61.017km。
通过实施节水改造项目,总干渠的输水能力有了较大提高,具体来讲,总干渠水利用系数由之前的0.87增加到现在的0.93,提高了6.9%。骨干渠水利用系数由之前的0.55增加到现在的0.68,提高了23.6%。同时,改善的灌溉区域高达29547hm2,年均增产粮食30万t。
2 灌区工程中存在的问题
2.1 渠道渗漏损失严重
总干渠虽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和近几年进行了衬砌,经过多年运行,现已存在不同程度的破坏,20世纪80年代衬砌段自建成至今未曾维修,损坏严重,主要为砼板的破坏和脱落,失去防渗功能,渠道渗漏损失严重。总干渠中游特别是二级池以下渠底冲刷,部分桥和节制闸上下游段冲刷尤为严重。由于资金及技术条件,渠底仅采用复合工膜进行防渗,经过多年冲刷破坏严重,亟需新的防渗措施。
2.2 管理道路损坏严重,堤防较为薄弱
潘庄总干渠堤顶部分管理道路经过长期使用,破损严重,路面坑洼不平,给灌区管理造成较大影响与安全隐患。潘庄总干渠部分堤段左堤紧靠赵牛新河,邻背差很大,堤防存在安全隐患。
2.3 灌区配套差、建筑物退化老化
由于灌区自流面积不多,因而引黄灌溉主要通过以下3种方式进行:地下河道、蓄水、分散提水。灌区经过30a运行,由于经费不足,配套能力差,工程设施老化。建筑物年久失修,退化、老化严重,难以发挥灌区效益。
潘庄总干渠建筑物标准低,老化现象严重。部分节制闸闸身碳化等现象严重;上下游护坡损坏严重,局部出现塌陷;启闭机不能正常运行,启闭困难;电气设备电机老化严重,设备不能安全运行,对人身安全造成威胁;渡槽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标准低、长度短,老化失修,接缝处漏水等。
总干渠与截渗沟的桥梁建成后,已运行多年,大部分未进行改造,由于建设标准低,桥梁呈现出许多问题,甚至成为危桥,直接威胁到周边群众出入安全。
干支渠建筑物配套率低,部分节制闸涵闸失去功效,许多引水渠道无控制性建筑物。灌区下游地区,引水较为困难,缺乏提水建筑物。
2.4 水资源利用不尽合理
灌区渠道经过多年运行,护底及衬砌损坏严重,导致水资源渗漏损失严重,浪费大量水资源,同时干支渠上节制闸、涵闸、口门大多修于20世纪70、80年代,多数损坏严重,造成水资源损失,不能有效拦蓄水资源,发挥较好灌溉效益。而灌区北部地下水贫乏,因远离黄河,引黄供水保证性较差,尤其是夏津县位于潘庄灌区末端,地势高亢, 水资源奇缺,引黄水较为困难。
2.5 灌区管理信息化水平低
潘庄灌区信息化建设发展水平总体上仍然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和水利工程建设及水利体制改革。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信息采集体系不完善,缺乏水资源水环境的监控信息,水文工情采集点覆盖面不太全面,已建设的采集系统标准化程度较低、系统协调且性差;水利数据遥测系统、控制系统、视频监控系统之间无法信息共享,存在相互分割的现象;现有的业务应用系统只能完成部分信息服务,其应用范围有限,覆盖面积不足,因而在情报分析、指挥协调方面存在信息缺失等情况,在灾情全面评估、受灾形式分析、风险控制以及可视化指挥方面存在短板。指挥协调功能不强,应急抢险指挥系统建设滞后,对突发事件缺乏统一指挥的平台、技术手段和设施;灌区管理局办公系统仍然采用传统模式,没有实现办公自动化。管理局没用标准化的数据管理中心,现有的系统数据存放存在安全风险,数据存放分散,管理功能不完善,面向公众提供全面水利信息服务的技术水平不够以及社会资源利用不充分等。
3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潘庄灌区的水资源十分有限,并逐渐成为制约灌区经济不断发展、居民生活不断改善的重要因素。结合潘庄灌区的历史文化条件,其灌区配套工程较为落后、农作物灌溉技术水平还不高、居民节水意识比较粗犷等,因而其灌区的整体水资源利用情况不够合理,浪费情况较为严重。此外,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灌区仍不能达到设计的灌溉目标,对当地经济发展、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带来了一定不利影响,从这个角度讲,对灌区进行续建配套节水改造就显得尤为必要,其必要性可归纳总结为以下4个方面。
3.1 续建配套节水改造刻不容缓
目前,灌区内的水资源主要有3种:大气降水形成的当地径流;灌区地下水;地表客水资源。由于干旱少雨,当地径流和徒骇河、马颊河来水可用量很少。居民生活和工业企业用水主要依靠地下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水量也越来越大。灌区农业灌溉以黄河水为主要水源,近十几年来,黄河水资源的情况变得越来越复杂,逐年减少且带有一定的季节性,即具有“可用但不可靠”的特点。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黄河的水资源明显呈现下降的趋势,且在灌溉时期内最为明显。同时结合国家实行的西部大开发的战略,考虑到黄河中上游经济的发展以及小浪底水库的顺利建成并投入使用,预计未来一段时间内黄河水资源紧张的情况不会得到有效缓解,因而会进一步加剧灌区内的水资源引用困难。另外,为了保证黄河下游工业和城市生活用水及生态用水,国务院近几年对黄河两岸的灌溉区域实行限量引水政策,进一步加剧了灌区水资源的紧张情况,一定程度上对灌区内的工农业生产产生了不利影响。综上所述,结合灌区整体环境,积极探索发展节水灌溉,不仅能够缓解灌区内水资源的紧张情况,对灌区内工农业的发展也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3.2 潘庄灌区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决定了其必须实施以节水改造为中心的续建配套建设
灌区内经济在德州市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为区域及全市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因而对灌区实行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完善灌区这一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礎设施,为区域经济的持续发展提供基础保障,是十分必要的。实行节水改造,可以减少渠系的渗漏,进而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也可以避免出现地下水位上升,导致土壤出现碱化的情况。进一步讲,节水改造节约的水资源可以用来改善或增加灌区面积,也可以运用到其他行业领域中,不仅增加水资源的利用率,还创造出更多的经济价值,促进了灌区内整体经济的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推动了构建节约型社会、和谐型社会的进程。
3.3 实施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是改造区域环境的需要
考虑到经济发展对水资源具有一定依赖作用,而目前地表水资源还不充足,这就使得灌区下游部分地区对水资源的开采出现了掠夺式开采,开采过程不计后果,导致地下水位严重下降,甚至出现了大面积的漏斗区、地面沉降、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恶化等一系列不利局面。
大量黄河水以及泥沙随着水流进入灌区,而黄河水中的泥沙对渠床具有阻碍作用,导致耕地面积的急剧下降,土壤退化、风化情况严重,影响了周围的生态环境与居民生活质量,不利于社会和谐。因此,为降低渠床泥沙负担以优化周围生态环境问题,需要减少黄河引水量,同时加快实行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
3.4 实施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是实现示范性灌区的需求
通过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改善灌区现状存在的问题,减少渠道水量损失,提高水的利用率,完善灌区骨干工程,解决部分偏远地区吃水难的问题,同时加强灌区科学化管理水平,完善管理设施,逐步实现灌区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实行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工程,不仅可以提高灌区内水资源的利用率,还能改善灌区的灌溉环境,进而提高灌区内工农业的整体竞争力,在满足生产发展的基础上,促进灌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综上所述,对潘庄灌区实施续建配套节水改造是十分重要且必要的。
参考文献
[1]德州市水利勘察设计研究院.山东省德州市潘庄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R].201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