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创新创业教育”融入“计算机+金融”人才培养全过程的实践研究

2018-12-18 01:09李俭王梦菊赵文君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8年10期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互联网

李俭 王梦菊 赵文君

摘要:在“互联网+”时代,金融大数据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创新创业教育也从未停止。为适应社会需要,高校要将形式实践化,内容具体化,方法多样化,将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深度融合,培养出具有创新创业思维和能力的“四创”“计算机+金融”复合型人才。

关键词:“互联网+创新创业教育”;金融特色;人才培养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各行各业都迫切地想利用日新月异的信息通信技术与互联网进行深度融合,从而改进传统行业的运营模式,实现生产力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如今,“互联网+”背景下的创新创业浪潮愈演愈烈,商机无限,金融大数据也正以无法想象的速度席卷整个世界。现今,会使用计算机是普遍现象,缺乏的是如何在某个具体领域充分发挥计算机技术应用的优势,尤其是将计算机技术应用在金融领域。这就急需一批优秀的具有创新创业意识的跨学科计算机人才来加快这一步伐,从而实现我国国民经济健康有序的发展。

1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内涵

如今,创新创业教育的成效已成为人才培养质量的基本标准。创新创业教育应该包含创新精神、创意思维、创业本领、创造能力四方面的教育内容。对于一名合格的、适应社会需要的大学生来讲,创新精神是灵魂,它直接决定了学生的专业素养;创意思维是骨髓,是学生专业素质的底蕴和精髓;创业本领是血肉,是学生工作态度、适应社会的主要体现;创造能力是行动,是学生开拓创新能力的进一步发挥。创新、创意、创业、创造四位一体,相辅相承。除此之外,学生不但要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还要具有协作精神和社会担当能力。

2 “互联网+创新创业教育”环境下人才市场的需求特征

2.1人才需求背景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并鼓励更多社会主体投身创新创业。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要想化解这矛盾,就需要新一代青年具有创新创业思维和能力,敢思敢想,敢作敢为。同时,每一名要进入社会的学生都应该知晓,社会是现实的,没有一成不变的事物,无论做什么,都要积极思考,要有新点子新举措,只有具备“四创”的人才才能在飞速发展的社会中稳步前进。

2.2人才需求分析

随着大数据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大,人们对数据的敏感程度也不断提高,都想从已有的数据中提取更多有价值的信息。计算机在工作中的使用操作已不是难题,关键是如何通过计算机技术,有目的地对数据进行加工处理,因此,跨学科的计算机人才炙手可热。对于众多专业特色鲜明的高校,计算机专业不再是绿叶,反而能够锦上添花。

目前,金融行业的数据需求增长最为迅速,具备金融知识的复合化计算机人才供不应求。CFA(特许金融分析师)协会发布的《2016年中国金融人才发展报告》中特别强调,随着金融行业不断发展和互联网技术的不断进步,混业经营已较为普遍,复合型人才、专业化水平、创新型思维是金融行业人才需求发展趋势。尤其是近些年,“互联网+金融”开展得如火如荼,互联网技术和大数据技术在银行、保险、证券等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多,企业对金融人才的技术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急需金融产品研发人才、互联网技术人才和互联网运营推广人才。他们需要懂金融产品设计、金融建模、风控、互联网运营,还要掌握大数据分析技术。2016年的工程和信息技术类人才在互联网金融行业中占比是最高的,达到34.8%,而金融人才只占9%。因此,懂金融又懂管理及应用数据的计算机技术人才将是未来市场上的稀缺资源,而具有创新创业思维和能力,能够从多角度出发,对大数据进行清洗、分析,从中获取有价值信息,同时能够保证信息安全的人才会更加供不应求。

3 当前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现状分析

党中央在十八大之后,对创新创业教育和人才培养做出了重要部署,强调高校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应从九个方面入手:人才培養质量标准、培养机制、课程体系、教学和考核方式、实践、学籍管理、教师教学能力建设、指导服务、资金支持和政策保障体系。但是就目前来看,多数高校对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视程度仍然不够,主要表现在以下四方面:(1)创新创业教育理念相对滞后。一些高校认为只要增加一些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即可。(2)支持力度不够。一些高校没有采取相应的鼓励措施来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导致收效甚微。(3)形式多于实质。多数高校只是象征性地举办一些讲座,导致形式化内容多,实质性内容少。(4)缺乏师资队伍建设体制。由于某些高校没有使创新创业教育深入每一位任课教师之心,导致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实践相脱节。

4 “互联网+创新创业教育”环境下“计算机+金融”人才培养改革措施

针对当前我国各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我们应从多方面入手,充分利用互联网优势,使创新创业教育渗透到金融与计算机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4.1教学组织

各高校要逐渐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探索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在计算机相关专业课程体系中增加金融学、会计学、统计学等财经类课程,使学生系统地学习金融专业基础知识,为以后能够自学其他金融课程和知识打下扎实的基础。

在固定学期开设认知实习环节,为期两周,学生不但可以进入软件公司了解企业文化,熟悉软件开发流程,将知识随学随用,以用促学,还可以进入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了解各金融机构之间的业务往来以及计算机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这种形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实现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使产学研更加密切结合,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在假期期间增加社会实践环节,让学生根据各自需求和兴趣选择实践单位,为期两周,使学生真正地以员工的身份接触社会,掌握一些智能软硬件、大数据分析、互联网应用等在学校学不到的知识,增强自身的独立性。尤其是应用型本科院校,更要重视实践环节的实效,使各方面的工作做到实处。

4.2课程设计

专业任课教师要将创新创业的思维和能力教育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中,不但包括专业基础课,例如数据结构、操作系统课程等,也包括金融特色鲜明的专业课程,例如金融数据库技术、金融信息安全技术等课程。任课教师可以根据课程特点和专业特色,增加金融类案例。例如操作系统课程中,可以让学生对金融企业普遍使用的Linux等操作系统进行分析、配置和使用;数据结构课程中,可以对银行、证券等金融机构的数据特点进行分析,从而确定最恰当的数据结构,使学生更多地了解金融大数据的特点。金融信息安全技术课程中,可以通过银行卡被盗用等案例引导学生学习。因此,每名专业课教师都要根据课程特点,找到所授课程与金融领域的切合处,根据各知识点,不断设计并收集金融案例,使金融知识与计算机专业知识在学生的知识体系中并存。

课程教学可以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教师可以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布置课前预习内容、讨论题目等,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也可以布置作业,通过作业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爱课程等网站拥有丰富的教学资源,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情况,选择一些难易程度比较适合的资源让学生根据自身情况进一步学习。为了更好地随时随地与学生互动,可以通过微信等社交软件建立课程群,教师回答了一名学生的提问后,可以使更多学生也掌握了相关内容。授课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案例分析法、讨论法、归纳总结法、翻转课堂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的主动思考成为习惯,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問题的能力。

4.3师资配备

要培养复合型人才,必须加强跨学科教师培训,优化现有教师的知识结构,形成一支年龄结构和知识结构比较合理、综合素质较高的、具有创新创业意识的跨学科专业师资队伍。计算机专业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本校资源,或者定期到其他金融院校进修,系统地学习金融课程,也可以通过网络资源学习金融知识,从而找到金融与计算机技术的切入点。教师要积极参加国内外跨学科方面的学术会议,开阔视野,与其他院校和企业互帮互助。同一高校的计算机专业的教师可以与金融专业的教师互相切磋,根据课程内容和特点共同组织和探讨金融案例,形成特色鲜明的案例体系。

4.4平台构建

学校和教师要为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训练提供良好的展示平台,充分发挥学业导师的作用。鼓励学生参加各类比较有知名度的大赛以及创新创业大赛,例如计算机设计大赛、品牌策划大赛、服务外包创新创业大赛等。鼓励学生申请或参与校级、省级以及国家级的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包括创新训练、创业训练和创业实践),并邀请有经验的企业家,与专业教师共同指导学生项目。这些竞赛和项目能够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和兴趣,提升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和学术能力,增强学生的协作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和表达能力,使学生的潜力充分发挥出来。不管是何种形式,学生都是参与主体,学业导师只需稍加指导,学校也可以在学分计算方面给予相应的政策鼓励。

编辑/岳凤

猜你喜欢
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互联网
新常态下系列化、规范化、创新化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研究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