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制蚕种人工越夏时间与孵化率的关系研究

2018-12-18 03:11王文品傅图强陈友学罗建秋
蚕学通讯 2018年3期
关键词:越夏孵化率蚕种

王 艳 谢 勇 王文品 傅图强 陈友学 罗建秋

(重庆市蚕业科学技术研究院,重庆 400700)

人工越夏是指秋制蚕种产卵后人为给予一定时间的夏季高温保护过程,即产卵后的蚕卵呈固有色后用25℃温度,75%~80%湿度保护一定时间。在国内一般早秋制种人工越夏时间为30d,中晚秋制种人工越夏时间为15~20d,含多化性血缘的品种人工越夏时间为30d。秋制蚕种人工越夏时间的长短与蚕种滞育程度的深浅密切相关。人工越夏时间在一定范围时间内,时间越长蚕种的滞育程度越深,蚕种耐冷藏能力越强,但解除滞育时间较长;人工越夏时间短,蚕种滞育程度浅,相对来讲耐冷藏能力较差,如果冷藏时间相对长时会发生较多死卵。由于重庆市秋季气温较高,为了避免高温对养蚕制种的影响,各蚕种制造单位以推迟秋季养蚕制种时间来躲避高温对养蚕制种的不良影响。通常情况早的在8月中旬,晚的在8月下旬甚至9月初才出库催青;收茧时间在10月上中旬,秋季制种时间一般为10月中下旬,甚至到11月初还在制种;浴种时间在12月中旬末,甚至有的在12月底才能浴消。从制种到浴种的时间非常有限,加之含多化性血缘的蚕品种人工越夏时间较长,一般要求在25~30d时间。目前重庆市夏秋季使用的蚕品种大多数含多化性血缘。为了科学制定重庆市不同蚕品种的秋制人工越夏保护方案,以此指导制定适合重庆地区的秋制蚕种人工越夏保种标准,达到提高蚕种质量的目的,我们以重庆现行使用的蚕品种为试验材料,在2017年秋季对蚕种的人工越夏时间与孵化的关系进行了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2017年秋制普种:9·芙×7·湘、7·湘×9·芙、871×872、872×871四个品种各10双张毛种。

1.2 方法

人工越夏高温(25.0℃~25.5℃)时间设10d、15d、20d、25d、30d五个处理区。每个时间设置区各用2双张毛种,按常规人工越夏技术进行升降温处理;因最短人工越夏时间与最长人工越夏时间相差20d,所以要求降温处理时每个试验区的一致性,以便5个人工越夏时间设置能够在同一天浴消。出库时间分别为:4月20日、4月25日、4月30日、5月10日、5月20日、5月30日、6月9日、6月19日、6月29日、7月9日共10个组合;(即在0.5℃~2.5℃冷藏时间分别为:45d、50d、55d、65d、75d、85d、95d、105d、115d、125d共10个组合)。蚕种出库后采用同一标准(24.0℃~24.5℃)平温催青至孵化,用千分之一克的电子天平调查逐日孵化重量至第5d。如果无法称量时,用点数法调查孵化头数。每个品种50个组合,每个组合设三个重复,共150个样本。在蚕种进入人工越冬及冷藏期间将所试蚕种的不良卵剔除干净,用千分之一克的电子天平对每个重复准确称量1g备用。即每个品种需要剔除了不良卵的蚕种150g。

1.3 调查项目

最大二日孵化率(即实用孵化率)、死卵率。

2 结果与分析

2.1 实验数据调查分析

对四个品种的实用孵化率及催青死卵率采用DPS数据处理系统(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版权局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号:2003SR1788,ISBN978-7-89445-883-4/0.46,科学出版社。)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如下。

表1 9·芙×7·湘 实用孵化率和死卵率调查成绩

续表1 9·芙×7·湘 实用孵化率和死卵率调查成绩

表1-1 9·芙×7·湘孵化率方差分析

表1-2 9·芙×7·湘死卵率方差分析

表2 7·湘×9·芙 实用孵化率和死卵率调查成绩

续表2 7·湘×9·芙 实用孵化率和死卵率调查成绩

表2-1 7·湘×9·芙实用孵化率方差分析

表2-2 7·湘×9·芙死卵率方差分析

表3 871×872 实用孵化率和死卵率调查成绩

续表3 871×872 实用孵化率和死卵率调查成绩

表3-1 871×872实用孵化率方差分析

表3-2 871×872实用孵化率方差分析

表4 872×871实用孵化率和死卵率调查成绩

续表4 872×871实用孵化率和死卵率调查成绩

表4-2 872×871死卵率方差分析

2.2 实用孵化率和催青死卵率总体情况分析

所试四个品种的实用孵化率都是随冷藏时间的延长而有所下降。在人工越夏10~30d时间里,实用孵化率的高低没有规律性,说明秋制越年蚕种的实用孵化率高低与人工越夏时间(10~30d)长短没有太大的相关性;催青死卵率随冷藏时间的延长而增加。这种趋势与各种教科书和文献资料的结果一致。在人工越夏10~30d时间里,死卵率的高低没有规律性,说明秋制越年蚕种的催青死卵高低与人工越夏时间(10~30d)的长短同样没有太大的相关性。

2.3 实用孵化率分析

从冷藏时间来看,实有孵化率以冷藏50d和55d为最高,两种冷藏时间的成绩无显著差异,他们显著高于其他冷藏天数的成绩;人工越夏10~30d的实用孵化率规律性不强。在冷藏45d的情况下,人工越夏20d、25d、30d无显著差异,他们显著高于其他人工越夏的成绩;在冷藏50d、55d的情况下,人工越夏10~30d时都无显著差异。说明在此冷藏时间内,人工越夏(10~30d)时间的长短对实用孵化率的影响关系不大。在冷藏65d、75d、85d、95d、105d、115d时,人工越夏10d、20d、25d、30d的实用孵化率无极显著差异,说明人工越夏(10~30d)的时间长短,对实用孵化率影响较小。

在人工越夏10d情况下,实用孵化率以冷藏50d、55d、125d、65d、75d、85d最高,且无极显著差异,他们极显著高于冷藏45d、95d、105d、115d的成绩,说明蚕种中感后,如果要冷藏到100d以上的时间,人工越夏10d似乎显得时间短了点,人工越夏时间还应再长一点其实用孵化率才会更好;在人工越夏15d时,实用孵化率以冷藏50d、55d极显著高于其他冷藏天数的成绩,除冷藏了125d的实用孵化率极显著低于其他冷藏天数的成绩外,其他冷藏天数的实用孵化率都无极显著差异;在人工越夏20d时,冷藏50d时的实用孵化率极显著高于其他冷藏时间的成绩,但它与冷藏45d、55d、65d、75d、85d、125d的成绩无极显著差异;在人工越夏25d时,实用孵化率以冷藏50d、55d为最高,他们显著高于其他冷藏时间的成绩,但两种冷藏时间的成绩与冷藏45d、65d、75d、95d、105d、115d无极显著差异;人工越夏30d时,实用孵化率以冷藏45d、50d、65d、75d的成绩最好,他们无极显著差异,极显著高于其他冷藏时间的成绩。

2.4 催青死卵率结果分析

催青死卵率以冷藏105d、115d、125d为最高,三种冷藏时间段无极显著差异,冷藏时间45d、50d、55d、65d、75d无极显著差异,冷藏85d处于中间水平,即对于含多化性血缘的品种来讲,在0.5℃~2.5℃的冷藏时间以不超过75d为安全,否则死卵会显著增加;在2.5℃中冷藏45d时,其人工越夏10~30d的催青死卵率无显著差异;冷藏50d时,人工越夏10d、15d、20d、30d无显著差异;冷藏55d、65d时,人工越夏10d的催青死卵率显著低于人工越夏15d、20d、25d、30d的成绩;在人工越夏10d时,其在0.5℃~2.5℃中冷藏45~125d时间都无极显著差异;在人工越夏15d时,其在0.5℃~2.5℃中冷藏45~95d时间都无显著差异;他们显著低于冷藏了105d、115d、125d的成绩;在人工越夏20d时,其在0.5℃~2.5℃中冷藏45~115d时间都无显著差异,他们显著低于冷藏了125d的成绩;在人工越夏25d、30d时的情况要复杂得多,冷藏了125d的死卵率极显著高于其他冷藏天数的成绩。因此,无论生产上怎样用增长人工越夏的时间来达到加深滞育程度,从而达到提高蚕种耐冷藏的能力,最终延长冷藏天数的目的也许是徒劳的。

3 讨论

秋制越年蚕种在一定的人工越夏(10~30d)时间内,其实用孵化率会随着冷藏时间的延长而有所降低。就本次研究的结果看,其中间感温后在0.5℃~2.5℃中冷藏125d时间,到翌年的7月上旬出库催青时,其实用孵化率最低的也在90%以上,还有实用价值;随冷藏时间的延长催青死卵率呈增加趋势,品种不同,表现出的结果不完全相同。

在一定的冷藏时间(45~125d)内,秋制越年蚕种的人工越夏时间(10~30d)长短,与实用孵化率的高低和催青死卵的多少没有太大的关联性。

从节约成本的角度考虑,对含多化性血缘的夏秋用蚕品种,其秋制越年蚕种的人工越夏时间没有必要使用较长时间。一是在高温阶段时间较长,耗费的能源较多,不利于成本的节约;二是因高温时间较长,卵内营养物质消耗较多,如果冷藏时间较长,反而容易发生死卵。特别是对含多化性血缘的夏秋用蚕品种,人工越夏时间最好控制在25d以内。

因人工越夏的时间长短与实用孵化率的高低和催青死卵的多少没有太大的关联性,所以,我们生产上在制定人工越夏保护计划时,完全没有必要为高温时间多几天或者少几天而无所适从,应根据制种时间与浴消计划安排,灵活掌握人工越夏的高温天数。

猜你喜欢
越夏孵化率蚕种
苏豪×钟晔(抗)正交秋用种孵化率偏低的原因分析
果树安全越夏四注意
提高家禽孵化率的有效措施
李子树采后的越夏管理方法
越夏茬蔬防虫工作要赶早
越夏黄瓜坐果难 巧用措施多坐瓜
雄蚕品种“秋·华×平30”的孵化率与雄蚕率调查*
凉山州蚕种场简介
凉山州蚕种场简介
凉山州蚕种场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