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一飞,王 洁,童国娟
(绍兴市中心医院,浙江 绍兴 312030)
复苏室(post-anaesthesia care unit,PACU)是大型医院麻醉患者在手术结束后集中管理的地方,可以有效提高手术室的运转率。快速康复外科是一种新的外科理念,是指为了加快择期手术患者术后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降低患者病死率及缩短住院时间而采取的一系列围手术期多学科技术综合运用措施,其目标主要靠麻醉、微创手术操作以及围手术期护理3个环节来实现[1-2]。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下,全髋关节置换术住院日从10~11天下降到4~5天,术后住院日也下降到2~3天[3]。然而患者在复苏室的观察时间往往被忽略[4]。本研究的目的是比较改良的麻醉复苏评分标准与常规评估对复苏室观察时间与术后短期并发症的影响。
本次研究通过本院伦理委员会的评审。以2016年1月到2018年1月入本院腰麻下行髋关节置换术210名患者为研究对象。以入院先后编号后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其中对照组105例,男31例,女74例,年龄(60.31±3.92)岁,ASA身体状况(I/II/III)分别为19/80/6例;观察组105例,男29例,女76例,年龄(61.45±2.81)岁,ASA身体状况(I/II/III)分别为21/79/5例。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麻醉、手术、镇痛和围手术期对所有患者进行了标准化管理。手术均在腰麻下进行,使用12.5mg等比重布比卡因。另外使用1~5mg/kg/h的丙泊酚进行镇静管理。手术均由一名资深主任和2名主治医生完成,采用后入路,均未使用引流管,所有患者均使用1g氨甲环酸止血。手术期间的液体用量是标准化的,给予患者合适保温措施和以2~4L/min流速给予面罩吸氧。术前1~2h口服三联镇痛药缓释扑热息痛2g,塞来昔布400mg和加巴喷丁600mg。[5]
所有患者均在术后转移到了复苏室中。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评估,评估患者的麻醉平面及生命体征,每15min评估一次,若患者生命体征平稳且麻醉平面在胸6及以下即达到离开复苏室的标准。观察组根据改良的麻醉复苏评分标准对患者的镇静状态、呼吸频率、氧饱和度、血压、心率、静息疼痛等方面进行评估,每15min评估一次直到离开复苏室。上述这些项目根据严重程度对其进行评分。我们按照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对患者离开复苏室的标准进行了改良,评分列表中每一项评分需≤1,连续2次评分6个项目的总分数均需≤3。详见表1。
复苏室观察时间,复苏室中出现的相关情况(如恶心呕吐、低氧血症、呼吸道梗阻、血压偏高或偏低、心律异常等),回病房后24h内出现的手术并发症(如低氧血症、血压偏高或偏低、心律异常、跌倒等)。
表1 改良的麻醉复苏评分表
患者在复苏室的观察时间观察组为(18.67±2.24)min,低于对照组的(34.32±3.21)min(t=13.681,P=0.002)。观察组中,86.1%的患者在复苏室观察时间为15min。在60min内,患者未达到离开复苏室标准的主要原因是血氧饱和度低(SpO2<90%)和静息痛(VAS>30)。超过60min未达到离开复苏室标准的主要原因是血氧饱和度低。对照组中,只有17.4%的患者在复苏室观察时间为15min,63.3%患者在复苏室观察时间为30min。在60min内,患者未达到离开复苏室标准的主要原因是麻醉平面未降到T6。超过60min未达到离开复苏室标准的主要原因是血压和体温未达到要求。
复苏室中对照组3例(2.86%)出现恶心呕吐,观察组2例(1.90%)出现恶心呕吐,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χ2=0.131,P=0.712)。2组在复苏室中均未出现呼吸道梗阻、血压不稳及心律失常等不良反应。回病房后24h时内对照组发生血压不稳2例(1.90%),观察组发生血压不稳1例(0.95%),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χ2=0.273,P=0.614),2组均未出现低氧血症、心律失常及跌倒等不良反应。
本研究表明,根据改良的麻醉复苏评分标准,在腰麻下行全髋关节手术的患者,复苏室中的观察时间为(18.67±2.24)min,86.1%的患者在复苏室观察时间为15 min,影响患者离开复苏室的主要原因是血氧饱和度低和静息痛。2组患者短期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复苏室的短暂观察并没有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根据改良的麻醉复苏评分标准,本研究中,需连续2次评分达到标准患者才能离开复苏室(即患者在复苏室观察的最少时间为15 min)。影响患者离开复苏室的主要原因是低血氧饱和度。在改良的评分标准中,最具争议的是未把体温作为影响因素,14.8%的患者在前两次评分中体温低于36°C,在常规评分标准中,这部分患者是达不到离开复苏室标准的。低体温往往使患者更易产生并发症,在本研究中,与对照组比较,患者术后的并发症并没有增加。尽管如此,低体温对并发症发生的影响后续研究中仍需关注。在常规评分标准中,下肢运动功能评估作为腰麻患者的重点关注方面,在严格监测腰麻患者(未使用阿片类药物)术中情况下,术后清醒且生命体征平稳的患者中可不作为影响离开复苏室的影响因素[3]。
研究表明,复苏室的短时间观察并没有增加并发症的发生率。患者术后尽早回到病房可尽快进入下一阶段的康复治疗,从某方面来讲,这也加速了术后康复。但本研究并未对患者的术后康复方面进行随访跟踪,后续研究可对这方面进行关注。
多项临床研究表明,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指导下,显著减少了患者的住院时间,并且提高了患者的治疗效果,还减少了患者的住院费用[7-8]。但人们很少关注到患者术后在复苏室观察的时间。本研究证实了腰麻下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在复苏室快速评估的高效性和安全性。腰麻下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相较于腰麻下行腹腔镜手术(如胆囊切除术、子宫切除术等)并发症较少,对于特定的麻醉方式,特定的手术方式,离开复苏室的标准还需作相应调整。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1)纳入的样本量偏少,将来可进行大样本的随机对照实验以取得更强的证据;(2)本研究评估了复苏室的观察时间与术后并发症之间的关系,只评估了安全性方面,后续可设计合理减少复苏室观察时间,术后尽早回到病房与术后康复关系等方面的研究。
总之,在腰麻下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绝大多数患者(>86%)可在最短观察的时间内(15 min)达到离开复苏室的标准,并且没有增加术后回病房后24h内并发症的发生率。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下,合理缩短复苏室的观察时间让患者尽早回到病房进行术后康复治疗是高效且安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