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艳茹,张菊华,陈海燕
(湖州市中心医院,浙江 湖州 313000)
营养风险是指现存的或潜在的与营养因素相关的导致患者出现不利临床结局的风险[1],可导致患者手术耐受能力下降,影响患者身体恢复,延长住院时间,增加住院费用[2]。 胸外科患者手术创伤较大,并且由于手术需要,往往需要限制饮食,患者营养风险发生大大增加。因此,临床医护人员应积极开展营养筛查工作,监测患者的营养风险状态,以制定合适的营养支持方案[3]。营养评价是对患者进行治疗的基础,愈来愈受到临床重视,营养风险评估并给以针对性的进行营养支持,解除负面因素对患者的影响,有助于预防营养不良风险及其不良临床结局,促进患者康复。本研究应用欧洲肠外肠内营养学会推荐的营养风险筛查 ( nutritional risk screening,NRS2002) 工具对胸外科患者进行营养筛查,了解胸外科患者的营养风险现状,并分析营养风险的影响因素。
采用方便抽样,选取2016年1- 12月入我院胸外科治疗的患者,纳入标准:(1)择期手术患者;(2)可以配合进行身体测量;(3)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胸腹腔有积液、下肢水肿等影响体重测量结果的患者;(2)不愿配合完成调查者。采用问卷调查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资料、心理状态、睡眠状态等。共发放问卷170份,回收有效问卷158份,问卷回收率为92.94%。158例患者中,男92例,占58.23%,女66例,占41.77%;年龄29~72岁,平均(57.35±14.56)岁;文化程度小学43例,初中55例,高中31例,大专15,本科9,硕士5人;其中食管癌83例,占52.53%;贲门癌45例,占28.48%;支气管肺癌30例,占18.99%。患者于入院次日晨空腹、脱鞋后测量身高和体重,身高测定采用经过校正的标尺(校正至±0.5cm);体质量测定采用经过校正的磅秤(校正至±0.1kg)。
1.2.1 营养风险筛查 营养风险筛查(NRS2002)是Kondrup于2003年提出,它建立在128个RCT(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的循证医学基础上,目前唯一一个基于循证医学证据的营养风险筛查工具[2]。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推荐其为住院患者营养风险筛查的首选工具。其内容包括营养受损状况、疾病严重程度和年龄3个方面内容。NRS2002总分为7分,评分≥3,高营养风险,需进行营养支持。评分<3分说明低营养风险,每周应进行一次重复筛查。该工具的优点是简便易行,操作性强,3min内即可完成,并且将年龄作为风险指数之一。
1.2.2 人体测量 包括身高和体质量指数(BMI)的测量。身高的测量于清晨、脱鞋,用经过校正的身高计测量,精确到0.5cm。体质量指数是用体重公斤数除以身高米数平方得出的数字,体重的测量于清晨空腹后、穿病号服、脱鞋,用经过校正的体重计测量,精确到0.1kg,经计算后得到体质量指数。
1.2.3 研究方法 成立营养风险筛查小组,共7人,护士长为小组组长,4名护士负责营养筛查工作,并有1名副主任医师及1名营养师进行工作指导。营养师负责对调查小组成员进行住院患者营养相关知识及营养风险筛查培训。护士长负责问卷调查方法及技巧的培训,医师负责监督营养筛查工作的开展及指定营养支持计划。调查统一在入院48h内进行,调查过程中避免诱导患者回答某特定选项。
通过营养风险筛查,患者的营养风险评分在(2.24±1.56)分,其中NRS2002<3分为94例,营养风险评分为(1.57±0.87分);NRS2002≥3分为64例,营养风险评分为(3.38±1.32分),胸外科患者营养风险发生率为40.51%(64/158)。
通过χ2检验分析不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居住地、家庭月收入、职业、疾病种类、合并慢性病、疾病严重程度、营养状况对患者营养风险的影响,其中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以BMI对正常、偏瘦、肥胖的定义,确定正常(18.5~23.9)、偏瘦(低于18.5)、肥胖(高于23.9)。
结果表明:年龄、疾病种类、合并慢性病、体型及疾病严重度是患者营养风险的影响因素,见表1。
表1 一般资料不同的患者营养风险筛查结果比较(n=158)
续表1
以是否发生营养风险为因变量,将年龄、体型、疾病严重程度、疾病种类、合并慢性病作为自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结果表明年龄、疾病种类、合并慢性病是影响患者营养风险的主要影响因素,见表2。
表2 患者营养风险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
本研究结果显示,胸外科患者营养风险发生率为40.51%,其发生率高于普通住院患者[6],这可能与胸外科疾病多属消耗性疾病,营养损耗较为严重有关。对入院患者早期、动态地进行营养评估,有利于发现存在营养风险的患者,以便及时提供营养支持。合理的营养支持可降低患者手术并发症风险,有利于患者预后,减少患者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7]。目前,临床中营养筛查工具较多,而NRS2002是唯一建立在循证医学基础上的营养筛查工具,且简单易行,适用于繁忙的临床工作中。加强医护人员营养筛查观念,进行规范化营养筛查工具应用的培训,可为医生对患者进行营养支持提供有力依据。
通过logistic回归发现,患者年龄、疾病种类及合并慢性病是胸外科患者营养风险的主要影响因素。本研究中,患者平均年龄为(57.35±14.56)岁,≥60岁患者的营养风险发生率为54.79%,<60岁患者的营养风险发生率为28.24%,表明年龄越大,患者营养风险发生率越高,这与方仕等[8]研究结果较为一致,可能与患者年龄大,机体抵抗力及消化吸收能力下降有关。在疾病种类中,食管癌与贲门癌患者的营养风险发生率高于支气管肺癌的发生率,可能与食管癌患者存在吞咽障碍、进食困难,消化道肿瘤本身影响患者消化吸收有关。临床医护人员应更加重视对消化系统患者的持续动态的营养监测。上世纪70年代,患者对膳食营养的知识-态度-行为(KAP)调查开始应用于营养学研究。对患者膳食营养的认知进行评估是医务人员制定健康教育和个体化饮食指导的前提。人群膳食营养的KAP得分会影响其心脑血管疾病及癌症的发生,对外科患者进行营养管理可以减少其并发症的发生。本研究中有109例患者合并慢性病,慢性病种类包括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等。相关合并症均导致患者机体消耗增加,患者营养风险增大。因此,对合并慢性病的患者,应积极治疗相关疾病,以控制疾病的发展。
综上所述,胸外科患者营养风险发生率较高,在临床工作中,医护人员应积极开展患者营养筛查工作,以便进行合理的营养支持,促进患者疾病恢复。对于护士而言,应积极做好患者的健康教育工作,重点关注老年患者的营养状况。对于合并慢性病患者,应积极做好相关慢性疾病的健康教育及饮食护理。目前临床营养筛查工作开展尚未广泛应用,了解营养风险对患者的影响,对医护人员营养筛查进行规范化培训,是开展营养筛查,实施有效营养支持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