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楠,姚姣仙, 余 永
(衢州市妇幼保健院,浙江 衢州 324000)
新生儿由于各器官系统未发育成熟,免疫力较低,抵抗力较弱[1],因此在这个阶段新生儿处于比较危险的时期,对新生儿的护理需要引起格外的重视。鸟巢式护理作为一种新型新生儿护理模式,其根据新生儿具体情况实施个性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有利于新生儿生长发育,并注重环境对新生儿生长发育的影响[2]。本研究选取本院2015年3月至2016年8月期间出生的新生儿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鸟巢式护理在临床上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2015年3月至2016年8月期间在我院出生的早产儿中随机选取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患儿身体状况良好。将120例新生儿按照出生先后编号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实验组中男孩34例,女孩26例,胎龄在35~37ˉ周,平均胎龄为(36.1±3.8)周,平均体重为为(3032.4±136.4)g,头围平均(35.0±1.5)cm,平均身高(55.1±2.1)cm。对照组中男孩33例,女孩27例,胎龄在35~37ˉ周,平均胎龄为(35.6±8.1)周,平均体重为(2867.1±122.6)g,头围平均(35.1±1.7)cm,平均身高(55.1±2.1)cm。2组新生儿一般资料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征询家属意见同意采用不同的护理方式。
实验组和对照组新生儿均置于暖箱中,对照组新生儿采取常规的护理方式,实验组新生儿采取鸟巢式护理模式。
1.2.1 对照组护理 对新生儿进行传统式的暖箱常规护理。即新生儿生命体征稳定后,将其置入暖箱中,将柔软、干净的长方形小毛巾垫于新生儿头颈部,抬高其床板约30°。并按照医嘱定时定量对新生儿进行喂养。对新生儿用的物品进行严格的消毒,每天为新生儿洗澡,然后在新生儿的皮肤褶皱处擦拭爽身粉。用75%浓度酒精为脐带和脐窝进行消毒,观察脐带周围是否存在红肿,出血等,用于包扎脐带的绷带进行严格消毒后使用,同时保持绷带的干燥。用生理盐水擦拭新生儿的眼睛,喂奶后进行口腔清洁护理,同时清洁新生儿的鼻腔以及耳部。新生儿出生6h后可以让新生儿吸吮乳房,护理人员指导产妇母乳喂养。
1.2.2 实验组护理 对新生儿进行鸟巢式的暖箱护理。即将柔软、带有卡通图样的绒棉布制成柔软度适中、大小合适的椭圆形“鸟巢”(一般是将布巾对角采用滚筒的方法卷成椭圆形),两端各缝制一条带子,长宽度满足新生儿的长度和肩宽,高度约为10cm,把“鸟巢”放入暖箱中预热好后,将新生儿以侧卧体位放入“鸟巢”,新生儿头肩部枕在接口位置,使其呈屈曲状蜷卧于“鸟巢”中,新生儿的四肢及头部恰好触碰“鸟巢”边缘,并调整护带使新生儿保持与子宫内相似的姿势和体位。根据患儿体质调节暖箱中的温度和光线,避免灯光刺眼影响新生儿的眼睛。其余护理同对照组。
观察2组新生儿护理9天内体温及睡眠时间浮动情况和身高、体重和头围增长情况。护理后第3天、第6天和第9天各测量记录一次体温及睡眠时间。浮动值计算方法:2组3次测量值中最高值减去最低值的“均数±标准差”并进行比较;护理前和护理后第9天测量身高、体重和头围并进行组间比较。
应用SPSS18.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实验组的新生儿平均体温浮动值、每天睡眠时间的浮动值明显小于对照组,实验组新生儿的身高、体重、头围的平均增加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干预9天后2组患儿临床特征比较
新生儿成长发育至关重要,对新生儿的护理需要引起格外的重视,护理质量对新生儿的成长有重要的意义。临床最新的鸟巢式护理渐渐开始应用于新生儿的护理中,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3]。新生儿护理主要目的就是帮助新生儿稳定内环境,提供一个相对稳定的外环境,从而保证新生儿内外环境的平衡[4]。
本组研究发现,实验组新生儿体温浮动水平以及每日睡眠时间浮动值明显小于对照组,身高、体重、头围的增长值均大于对照组新生儿,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鸟巢式护理较于常规护理更有利于新生儿体温的恒定,改善新生儿内环境、睡眠质量并促进身高、体重、头围的增长。鸟巢式护理是发展性护理中的重要手段,该护理模式通过浴巾为新生儿营造了一个类似于子宫内的环境,将新生儿置于鸟巢中在保持舒适体位的同时,也能让新生儿获得边界安全感,避免了外界环境变化对新生儿产生的影响,可减少外界刺激对皮肤的影响,减少了散热,为新生儿提供了温暖舒适的环境,能使其尽快适应宫外环境,有利于增加每日进奶量,延长睡眠时间,能较好地促进新生儿的生长和发育。
综上所述,为新生儿采取鸟巢式护理发展性照顾能够保证新生儿体温的稳定性,同时也能保证新生儿内环境的平衡,为新生儿提供良好的生长条件,提高新生儿的生长速度,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