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均平 孙 健 谷 虹
(大连市第三人民医院 护理部,辽宁 大连 116031)
近年来,冠心病发病率显著增加,这是由于高血压、糖尿病等内科疾病发生,导致心脑血管病发病率逐年增长[1]。冠心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心血管疾病,该疾病具有较高的风险性,严重者可能危及生命安全。由于老年人身体各项功能器官逐渐减退,自身免疫功能下降明显,因此在接受治疗过程中,患者容易出现并发症,导致病情严重、病程延长,使得患者身心健康均受到较大影响。上述因素综合起来,最终会导致冠心病患者产生负性心理,面对治疗、生活积极性逐渐降低[2]。为此,本文当中,对本院2018年1月~3月收治的200例冠心病患者展开研究,探究不同的护理模式在其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报道如下。
表1 2组冠心病患者SDS、SAS评分(±s)
表1 2组冠心病患者SDS、SAS评分(±s)
组别 例数 SAS(治疗前) SAS(治疗后) SDS(治疗前) SDS(治疗后)对照组 100 59.20±3.40 53.50±5.23 60.38±5.08 56.01±5.12观察组 100 59.18±3.38 46.71±5.12 60.42±5.10 47.82±5.11 t-0.0263 9.2772 0.0555 11.3219 P-0.9790 0.0000 0.9557 0.0000
1.1 一般资料:在本院2018年1月~3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开展研究(收集病例数200例),将其按照不同的护理模式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病例数100例)。给予对照组冠心病患者常规护理,观察组冠心病患者双心护理。所有患者均知晓并且同意参与本次研究,此次研究内容得到医院伦理委员会的认同。对照组冠心病患者中,男性患者54例、女性患者46例,患者年龄65~77岁,平均年龄为(72.8±5.6)岁;观察组冠心病患者,男女性病例数分别为55、45例,患者年龄64~78岁,平均年龄为(72.9±5.7)岁。纳入标准:符合WHO冠心病诊断标准;意识清醒、无认知障碍、能够独立配合完成研究内容、患者无其他器质性疾病、精神疾病;心功能分级在Ⅲ级以上。对比组间数据资料的差异性,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能够进一步研究。
1.2 方法:对照组冠心病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模式,根据患者的病情,在其住院期间进行生理护理、病房护理的等。观察组冠心病患者则实施双心护理,具体护理内容包括:①成立双心护理小组:选择专业素养较高的、沟通能力较强的护理人员进行专业心理知识培训,护理人员能够熟练掌握、诊断心理问题,并能够进行系统的引导、干预,由专业的心理医师进行协助[3]。②心理干预:在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需与患者进行积极有效的沟通,主动的向患者介绍住院环境、医院的硬件设备以及主治医师和护理人员的信息,建立良好的友谊并消除患者对陌生环境的紧张感。在对患者进行护理服务后,需要保持动作轻柔、语言温和、保持微笑。可以通过注意力转移法,通过指导患者散步、画画、听音乐等方式转移患者的精神压力[4]。③认知护理:向患者及其家属详细讲述冠心病发生原因、治疗手段、治疗方法、治疗药物以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等等。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让患者对自身疾病能够有正确的认识,提高患者的认知能力,正确面对疾病,积极配合医师治疗。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健康饮食。告知患者及其家属如何识别心肌梗死、心绞痛等并发症,能够进行自我护理[5]。
1.3 观察指标:观察2组冠心病患者护理前后SDS、SAS评分情况,对比2组冠心病患者的护理满意度。SDS、SAS评分标准为:50分(SDS以53分)为分界,低于50分(53分)患者心理健康,>50分(53分)患者分值越高焦虑(抑郁)情绪越严重。护理满意度采用本院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调查表,以评分的方式进行表达。总分为100分,分值越高说明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越高。对比2组冠心病患者治疗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
1.4 统计学处理:用均数±标准差的形式,表示2组冠心病患者的SAS、SDS、LVEF均数,并用t值检验,使用SPSS20.0软件核对后,当2组冠心病患者的各指标数据有差别时,用P<0.05表示。
2.1 2组冠心病患者SAS、SDS评分:对比治疗前SAS、SDS评分,并无较大的差异性:P>0.05,而治疗后冠心病患者的SAS、SDS评分均有所改善:P<0.05,见表1。
2.2 2组冠心病患者LVEF、护理满意度对比:观察组冠心病患者治疗效果与对照组相比具有较大的差异性,见表2。
表2 2组冠心病LVEF、护理满意度评分(±s)
表2 2组冠心病LVEF、护理满意度评分(±s)
组别 例数 LVEF(%) 护理满意度(分)对照组 100 41.30±6.81 77.83±5.09观察组 100 44.97±7.21 84.50±5.88 t-3.7004 8.5765 P-0.0003 0.0000
冠心病在老年患者中发病率较高,已经严重危及到老年患者的生命健康。除积极有效的护理模式外,给予冠心病患者优质的护理模式同样十分重要。双心护理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护理方式,主要重视于患者的心理护理,通过实施一系列心理护理措施,针对患者的认知能力、心理状态进行明显的调节[6]。双心护理模式首选需要护理人员进行认真的学习,提高自身专业能力,从而对患者的认知、心理进行干预。加以心理护理、知识宣教、生活指导等方式,让患者能够明确治疗目标,消除患者的内心不良情绪,促使患者将负性心理转化为积极向上的心态,从而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积极性,保障患者的身心健康以及治疗效果[7]。
实施护理前,2组冠心病患者均存在焦虑、抑郁等负心情绪,实施护理后,2组冠心病患者负性心理均有所改善,而且观察组冠心病患者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性明显:P<0.05。对比2组冠心病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同样存在较大的差异性:P值<0.05。观察组冠心病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评分为(84.50±5.88)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77.83±5.09)分。
双心护理在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较高,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内心压力,提高冠心病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有助于促使患者积极面对治疗,提高其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