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研
(沈阳市第四人民医院,辽宁 沈阳 110031)
帕金森病为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类型之一,多见于60岁以上人群,又称为震颤麻痹。帕金森病的病理变化主要表现为黑体中多巴胺能神经元、纹状体中多巴胺能神经元发生变性情况。帕金森病患者多表现为震颤、肌强直、共济失调、进行性运动障碍等,对其运动功能、身体健康等均造成严重影响。目前临床治疗帕金森病以采取左旋多巴药物为常用治疗药物,可有助于改善其运动功能,但同时容易造成各种严重不良反应。因此,采取何种治疗方案更有效改善机体运动功能十分重要[1]。本次研究工作旨在探讨盐酸司来吉兰合用复方左旋多巴改善帕金森病患者运动功能的效果。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择100例帕金森病患者纳入研究,作为本次研究对象。以数字随机分方式将100例帕金森病患者划分为两组,每组均有50例。研究组:性别:男性33例,女性17例;年龄:62~79岁,平均年龄为(66.85±5.86)岁。对照组:性别:男性35例,女性15例;年龄:61~75岁,平均年龄为(67.20±5.58)岁。经对比分析,两组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均无差异性,P>0.05,组间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两组帕金森病患者均使用乙酰谷酰胺(乙酰谷酰胺100 mg,静脉滴注)+精氨酸(精氨酸20 g+10%葡萄糖溶液,静脉滴注)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接受盐酸普拉克索(1日1次,每次1 mg,口服)+左旋多巴(1日3次,每次0.25 mg,口服)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接受盐酸司来吉兰(1日1次,均早餐后1 h口服,1~7 d每次0.5 mg,8日起每次1 mg)合用复方左旋多巴(1日3次,每次0.25 mg,口服)。两组均持续治疗8周[2-3]。
1.3 观察指标:观察记录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及不同时间段的UPDRS评分,并作比较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所得数据均采用统计学软件包SPSS25.0进行统一处理及分析,以(±s)代表计量资料,以[n(%)]代表计数资料,计量资料使用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若数据差异有临床统计学意义,则P<0.05。
2.1 研究组与对照组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2.00%)高于对照组,χ2值=5.7406,P值=0.0166。见表1。
2.2 研究组与对照组不同时间段的UPDRS评分比较:研究组治疗前UPDRS评分(37.30±1.51分)与对照组无差异性,t值=0.1418,P值=0.8877;研究组治疗2周UPDRS评分(30.35±1.50分)低于对照组,t值=11.7330,P值=0.0000;研究组治疗4周UPDRS评分(28.25±1.11分)低于对照组,t值=17.3874,P值=0.0000;研究组治疗8周UPDRS评分(25.20±1.21分)低于对照组,t值=18.5107,P值=0.0000。见表2。
帕金森病是临床较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类型,好发于60岁以上人群,属于进展缓慢运动障碍疾病,且随着人口老龄化发展,该疾病呈持续性上升发展趋势。临床结合帕金森病患者的疾病特点,多伴有震颤症状、运动障碍症状等,因而对患者的日常生活、生活质量等均造成严重影响[4]。
目前临床治疗帕金森病运动障碍过程中,以采取左旋多巴作为常用特效药。左旋多巴的药物作用机制主要是多巴胺前体可以顺利通过血-脑屏障,并且经过多巴胺能神经元脱羧,转变为多巴,从而产生抗帕金森治疗效果。但随着临床越来越广泛使用,以及大量临床研究结果表明,若帕金森病患者长期性单独使用复方左旋多巴治疗,则容易造成机体神经元受损害,且随着该药物剂量增大,随之而来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也显著上升[5]。本次研究中,研究组帕金森病患者在接受乙酰谷酰胺、精氨酸及复方左旋多巴治疗过程中合用盐酸司来吉兰,并取得满意效果。从结果可知,两组经治疗后,其UPDR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降低幅度更明显,其次,研究组治疗效果更理想[6-7]。
表1 研究组与对照组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n(%)]
表2 研究组与对照组不同时间段的UPDRS评分比较(±s,分)
表2 研究组与对照组不同时间段的UPDRS评分比较(±s,分)
分组(n) 治疗前 治疗2周 治疗4周 治疗8周研究组(n=50) 37.30±1.51 30.35±1.50 28.25±1.11 25.20±1.21对照组(n=50) 37.35±1.35 34.95±1.68 33.54±1.35 31.36±1.48 t值 0.1418 11.7330 17.3874 18.5107 P值 0.8877 0.0000 0.0000 0.0000
综上所述,临床结合帕金森病患者的疾病特点以及身体状况,在给予常规治疗基础上,运用盐酸司来吉兰合用复方左旋多巴治疗,可以明显改善其运动功能,改善其疾病症状,提高临床疗效,值得在临床中加强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