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特殊教育学校课程设置初探

2018-12-15 11:27宋桂芝
课程教育研究 2018年32期
关键词:特殊学生课程设置核心素养

宋桂芝

【摘要】一直以来,磐石市特殊教育学校都在思考特殊教育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这一问题。经过多年课改,学校提出了“以生活适应课程为主线,国家级课程与校本课程为支点,生活教育家、校、社区全面覆盖”的新样态课程理念,并根据这一理念,结合学校实际对学校课程的设置做出调整。符合2016年特殊教育的新课程标准构建特殊学生的核心素养的要求。

【关键词】特殊学生 核心素养 课程设置

【中图分类号】G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2-0016-02

经过多年课程实验与改革,学校逐步提出了“以生活适应课程为主线,国家级课程与校本课程为支点,生活教育家、校、社区全面覆盖”的新样态课程理念,力求由点带面,以线带片的全方位立体的课程结构,以此构建特殊学生的核心素养。而特殊学生有其个体发展的特殊要求,如何将素质教育与特殊教育相统一,寻找促进特殊学生的全面发展的教育,是我们特殊教育需要思考的问题。

一、学校课程设置的理论支撑

在核心素养的理论框架下,特殊教育中也应树立全面發展的教育观。这种全面发展既指全体特殊学生的普遍发展,也指特殊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在特殊教育中,以人为本教育观强调特殊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是一切教育活动的最终目的和归宿,其根本动因就是为了特殊学生独特个体发展的需要,促进个性的人的全面发展。

二、学校课程设置的基本原则

1.均衡性与特殊性相结合的原则。根据促进特殊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均衡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各门课程比例适当,以保证特殊学生的和谐全面发展。课程设置注重培养特殊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又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形成正确价值观。同时,课程设置也遵循了特殊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以全面发展促进特殊学生的潜能开发和缺陷补偿,增设符合学校特点、地域特色的校本课程。

2.综合课程和分科课程相结合的原则。我校的课程设置始终坚持综合课程和分科课程相结合,各门课程都重视学科知识、社会生活和特殊学生自身经验的整合,加强学科渗透。

3.统一性和选择性相结合的原则。课程设置既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提出统一的发展要求,又要根据我校的实际需要和不同特殊需要学生的个体差异,提供选择空间。为此,我校大胆尝试集体授课、走班制、个训课相结合的教学组织形式。

三、以生活适应课程为主线设置学校课程

使特殊学生最终能够学会生存进而学会生活是特殊学生核心素养中最核心最基础的素养。学校课程的设置也以此为出发点,注重课程的实用性、生活性和适应性。“以生活适应课程为主线”——我们有两层理解:一是在教学当中,围绕生活适应课程这一核心,开展其他学科的教学,生活语文、生活数学等都是为生活适应课所出示主题服务的。二是学校的一切教育活动其实都是一种课程,所以学校一切活动的组织开展都是把学生生活适应的能力作为出发点和最终归宿。例如:白兰老师在入学教育这一主题中,生活语文、生活数学等都紧密围绕与学生紧急且必要知道的对校园环境的认识入手,让学生在短时间内熟悉校园环境,做到学习生活上的适应,让新入学的学生找到自己的归属感。课堂上之外,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检验假期养成教育的巩固情况,树立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意识。学校会不定期的组织学生生活自理能力大比拼活动。活动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发展水平,分成高、中、低三种水平不同项目的自理能力比赛。较高的水平学生的家政技能、叠被子、洗头发项目的集体表演赛;中等水平学生的穿衣服、穿鞋袜、整理书包等自理技能大赛;较低水平学生的开心穿珠、我会刷牙、正确如厕、叠毛巾等小项目的比赛。做到生活教育从课堂到生活,真实的落到每个学生身上。

四、核心素养下学校课程设置的校本化表达

培养特殊学生的核心素养,我校有自己不同的表达方式。

引进特色课程:言语矫治康复训练课程;蒙氏课程;感觉统合训练课程;心理干预课程。课程力求使学生的身心缺陷得到一定程度的康复,受损器官和组织的功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得到提高。

开展校本职业课程:开设家政课和高年级的职业课。通过为学生创设生活情境,亲身实践获取劳动技能,增强自理和就业本领。家政课重点是培养学生在家庭生活中必备的洗衣做饭、打扫卫生等技能;职业课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和操作能力的不同分为服装裁剪和编织课程,让学生通过专业的培训,获取一至两项技能,为他们成功就业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活动类课程:包括社会实践课程、艺术类课程和体育游艺类课程。结合助残日、家长开放日、六一儿童节等,我校定期开展有主题的社会实践课程,通过乘车、购物、看电影、理发、参观火车站、烈士墓等活动使学生熟悉社会生活环境,增加与人沟通机会,获得生活体验。例如:有的老师利用学校周边早市的优势,每天早上带领一两人去早市买早餐,回来后复述。这既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与人沟通能力,又接触了社会生活。我校开设剪纸课、十字绣、丝网花等艺术课程,为孩子们营造观察美、欣赏美、表现美的过程,开发学生潜能,让学生长一双慧眼,练就一双巧手。学生剪纸作品《东北二十怪》做旅游纪念品赠送香港客人。同时,被市政府选中,参加吉林省旅游产品推介会。春秋两季我校都会召开趣味体育游艺活动,通过各类活动让全体孩子愉悦身心的同时展示自我,获得成功的体验。

开设养成教育类课程:着力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我们从小事做起,抓小、抓细:从穿衣、洗漱、如厕等方面入手,在孩子入学第一天,就由班主任、科任、值班教师、值宿教师多方面、全方位齐抓共管,培养孩子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晨擦午扫是把维护校园环境卫生分解成每个学生的劳动任务,从能捡起一片树叶做起,从能拿动一块抹布开始训练,让学生在固定的时间完成固定的任务,逐步掌握劳动技能,培养劳动习惯,为他们适应生活奠定基础。另外开展每天行走1小时活动,通过行走,使学生在锻炼身体的同时懂得排队和保持秩序,并把获取的经验迁移到排队打饭、正确上下楼梯等方面。

开设专题类教育课程:每周安排两节班队会,两节住宿生例会。例如学雷锋活动日、母亲节、父亲节、重阳节等节日,各班以班会为平台,通过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互助、感恩等教育,帮助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三观,使学生逐步建立正确道德观念。

开设环境类课程:(1)课间音乐。课间播放适合学生年龄特点和心理需求的音乐及歌曲,目的是使学生放松情绪,提高艺术素养,师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会歌唱和欣赏音乐和歌曲,提高文化品质。(2)绿化美化。走廊、教室摆放大量绿色植物,营造和谐自然的环境,愉悦身心。同时,为学生种植、管理花卉植物提供实习基地。(3)操场投放大量户外体育器材和教学玩具、球类,使残疾学生的体育锻炼、康复训练在课间游戏潜移默化中进行。(4)活动室投放大量桌面教学玩具,配备多媒体,充分调动学生的感知觉能力,让住宿生睡前的闲暇时光有事可做,在充满趣味性的环境里生活、游戏、训练、学习,促进学生身心发展。(5)社会环境。通过助残日等活动载体,加大特教事业宣传力度,营造全社会都来关注残疾人事业,关爱残疾人,为残疾学生融入社会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6)图书角。班班有图书角,走廊、学习室也有图书角,学生可以随手取阅。(7)桌面文化。不但有桌面玩具,我们将教师的成功经验加以推广,在桌角粘贴上学生的基本信息,也是我校生活教育的又一体现。

总之,学校聚焦培养和发展特殊学生核心素养的课程设置,促进了特殊学生全面、多元、个性的发展。学生幸福的笑脸、家长满意的神态、教师们高涨的工作热情激励着我们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参考文献:

[1]钟启全.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发展:挑战与课题[J].全球教育展望,2016(2)

[2]蔡清田,陈延兴.国民核心素养之课程转化[J].课程与教育季刊,2013(3)

猜你喜欢
特殊学生课程设置核心素养
浅谈特殊学生在歌唱教学中对歌曲的情感表达
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教育现状探析
对特殊学生的全纳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
高职物流专业课程设置与物流岗位职业证书的有效对接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