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隽
在日常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关注学生是否已经掌握了所学的知识点,因为学生只有每天都充分吸收了新的知识点,才能做到有效的语文基础积累,进而从根本上提升语文学习成绩,一定程度上促进语言表达水平、道德素养提升。
一、设计适合学生的教学内容
在高中语文课堂中,教学内容是至关重要的,教师只有选择了合适的教学内容,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兴趣,进而以更好的状态去学习知识。除此之外,教师选择教学内容要慎重一些,必须“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要为学生创造一定的空间,让学生可以进行自我的思考和吸收,做到每天都能吃透并巩固当天所学的知识点。实践证明,教师在课堂上授课的时间越短,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越长越容易收获意外的教学效果。所以,教师要适当地给学生留一些自由思考的时间,让学生可以在这段时间内不断进行自我思考、自我吸收、自我消化以及转动自己的逻辑思维,最终提高高中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
例如,在学习《江南的冬景》这篇课文的时候,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选择最喜欢的一幅江南冬景图,然后让学生进行绘画创作,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学生互相鉴赏。一方面学生在确定自己最喜欢的冬景图之前,一定会先仔细阅读,品读细节,概括画面特点,然后根据自己的阅读体会,通过绘画创作再现图景;另一方面,鉴赏比较的同学,也要通过仔细的阅读比较,来评价同学的创作所体现的画面特点是否恰当、精妙。在品读、比较、创作的过程中,学生会带着问题再度回到文章中,带着自己的思考一遍一遍地品读文章,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但使得学生可以运用自己的逻辑思维去自觉学习,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学习积极性,提升文本解读的能力,而且在思考的过程中学生不断加深对文章的印象,在教师讲评之后对文章的内容有一个更透彻更清晰的理解,通过品读、创作、比较的方式去感受作者所想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优化教学结构
教师在高中语文教学的課堂上要特别注重以下三个方面的要求:第一点,教师要积极主动地去了解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努力帮助学生走出“学习困境”;第二点,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高中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以此提升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第三点,要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将这三点整合起来便是要求学生在学习一篇新的课文时,首先要把文章内容理顺,了解文章所要陈述的大概内容,然后再继续深入探究,更深层地去了解文章的内涵和思想感情。最后再由教师来普及文章作者的生活背景、心路历程和作者当时写这篇文章的心理情境,这样便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可以最好的状态来学习,这样便可以推动学生的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在学习《林黛玉进贾府》这篇课文的过程中,由于这篇文章是摘选的,所以在读的过程中稍有不注意便会对文章的内容产生疑问,所以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把这篇文章读顺,理顺文章所摘选的这一章节内容,这之后再研究贾宝玉、林黛玉、王熙凤等关键人物的性格特点以及他们在文章中所起的作用,通过这些关键人物的语言和行为来感受文章的基本内容,最后教师再结合教材的内容,给学生普及《红楼梦》这一经典名著的创作过程以及作者曹雪芹的生活背景和人生历程,通过了解
作者和当时的社会状态来分析《林黛玉进贾府》这篇课文,这样便使学生可以透彻地掌握文章作者想表达的思想感情和所想反映的社会状态。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但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书中的知识点,还可以使得学生在自我思考的过程中产生求知欲,生成学习兴趣,进而达到理想中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效果。
三、创设争议性问题情境
高中语文课堂中好的问题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到思考的乐趣,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不断分析问题、勇于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课堂上,我们不难发现,学生对于事情的观察角度是不一样的,出发点也是不一样的,即使是同一现象,学生的理解也会存在一定的差异。面对这样的现状,我们可以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去制造矛盾冲突,从而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的思考和探究。
比如在学习《雷雨》这篇课文时,围绕周朴园对鲁侍萍有没有真爱的问题,学生各抒己见,从剧本中,找到相关依据,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在激烈讨论中,抽丝剥茧,学生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等细节,根据人物的经历、戏剧发生的背景,分析人物性格形成的原因,剖析人物复杂心理,人物形象就会逐渐清晰。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不断发展,对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习能力的要求也逐渐提高。所以,教师在日常的高中语文教学中一定要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来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从学生的性格特征、学习能力出发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为提升高中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奠定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