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乙拉西坦与卡马西平治疗小儿癫痫部分性发作的疗效比较

2018-12-15 03:07王超耿彩虹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18年11期
关键词:左乙卡马西平抗癫痫

王超,耿彩虹

(河南省新乡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河南 新乡 453002)

癫痫是大脑神经元突发性异常放电,导致短暂的大脑功能障碍的一种慢性神经系统疾病,临床较常见,多发于儿童[1]。儿童正处于全身器官功能发育的关键期,治疗小儿癫痫不仅要考虑临床疗效,还应考虑安全性。传统抗癫痫药物对小儿癫痫临床发作的控制率在80%左右,但是对脑电图的改善效果并不明显。研究发现[2],新型抗癫痫药物在控制临床发作、改善脑电图方面均有显著效果。卡马西平为传统抗癫痫药物,左乙拉西坦为新型抗癫痫药物,本研究旨在探讨这两种药物对部分性发作癫痫患儿脑电图的改善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90例部分性发作癫痫患儿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符合国际抗癫痫联盟制定的癫痫诊断及分类标准[3],并根据脑电图检查及临床表现确诊为部分性发作癫痫;年龄≤14岁;入组前未应用过任何抗癫痫药物;颅脑影像学检查、肝肾功能及血常规检查结果无异常。排除标准:其他类型的癫痫患者;智力、运动发育迟缓者;存在遗传代谢性疾病、神经系统变型性或进行性疾病者;存在严重肝、肾、心、血液系统及其他脏器疾病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5例,A组男25例,女20例,年龄2~13岁,平均年龄(10.2±2.1)岁,病程6~30个月,平均病程(22.3±6.8)个月,其中简单部分性发作18例,复杂部分性发作27例;B组男26例,女19例,年龄3~12岁,平均年龄(9.6±1.7)岁,病程5~29个月,平均病程(21.0±7.7)个月,其中简单部分性发作16例,复杂部分性发作29例。两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A组应用左乙拉西坦(珠海联邦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50041)治疗,口服给药,起始剂量10 mg/kg,qd,用药1周后加量10 mg/kg,qd,持续用药1周后再加量10 mg/kg,达到30 mg/kg,qd,然后按照该剂量维持治疗至第24周。用药期间需根据患儿的临床表现、脑电图变化合理调整药物用量。

B组应用卡马西平(福建省三明天泰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5020060)治疗,口服给药,起始剂量5~7.5 mg/kg,qd,从第2周开始逐渐增加,每日加量0.1~0.5 mg/kg,到第4周达到维持剂量12.5~15.0 mg/kg,qd。用药过程中,维持血药浓度4~12 ug/mL,并根据血药浓度随时调整剂量。以维持剂量治疗至第24周。

1.2.2 脑电图检查治疗前及用药1个月后,两组分别进行脑电图检查。选用BM-1116型数字脑电图仪,参考国际10/20系统标准放置电极,在患儿清醒状态下做单极导联和多级导联描记,描记时间为20~30 min。

1.3 观察指标比较两组癫痫发作控制疗效、脑电图改善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

根据癫痫发作情况进行疗效评价:完全控制:癫痫完全无发作;好转:癫痫发作减少75%及以上;进步:癫痫发作减少50 %~74 %;无效:癫痫发作减少不足50%或有增加。

总有效率=(完全控制例数+好转例数+进步例数)/总例数×100 %。

脑电图改善效果评定标准:痫样放电完全消失为正常;痫样放电减少50%及以上为好转;痫样放电减少25%~49%为进步;痫样放电无变化或有增加为无效。

总有效率=(正常例数+好转例数+进步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 20.0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癫痫发作控制疗效

A组癫痫发作控制总有效率为93.33%,B组为97.7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脑电图改善效果

A组脑电图改善总有效率为84.44 %,高于B组的62.22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不良反应

A组治疗期间共有9例发生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0%;B组有27例发生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0.0%。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000,P < 0.05)。

表1 两组癫痫发作控制疗效比较

表2 两组脑电图改善效果比较

3 讨论

癫痫发作是由大脑神经元异常阵发性电活动引起的,临床通过颅内或头皮脑电图检查可准确捕捉到这种异常的大脑放电活动,即痫样放电[4]。痫样放电是癫痫发作的病理基础,临床可通过脑电图检查进行诊断。癫痫患者以儿童居多,儿童尚处于大脑发育的关键期,痫样放电会对脑细胞造成损伤,再加上癫痫发作具有不确定性和突发性特点,易影响患儿的生存质量和生命安全。积极、有效的抗癫痫治疗,对于促进患儿身心健康具有重大意义。

口服抗癫痫药物、手术、生酮饮食是临床治疗小儿癫痫的常用手段。患儿对生酮饮食治疗的耐受性较差,所以应用较少。手术治疗主要针对症状性癫痫,并且手术适应症有局限性,且存在一定的风险,多数患儿家长难以接受[5]。目前,口服抗癫痫药物是治疗小儿癫痫的主要方法。抗癫痫药物已从传统型药物发展到了新型药物,各种新型药物的使用,极大地提高了治疗效果。卡马西平和左乙拉西坦分别为传统型和新型抗癫痫药物的代表。有研究显示[6]卡马西平对癫痫临床发作的控制率可达到80%以上,但是对脑电图的改善效果并不明显。左乙拉西坦具有起效快、抗癫痫活性强、抗癫痫谱广等优点,可在控制癫痫临床发作的同时有效改善脑电图,已在国内外得到广泛应用。

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癫痫发作控制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脑电图改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B组(P<0.05),与文献报道[7]结果相符,说明左乙拉西坦对癫痫患儿脑电图的改善效果更为显著。有动物实验研究发现,消除了脑内突触囊泡蛋白2A基因的大鼠,存在着明显的神经元传导异常,有癫痫发作表现,故推测癫痫的发作与突触囊泡蛋白2A有关。左乙拉西坦为吡咯烷酮衍生物,抗癫痫作用机制完全不同于传统型药物,主要通过调节脑内突出囊泡蛋白2A的分泌及突触前神经递质的释放,来阻断神经元异常放电。左乙拉西坦能直接改善癫痫的病理过程,所以对脑电图的改善效果更好。另外左乙拉西坦经口服吸收完全,药物吸收程度与药物剂量无明显相关性,用药后1 h即可达到血药浓度峰值,半衰期时间约为8 h,通常在用药后1~2 d可以维持稳定的血药浓度,生物利用度较高(接近100%),且较少与血浆蛋白结合,起始剂量即可有效发挥抗癫痫作用,所以更适宜发作频繁的癫痫患儿[8]。本研究结果还显示,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P<0.05)。说明左乙拉西坦的安全性比卡马西平好,这是因为左乙拉西坦主要经肾脏排出,而不经过肝脏,所以用药安全性更好。

综上所述,与卡马西平比较,左乙拉西坦治疗小儿癫痫部分性发作的临床疗效更显著,对脑电图的改善效果更好,安全性更高,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左乙卡马西平抗癫痫
探讨小儿癫痫应用丙戊酸钠与左乙拉西坦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
左乙拉西坦注射液治疗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的疗效及预后
166例门诊癫痫患儿抗癫痫药超说明书使用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Δ
丙戊酸钠联合左乙拉西坦对癫痫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影响分析
左乙拉西坦添加治疗儿童部分性癫痫效果观察
卡马西平结晶工艺研究
治疗药物监测在抢救卡马西平中毒患者中的应用Δ
病毒性脑炎继发癫痫的临床特征及不同抗癫痫药的干预效果观察
病毒性脑炎继发癫痫临床特征及抗癫痫药物干预效果观察
抗癫痫Ⅰ类新药派恩加滨获准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