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2018-12-13 02:43姜志学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8年35期
关键词:语文学习激发兴趣

姜志学

摘 要:语文,是人文社会科学的一门重要学科,是人们思想交流的工具。语文学科本身的特点,决定了语文学习就是积累与运用,学习的课本内容也与我们现实生活相去甚远,很多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受到严重的影响。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如果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老师讲,学生听,比较机械,学习效率不高。在当前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教师只有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动机,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

关键词:激发 语文学习 兴趣

中国近代教育家蔡元培先生说:“我们教书,最重要的是引起学生的兴趣。”但是当前大多数教师的语文教学,千篇一律,学生深感枯燥乏味。新课标要求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调动一切教学手段,采用行之有效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枯燥的文字符号变为学生喜闻乐见的生动形象。那么,怎样培养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呢?

一、精心设计导语,“点燃”学生学习兴趣

俗话说得好:“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入新课是课堂教学的重要一环,恰当而新颖的导语,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精心设计导语,让学生首先听到的是富有启发性感染力的开场白,定能使学生的精神为之一振,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也就能随之产生了。有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就能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也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之一。因此,一堂课开头几分钟导语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不容忽视。如:介绍一个故事、一副对联、欣赏一幅插图、设置一个悬念好的导语像磁铁一样吸引学生。如教学《黄河颂》一文时,我采用这样的导语: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它孕育了五千年中华文明古国的灿烂文化。它以博大的胸怀滋养着勤劳朴实的炎黄子孙,又以惊涛拍岸的气势鼓舞着中华儿女。抗日战争时期,诗人光未然随军行进在黄河岸边。雄奇壮丽的山河,英勇抗敌的战士,使他感受到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與不屈的意志。于是,他向着黄河母亲,唱出了豪迈的颂歌!此段导语,言简意赅,充满激情,寥寥数语,使学生一开始就进入轻松欢快的浓厚的学习氛围中,这有利于调控学生的注意力和求知欲,激发思维,引起联想,为下一步的课堂学习留下想象的空间。

二、巧设问题情境,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古语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这就告诉我们,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学生面前一旦出现了问题,他们的认知心理和情性心理便会活跃起来。因此,教师在提问时要善于引发学生产生一种解决问题的愿望。教师设计的问题要起激励、组织、点拨、引导的作用,用叶圣陶先生的话来说,就是帮着学生学习。因此我在课堂教学中,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质疑为主线的教学思路,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心理需求,创设一些具有启发性和开拓性的问题,并不失时机地提出来,以触及学生的兴奋点,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拨动他们思考的琴弦。如教学《背影》一文,创设如下问题:文章为什么不刻画父亲的正面形象而写背影呢?作者是如何刻画父亲背影呢?作者为什么要详写过铁道买橘子时的细节呢?课文几处写了父亲的背影?背影在行文中起了什么作用?如果让你写父亲的背影,你如何构思呢?这样的问题一旦出现,学生学习情绪就会高涨,思绪也就随之而活了起来。

三、正确指导朗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俗语“读书百遍,其意自见”。教师指导学生朗读,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到语文学习的快乐。特别是文言文的教学,枯燥难懂,学生不感兴趣,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的教育。首先给学生大量的时间自由朗读和分角色朗读,要让学生读出停顿、重音、语气、节奏,这是最起码的训练目标。教师以范读和领读为主,逐句、逐段地读,让学生初步掌握文言断句、重读的规律。对于难以读准的句子和语段,教师要帮助他们揣摩含义,找准重音,读准节奏,读出语气。例如《孟子》中的“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的停顿和重音,教师应强调“域民”、“固国”、“威天下”和“入”、“出”的停顿,这样就可以读出节奏。要培养学生的感受力,用和谐的音韵美去感染每个学生,触发他们的审美情趣。其次是要求学生在朗读过程中读懂文意、读出文势、读出个性化的理解、读懂作者的思想感情,让学生享受朗读带来的成就感,使他们的学习兴趣越来越高。通过朗读,学生理解了课文,收获了知识,获得了审美感受,提高了效率和质量。所以说,朗读是一把开启学生走进学习语文之门的钥匙,是提高学生审美情趣的催化剂。

四、融洽师生关系,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古语道:“亲其师信其道”,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任课教师有很大关系。在教学实践中,不难发现这样的现象:学生和老师之间相处得好,关系亲密,学生就喜欢上这位老师的课,就喜欢这门学科;反之对老师产生了厌恶,这种情绪必然殃及这位老师所教的学科。因此,师生感情不仅是师生交往的基础,而且也是培养学生学习该学科兴趣的关键。教师要晓之以情,动之以理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做到关爱学生。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摘下“有色眼镜”,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密切和他们的交往,取得他们的信任,才能鼓励他们不断地进取,也才能培养起他们健全的人格。著名教育家、全国特级教师,霍懋征老师认为“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温家宝总理称她为“把爱献给教育的人”。她从50年代就积极倡导“爱”的教育,她经常说:只有学生喜欢你,才愿意上你的课。如果教师有魅力,充满激情,品德良好,做事公正,真正做孩子们生活学习的朋友,做关心爱护他们的朋友,那是任何缥缈的明星都无法和他竞争的。师生间形成真正的感情交流,会给学生留下终生难忘的印象,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五、精心设计课堂结尾,拨动学生思考的琴弦

好的课堂结束语,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究竟采用哪些方法,才能使结束语更好呢?这就需要我们老师下一番功夫了。教师在教学中注意精心设计具有思考性、实用性、趣味性的结尾。在教学《社戏》一文时,采用这样的结束语:同学们说的很好,很有趣。是呀,童年,它奏响了我们人生中最美妙的乐章;童年,给了我们五彩缤纷的阳光。在人生的旅途中,童年的快乐点燃了我们生命的希望。同学们,愿你们永远拥有一份童真,在生命的长河里,永远快乐、年轻!通过这一结束语,学生对本文内容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同时也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总之,兴趣是学好一切知识的动力。只有学生感兴趣的东西,他们才会积极地开动脑筋,认真思考,并以最有效的方法获取最必要的知识。如果在课堂上能激发学生的愉悦心情,就能使其积极主动地学习知识。让他们感到学习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乐趣。

猜你喜欢
语文学习激发兴趣
激发小学生语文学科学习激情的新途径探析
当前影响中学生语文学习成绩的主要原因及建议
激发中职学校旅游酒店专业学生的学习兴趣初探
激发学生主动思考的无机化学实验教学方法
智力因素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游戏的设计与研究
精心引导,实现学生语言积累多点突破
培养想象力,让语文课堂“活”起来
巧用多媒体技术, 让语文课堂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