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兴
摘要:随着时代的要求和中职语文教学的现状,中职语文教学应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全过程,并把课堂延展到课外。
关键词:中职;语文;教学
中等职业学校中的一门文化基础课——语文课,应该说在整个中职学校的学科体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中指出:“语文是学生必修的主要文化课程之一,是具有基础工具性质的课程,它既是一门基础课,也是一门工具课”。近年来,中职语文教学形势却不尽如意。一方面,中职学校生源质量普遍不高,文化课基础薄弱;另一方面,中职学校的学生普遍对文化课热情度不高,没有学习兴趣。鉴于此,本人結合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浅谈一下语文课堂教学做法。
课堂教学要从课堂教学过程即激趣导入、整体感知、合作探究、拓展延伸、板书设计、课堂小结等教学环节抓起,环环相扣,一气呵成。
1.激趣导入:好的开头等于成功的一半,一堂课有一个恰到好处的开头,就为整堂课的成功创造了条件。叶圣陶先生曾说:“读书心有境,入境始为亲。”导入,就要根据教材内容,精心设计一小段(三分钟左右)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课引,形式上可以灵活多样,如情境导入法、故事导入法、音乐导入法、视频导入法、名言导入法、悬疑导入法等。旨在激发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紧紧地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唤起学生浓烈的求知欲望,使学生的思维活动呈现出一种活跃的状态。
2.整体感知:一篇文章是一个整体,因此在教学中应首先引导学生对全文有个整体性的宏观把握。通过对文章的总体性的初步认识与把握,掌握基础知识、理清文章脉络。本人通过作家作品及写作背景展示、生字词的音形义辨析、理清文章思路和结构、总体思想等途径,教学方式上主要采用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先让学生回答,后老师补充,最终师生确定最佳答案。答题形式上有个人发言、小组讨论、全班交流等不同的回答方式。这样让学生成为学习主人,为下一步进行合作探究“充电”。
3.合作探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请你(教师)努力做到,使学生的知识不要成为最终目的,而要成为手段;不要让知识变成不动的、死的‘行装,而要使它们在学生的脑力劳动中、在集体的精神生活中、在学生的相互关系中、在精神财富交流的生动的、不断的过程中活起来,没有这种交流,就不可能设想有完满智力的、道德的、情绪的、审美的发展”。“合作探究”是教改的中心和灵魂所在,也是与传统教学的根本区别。通过合作探究,使学习过程能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习方式,使整个课堂充满发现和探究的乐趣。合作探究问题的提出有两种形式:一是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提出疑惑。比如现代文中张抗抗的《窗前的树》中不太理解的句子,文言文《诗经》二首中读不懂词语、句等,这些问题先以小组内部交流方式进行,小组解决不了的由全班共同商议解决。二是在初步整体感知的基础之上,本人根据教学目标和重、难点,设计相关问题引导学生仔细研读课文,小组讨论,合作探究。讨论结束后,各小组派代表发言,展示本组观点,师生共享学习成果。在此过程中教师要适时进行相关知识点的明确、补充,必要时进一步对相关知识点进行深化与延伸。同时,此环节中问题的设计要有一定的梯度,体现由易到难的原则,题目设置上可以根据文章内容多设计一些开放性问题,便于拓展学生思维。本环节主要是“互动”,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以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形式进行。要注意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真正“动”起来,教师切忌不可事无巨细、越俎代庖。
4.拓展延伸:“生活就是语文,语文就是生活”,新课程积极倡导“源于教材而高于教材”的理念,对教材进行第二次“加工”,即调整教材、补充教材、拓展教材。拓展延伸便是在立足课文的基础上,围绕课文的主题和教学目标、重点、难点,突破限制,对课文进行有效的拓展。如:毕淑敏的《离太阳最近的树》要注重由语文学科向其他学科的渗透;《像山那样思考》要注重课文与生活的联系,莫言的《卖白菜》要与中职学生实际的联系,加强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等,使得学生能够在语文课堂上学到更多、收获更多,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自我,关注他人,关注世态人生、体会人间百味,以达到“功在课内、利在长远”的目的。使学生在学习中受到启示,认识到保护生态的重要性,重视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爱护环境意识、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的情感。
5.板书设计:它是一节课的点睛之笔。让学生尽快回忆,尽快重复感受所学知识,有利于记忆的形成。板书设计环节由学生、老师分别进行。学生先以小组为单位将设计展示于黑板上,以此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教师随后也应对文章进行总结性概括,再次点出本课的知识要点,进一步加深学生记忆。设计力求简洁明了、系统概括,重点突出,形式灵活多样,可图解式,也可表格式、结构层次式等。
6.课堂小结:课堂小结是教学环节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是在较短时间内对某节所讲授内容作一个简短的系统性、概括性、延伸性的总结。它要短小精悍,通过小结能使学生抓住主要矛盾,掌握这节或这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针对不同的知识内容可采用灵活的不同形式的小结。小结不是简单的总结概括,而是整节课教学的升华,犹如"画龙点睛",它会使课堂教学再起波澜,从而使教学活动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首先应重视课堂小结的作用:首先加深印象,增强记忆;其次总结要注重学生的学习反思、结合课程目标进行,将本节课的中心内容进行总结归纳,加以强调、梳理或浓缩,使学生学到的新知识理解得更加清晰、准确,抓住重难点,记忆得更加牢固;最后总结还要以疑引新、向课外拓展和延伸,使学生所学知识在生活实际中得到应用,能解决实际问题,学以致用。进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深入研究的学习习惯,提高其研究性学习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