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晔炯
摘 要:预学单作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载体,已被很多教师所使用。但是,通过访谈学生并查阅预学单,发现预学设计还存在效能低下的问题。梳理了学生的观点,由此提出“预学四解”,即预学作业“以文而设,以标而行”“融于课堂,改进课堂”“导学导法,指向习得”“巧于引领,活于分层”,以提升预学实效。
关键词:预学单;学习起点;以学定教
预学单是教师从具体学情出发,引导学生课前自主学习的一种学习工具。有效的预学单作业能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也能在此基础上掌握学生的学习起点和难点,达到以学定教的目的。
目前,很多教师已尝试使用预学单,然而教师在设计预学作业时是否考虑过其有效性呢?是否了解过学生对预学作业的态度呢?
由此,笔者对学生的预学情况进行了调查,从以下几个方面询问学生的看法:
1.预学作业能否激发你们自主學习和探究的兴趣?
2.预学作业是否能得到及时的反馈,在课堂上有所体现?
3.预学作业能否让你们掌握一些学习的方法,提高自学的能力?
4.预学作业难易如何?是否大家都能完成相关任务?
学生就此展开讨论,从中出现了四种颇有代表性的学生观点。结合对以往教师预学单的查阅,笔者发现了预学作业设计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路径在哪里?笔者进行了反复的思考与实践,尝试通过以下“预学四解”,优化预习设计,提升预学效能。
一解:预学作业以文而设,依标而行
笔者在对预学情况的调查中,询问学生预学作业设计是否让你有自主探究的兴趣?很多学生回答是否定的,呈现的观点如下。
学生观点:预学单不就是读读课文、查找资料、解释词语、概括段意和主要内容之类的吗?每课的预学作业都差不多,都能背出来,何必要准备预学单呢?这样的预学作业做多了,我们也找到了应付的办法,直接买本教辅书将答案抄上去就行了。
根据学生观点,笔者发现,正是因为预学作业大同小异,不能体现出不同文本的特点与个性,学生对它的态度由一开始的新鲜和好奇,转为消极对待,应付了事。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的确常会有这样的预学作业,如下所示。
《长城》预学单
1.将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 )山( )岭 互相( )应
蜿( )盘旋 气( )雄伟
2.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3.课文每段各介绍了什么内容?
4.读了课文,你有什么想说的?
这样的设计适用于任何文体和内容的预学单,不能体现出课文特点和侧重点,不是按学生真正的学习需求展开,体现不出个性化的教学目标。这样没有课文特色的预学单设计,千篇一律,缺乏探索的深度与广度,必然会让学生逐渐失去新鲜感,应付对待。
跟进策略:紧扣“特色”,个性设计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预学单作业设计,应体现其文本个性,应根据课文特点和教学目标而展开。同时也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习需求,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从而提高预学的有效性。
1.切准目标,体现文体特点
不同文体,各有特色,在预学设计中要找准教学目标,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记叙文应明确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记叙的详略等。说明文主要从说明的方法、顺序、语言等方面进行预学作业的设计。议论文则应抓住议论文的特点,从论点、论据、论证方法以及文章的结构等方面进行预学设计,使学生更好地了解议论文的写法,从而能学以致用。
以下是三种不同文体课文的个性化预学单设计。
表格中三种文体的预学设计,体现了不同的文体特点。如《长城》预学设计,体现了说明文的特色:通过简笔画的形式直观感受事物的特征与方位,从说明方法中感受语言文字的准确性、科学性。较之于前一张预学单,特点突出,形式新颖,使学生在趣味中主动探究,加深对说明文特点的认识。
2.聚焦关键,展现文本个性
预学作业设计应避免机械化,要体现出文本的个性。在设计预学作业时,教师可抓住课文的关键点,引导学生探究文本中更深层次的内涵。如下预习单。
在这张预学单中,以父亲“留车”还是“还车”这一矛盾冲突为关键点,设计预学作业,让学生选填理由圈。在完成预学单的过程中,训练了学生提取有效信息、探究课文深层内涵的能力。
选择“留”车的学生在理由圈里填了“家里拮据”“父亲买的彩票”“库伯家有钱”“父亲梦寐以求的车”等理由。而选择“还”车的学生在理由圈里填了“中奖的是库伯的彩票”“讲诚信”“精神财富更重要”等理由,认为还车是值得的。通过两方辩论,学生更加体会到了父亲所面对的道德难题是多么的“难”,并深刻地感悟到了父亲诚实守信的品质。
我们在设计预学单时,应根据文本的特点,聚焦核心问题来设计预学单,指向学生学习方法和能力的习得,这样学生才能抓住重点,学有收获。
二解:预学作业融于课堂,改进课堂
当笔者询问学生预学作业是否能在课堂上得到反馈时,很多学生持以下观点。
学生观点:我想课前预学是有好处的,可是老师只管发预学单,让我们课前完成,却从没有问过我们学习的情况,哪些是我们能够解决的,哪些是我们存在疑惑的。课堂上很少对我们的预学情况进行反馈。难道预学单仅仅是为了让我们熟悉一下课文而已吗?
很多时候,学生搜集的资料没有在课堂上交流,学生发现的问题不能在课堂上得到呈现和解决。不少学生认为,预学作业只是形式主义,与课堂学习没有关联。
以我第一次试教的《丰碑》为例,我设计了这样一份预学单:
《丰碑》预学单
1.查找并摘录有关红军的资料。
2.“丰碑”是什么意思?文中的“丰碑”指什么?
3.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用简要的语言进行概括。
4.读了课文,我想提的问题是: 。
在第一次试教中,笔者并没有结合预习单组织课堂教学。如第4题“读了课文,我想提的问题是 ”,学生提了各种问题如:为什么将军表情有这么大的变化?写军需处长外貌的片段,能体会到什么?……但是在课堂中,我没有对学生做的预学作业进行研究分析,解决学生的质疑,学生的问题没解决,学生除了失望,还有心理的不踏实。
跟进策略:顺学而教,重构策略
预学单作为学习的一部分,必须与课堂教学相融合。课堂教学需在预学基础上展开。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确定课堂教学目标。同时,课堂上也应根据解决学生在预学单中反映的共性难点,调整或重建课堂教学策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1.关注学生质疑,课堂深入解惑
在课前预学中,应注重学生质疑,对所学内容提出自己的思考和疑惑。同时,我们也要鼓励学生自己去思考,去解决疑问,实在无法解决的问题记录在预学单上。学生在预学的过程中学会提有价值的问题,能提高预学的效果。
在第二次试教《丰碑》的过程中,我对原先的预学单进行了分析研究,想由此探寻学生的学习起点。如最后一题学生提问,我将学生的问题进行了整理分析。发现学生在预学单上主要聚焦在以下三问:(1)为什么以“丰碑”为题目?(占20.1%)(2)将军前后情绪为什么有这样大的变化?(占47.6%);(3)老战士在快冻僵的时候表情为什么那么镇定安详?(占21.3%)
三个问题与本文的主旨有着密切的联系,都指向了军需处长的人物认知、品质感悟。理解问题(2),先让学生找出体现将军前后情绪表现的句子。在强烈的对比中感悟军需处长舍己为人,忠于职守的伟大人格。问题(3)是抓住军需处长的表情神态,来感悟他无私无畏、舍己为人的高贵品质。这两个问题作为重要的教学研究点,渗透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在合作探究中释疑解惑。问题(1)放在教学的最后,感悟了军需处长的光辉形象后,再来理解课题,便能更深地明白“丰碑”的内涵。
2.梳理文本脉络,激发深层探究
在预学中,为了更好地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我们应适当地设计整体把握内容的练习,帮助学生梳理课文的脉络,训练学生提取课文主要信息和概括课文内容的能力,为课堂深入探究做好铺垫。
例如,在教学《晏子使楚》时,预学单中可设计一份表格,如下:
《晏子使楚》预学单
(1)根据课文内容填写表格。
(2)结合所填表格,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表格中分别填写楚王三次侮辱晏子和晏子机智应答的情况,通过熟读课文,提取课文中的相关信息,进行摘录与概括。这份预学单的填写,使学生对全文的内容有了整体性的感知。在完成预学单的基础上,课堂上进一步研究讨论:晏子三次回答各有什么妙处?清晰的表格呈现,使学生更能体会晏子说话的智慧和艺术。这样的预学单,由课前初步理解到课中深入感悟,层层递进,加強了学生实践,提高了学生感悟语言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3.了解学习难点,重建课堂策略
通过学生预学单的反馈,能较清晰地了解学生的学习起点、学习盲点。我们的课堂应以学定教,解决学生共性的问题,根据学情调整或重建课堂教学策略,让学生真正学有所得、学有所获。
以六年级上册《最后一头战象》教学为例。《最后一头战象》这篇课文,所描述的故事情节生动感人。学生能感受到嘠羧的善良、忠诚,但对课文通过描写嘠羧动作、神态、叫声的语句体会它的情感和品质,不能深入充分地关注到。但这是课文表达上的一个特色。只有领会了作者具体细致表达的精妙,才能更深刻全面地了解嘠羧的形象。
在教学时,我设计了以下预学内容:(1)课文写了关于战象嘠羧哪些事情?用简要的标题进行概括。(2)探究:嘠羧是怎样一头战象?你最有说服力的理由或关键词句是哪些?并说说你的理由。
从学生的预习反馈看,学生能较好地了解课文所写的四个片段,并进行简单的概括。但是对于生动的细节描写表现主题的妙处,很少关注到。如有学生说:“嘠羧是一头勇敢的战象,因为它敢于面对死亡,自己挖掘墓穴埋葬自己。”这样的回答太笼统,并没有抓住细节去品读嘠羧的内心世界。
因此,基于文本的特点和学生的具体学情,我将课堂核心目标定为“了解动作、神态等细节描写的妙用:即通过细节描写体会嘠羧的情感与品质。”
在课堂上,我让学生画出描写嘠羧动作、神态、叫声的句子,结合上下文,细细品味,感受嘠羧的情感。课堂交流如下。
师:文中有许多描写嘠羧动作、神态的句子,这些描写能带我们走进嘠羧的内心世界。你们找到了吗?
生1:第七自然段写道嘠羧见到象鞍时的动作、神态。从“呼呼吹去”“久久地”“摩挲”“泪光闪闪”等词,我感受到了嘠羧对象鞍的珍惜,对光辉英勇的战斗时光的回味。
师:是啊,你从这些细腻的描写中,能感受到嘠羧深沉的感情。
生2:“它什么也不吃,只喝了一点水,绕着寨子走了三圈。”这句话,我感受到了嘠羧即将离开寨子,对寨子和人们依依不舍,充满留恋。
师:是啊,它绕着寨子走了一圈又一圈,似乎要把寨子和人们永远记在心中。
……
结合预学单,教师能有效把握学生课堂学习的起点和难点,顺学而教,重构课堂策略,生成课堂的精彩,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解:预学作业导学导法,指向习得
在了解预学情况时,笔者还询问学生:“在完成预学作业的过程中,你们是否也由此掌握了一些学习方法?”学生一脸茫然。
学生观点:预学单就是让我们在课前学习课文内容,我们只要根据老师布置的预学任务完成即可。至于该怎么学,要掌握什么学习方法,老师没有提醒和建议,我们也并不清楚。
预学单应有其导学性,预学作业的设计,不仅要指向学习的内容,更要指向有效学习方法的习得,但这是很少有教师考虑到的。如下这份学习单,从预学内容上看,似乎较全面,设计到古诗的朗读,诗意、词意的理解等。但引导学生自学古诗的方法上还是存在一些问题。
古诗的理解,不仅要了解诗歌字面的意思,也要查阅更多的资料了解诗人以及他创作诗歌的背景。这样才能更好地体会其表达的深层含义。然而在这份预学单中并未考虑到这些,不能引领学生掌握自学古诗的方法。
跟进策略三:学法指导,授人以渔
授人以渔,终身受益。在预学单的设计中,我们要渗透学法的指导,以促进学生更好地进行自主学习,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在教学《秋思》这一古诗中,笔者设计的预学内容如下:(1)我能用自己的话说说题目的意思,并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2)搜集关于作者张籍的资料,查阅诗人创作这首诗的背景资料;(3)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感知大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4)自学后,我还有的疑惑是什么?
在这张学习单中,设计的学习任务能启发学生更好地读懂古诗,即从“解诗题、知诗人、明诗意、悟诗情”等方面去学习古诗,在预学中巧妙渗透了学习古诗文的方法。掌握了这样的学法,学生在读其他诗词时也会去理解诗题,了解诗人生平和作诗时的背景,借助注释理解诗意,在此基础上去感悟诗人的情感。
再以笔者设计的《松鼠》预学单为例。《松鼠》有两项预习任务:(1)仔细阅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写了松鼠的哪些特点?从哪些方面体现出来的?(2)比较刚学过的《鲸》,说说《松鼠》与它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其中预学任务(2)重在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分析的学习方式,体会一般说明文和文艺性说明文在写法上的不同。预学中渗透了学法的指导,使学生在阅读文章时学会比较异同,来体会不同文本的特色。
预学作业设计,要从学生“学”的角度去引导学生,让学生既收获知识,掌握学法。这样,学生的自学能力才能慢慢得到提高。
四解:預学作业巧于引领,活于分层
在讨论教师设计的预学作业难易程度如何时,有些学生认为作业难度不大,能通过思考解决问题,有些学生认为作业难度太大,不能顺利完成。
学生观点:在做预学单时,碰到较复杂、难度较大的题目,我往往无从下手。这时,真希望有个小助手能够指点一下。当然,如果能挑自己能完成的几题做就更好了。
的确,我们在设计学习单时,往往没有这样细致地去考虑学情,总是以自己的主观为主。如《冬阳·童年·骆驼队》的预习单:(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抄写喜欢的句子;(2)作者回忆了自己童年生活中哪几个片段,请在课文中标注出来,用简单的文字进行概括;(3)说说骆驼给“我”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这张学习单中的第(1)题最简单,侧重于读写积累,大家都会做;第(2)(3)题相对来说有点难度,第(2)题侧重于概括能力的训练;第(3)题则需要结合文本深入理解。没有方法的引导,面向全体,对部分学生来说,可能会因难度较大而消极应付,达不到好的预学效果。
跟进策略:示范引领,分层设计
学习单的呈现并不是简单的提问或填空,教师应根据题目的难度和学生的学情,适当地进行引导和帮助。同时,对于学习任务,要注意分层,可将难题设为选做题。
1.小贴士——启发思维
需要概括信息和分析思考的预学单有一定的难度,在解题时,有学生会找不到答题的方向。老师在设计学习单时,要考虑到学生的具体学情,适时地进行示范。如《冬阳·童年·骆驼队》的预学单中有这样一个问题:作者回忆了自己童年生活中哪几个片段,请在课文中标注出来,用简单的文字进行概括。学生初看这个问题,可能不知如何着手。教师可通过小贴士引导进行概括。
这一小贴士给予了学生方法上的指导,告诉学生要以“骆驼”为线索,结合提示,学生更清楚问题思考的方向了,填写也更有针对性、更有效率了。如有学生写道:四个童年的片段分别是“学骆驼咀嚼”“和爸爸谈论驼铃”“想帮骆驼剪毛”和“询问骆驼去向”。
2.选做题——分层设计
在设计预学单时,我们还要关注学情,考虑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每个学生的能力不一样,同样的学习任务并不适合所有人,因此预学单的设计要注意分层。在《冬阳·童年·骆驼队》预学单中第(3)题:说说骆驼给“我”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可设为选做题。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挑战完成,能力弱一点的可选择不做。修改后的预学单如下。
整张预学单设计如下: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抄写喜欢的句子。
作者回忆了自己童年生活中哪几个片段,请在课文中标注出来,用简单的文字进行概括。
(小贴士:通过阅读全文,我们会发现课文是围绕“骆驼”为线索展开的。请根据下面的提示,将其他三件事概括出来。)
说说骆驼给“我”留下了怎样的印象。(选做)
在课堂反馈中,语文能力较强的学生,体会到了骆驼安静稳重、能沉得住气、肯吃苦耐劳、默默奉献的性格与品质。如此回答,思维含量较高,让人眼前一亮。
在教学中,我们应改进预学作业设计,基于学情视角,聚焦真正有效的预学。预学作业设计应体现文本特色,渗透学法指导,并有适当的分层和引导,还应融入课堂,改进课堂教学。教师顺学而教,重构教学内容,生本课堂才能得以实现,教学提质提速才能成为现实。
参考文献:
[1]吴亚西,张国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解读[M].湖北教育出版社,2001.
[2]成有信.教育学原理[M].辽宁大学出版社,2007.
[3]高玉贤.小学语文教学课前预学之我见[J].新课程学习(下),2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