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平
摘要 目的:探讨中医治疗老年骨性关节炎的效果。方法:收治老年骨性关节炎患者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研究组采用中医治疗干预。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有效率、骨性关节炎功能评分(JO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結论:在老年骨性关节炎患者中采用中医治疗方法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促进康复。
关键词 中医骨科;老年骨性关节炎;临床疗效
骨性关节炎是老年常见病、多发病,是一种慢性软骨疾病,属于关节软骨退行性病变,在关节边缘形成新骨,主要临床表现为关节硬化、疼痛、走路障碍等,给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为了探究中医治疗老年骨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以本院老年骨性关节炎病例为研究对象进行研究分析,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6年2月-2017年3月收治老年骨性关节炎患者50例,按照我国《骨性关节炎诊治指南》中骨性关节炎的诊断标准,将纳入病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25例。对照组男14例,女11例;年龄55~79岁,平均(61.13±3.12)岁。研究组男13例,女12例;年龄57~80岁,平均(59.67±3.41)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情程度等基线资料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西医治疗,主要口服布洛芬缓释胶囊。研究组患者采用中医治疗干预,包括中药、针灸、推拿、拔罐等疗法。①中药:包括伸筋草、丹参、生艾叶各30 g,桂枝、延胡索、骨碎补、椒目、海桐皮、红花各10 g,透骨草1g。所有药物放于清水中浸泡30min,选取水量2000~3 000mL,进行煎煮,约过一段时间后待水沸腾将药物倒入,用热气熏蒸关节处,再用药水浸洗,3~4次/d,每次30~40 min。②针灸:取风池、颈夹脊、大椎以及阿是穴作为主穴,辅以其他相关治疗穴位进行针灸。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20 d。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病例治疗后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骨性关节炎功能评分(JOA评分)以及治疗有效率。
疗效判定标准:治疗效果分为显效、有效、无效,显效与有效合为总有效。①显效:患者症状明显消失甚至痊愈;②有效:症状基本消失;③无效:症状无改善甚至加重。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进行组间比较;计数资料采用%表示,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两组总有效率比较:研究组和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2.00%和68.00%,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两组患者VAS、JOA评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VAS、JO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JO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讨论
骨性关节炎又称为骨性关节病,老年患者居多,调查结果显示,>50岁人群发病率为13.7%,>60岁人群发病率为45.3%,农村居民发病率高于城市。老年患者的身体素质比较差,针对其特殊性必须及时采取有效方式进行治疗,避免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增加治疗难度。在国内,西医镇痛治疗是当前老年骨性关节炎的常用治疗手段,常用的药物为布洛芬。但是临床观察发现,长期使用布洛芬会加重老年人的脏器负担,产生耐药性,不仅不能治愈疾病,反而会延误治疗时机,加重病情进展。采用中医特色的治疗模式(针灸、推拿、中药熏洗、中药内服、运动康复训练等)用于骨科康复治疗,可以解痉止痛、温经活血、抗炎、促进新陈代谢、修复关节软骨,可标本兼治,不会产生药物依赖,同时还能提升患肢关节功能,安全性与治疗效果都有保障。
本研究结果表明,在老年骨性关节炎患者中采用中医治疗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可显著提升患者骨性关节炎功能,改善患者的疼痛,促进患者康复,可在临床广泛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