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痛的中医临床研究进展

2018-12-13 07:20郭会
中国社区医师 2018年23期
关键词:胃痛中医研究进展

郭会

摘要文章对2014-2017年中医药临床治疗胃痛的文献进行综述,从内治法、外治法、名老中醫经验3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胃痛;中医;研究进展

胃痛又称胃脘痛,以胃脘部疼痛为主要症状。西医学凡可引起中上腹疼痛的疾病,如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痉挛、胆道蛔虫症和部分胆囊炎、胰腺炎等,均与本病有关,可参照本病治疗。中医药在临床治疗胃痛方面有独特的优势。

本文对2014-2017年临床工作者运用中医辨证治疗胃痛的最新进展进行了梳理,以便了解最新的学术与技术动态,指导开展新的工作。

内治法研究进展

以汤药、丸散为主的内治方法,历来是治疗胃痛的主要办法。

寸家元将166例胃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83例。观察组根据患者胃痛特点辨证分型,瘀阻胃络型患者12例,脾胃湿热型患者16例,胃阴亏虚型11例,脾胃虚寒型25例,肝气犯胃患者19例,给予中医辨证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多潘立酮片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发现,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1.6%)明显高于对照组(6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证明中医辨治胃痛有较好的疗效。

吉文龙对86例胃痛患者辨证治疗的预后做出研究,其中寒邪客胃型、脾胃虚寒型、饮食停滞型、胃阴亏虚型、肝气犯胃型、瘀血停滞型、肝胃郁热型的有效率分别为90.00%、94.12%、93.75%、84.62%、100.00%、88.89%、85.71%,所有患者总有效率达91.86%,效果突出。并推测在胃痛患者治疗中,推行中医辨证分型治疗方案意义重大,不仅可以改善患者临床指征,还能进一步提升其预后水平以及临床效果。

胡立平等用参附黄蒲汤(蒲公英、党参、制附片、炒山药、炒大黄、炒白术、乌贼骨、延胡索、神曲、香附、陈皮、甘草、广木香)治疗胃痛40例,并与黄芪建中汤比较,结果显示总有效率为97.5%,高于对照组的9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参附黄蒲汤更适合在临床推广。

孔德全以逍遥散加减治疗胃痛,秉承“治肝可以安胃”的原则,取得显著疗效。徐夕岚等对肝胃不和的胃痛从阴虚论治,以养阴益胃柔肝法治疗,取得良好的疗效,提出从阴虚论治,但又分别侧重于肝阴虚和胃阴虚患者,侧重于肝阴虚者用一贯煎为基础方,胃阴虚为主者用益胃汤合芍药甘草汤加减。

许艳巧等在诊断方面取得进展,对130例胃痛患者中医证素与红外成像的相关性研究,发现寒证、热证胃痛患者的红外热成像表现与中医证素基本一致,红外热成像技术可作为中医辅助诊断手段之一运用于临床。外治法研究进展

外治是治疗胃痛的中医特色技术,近年来这一领域出现了许多有益的进展。

左常波采用斡旋针法,取右心门、右足三里、左太冲、左太白,快速刺入,平补平泻,每穴行针30 s,留针40 min,隔日1次,治疗10次为1个疗程。与口服西药埃索美拉唑镁肠溶片比较,发现斡旋针刺组与西药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能明显改善脾虚气滞型胃痛的疼痛程度。赵因等应用“七伎五法”(“七伎”是指7种不同的手伎,“五法”则是5种补泻手法,即补、泻、迎、随、平补平泻),强调虚者求脾,实者责肝,尤其对于急、慢性胃痛的治疗具有很好的疗效。甘励等用五行神阙贴(白胡椒、白芥子、延胡索、细辛、甘遂、蕲艾、生姜汁),治疗脾胃虚寒型胃痛,与内服药附子理中汤比较,取得更优的结果。盛国滨等用隔姜灸至阳穴治疗虚寒型胃痛,每次灸3~5壮,使皮肤感到温热且不造成皮肤损坏为度,1次/d,5 d 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2 d,治疗2个疗程。对照传统针刺组取得了更优的结果。胡怀珍等发现“尺胃穴”(位于右侧前臂掌面桡侧,当尺泽与太渊连线中点,腕横纹上6寸,孔最下1寸),并以此治疗急性胃痛,有效率达90%。诸葛明怡等用伏九贴治疗脾胃虚寒型胃痛,穴取上脘、中脘、下脘、气海、神阙及双侧天枢、内关、足三里、脾俞。贴敷方药主要包括细辛、白芥子、甘遂、半夏、延胡索等,按一定比例研末,以姜汁调和为糊并制成药饼贴敷于上述穴位,用医用胶布固定。贴敷时间一般2~4h。其治疗脾胃虚寒型胃痛总有效率达85%,明显优于对照组(奥美拉唑、磷酸铝凝胶)的62.5%;治疗后临床症状总积分比较,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梁启动等在施以黄芪建中汤加减治疗基础上配合针刺治疗,针刺治疗采用灵龟八法。主穴,配穴根据“公孙—内关,足临泣—外关,后溪—申脉,列缺—照海”进行确定。所选腧穴进行平补平泻手法,每次留针30 min,1次/d,7 d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疗程间休息1 d,其效果优于单纯用黄芪建中汤组。

名中医经验研究进展

名中医经验是中医辨治疾病的重要参考,近年来研究者对名中医治疗胃痛的总结也有颇多亮点。

林友宝等总结了国医大师何任教授以通为用治疗胃痛的经验,实寒胃痛,以温散通之,用良附丸加减;气滞胃痛,以降气通之,用经验方脘腹蠲痛汤加减;阴虚胃痛,以滋润通之,用一贯煎加减;虚寒胃痛,以健脾通之,用黄芪建中汤加减。

姚欣艳等总结国医大师熊继柏教授辨治胃痛的经验,总结出3点:①辨治胃痛,必审证候虚实;②辨治胃痛,详察疼痛性质;③治胃脘痛之实证,常用四逆散合金铃子散为基本方。许向阳等总结国家级名老中医田玉美教授从五脏论治情志胃痛的经验,认为主要病机在于肝气犯胃,但又有肝心同病、肝肺同病、肝脾同病等3种不同类型,在疏肝理气和胃的基础上,以养心、益肺、健脾为辅分别治疗,以增强疗效。杜进军等总结国家级名老中医章真如主任医师治疗阴虚胃痛的经验,归纳出张老擅用麦门冬汤、叶氏养胃方、益胃汤以及自拟香砂益胃汤(木香、砂仁、生地黄、玄参、麦冬、沙参、石斛、天花粉、山药、扁豆、玉竹等)等方剂。张欣等总结李鲜教授辨治胃痛的经验,归纳为“开路三法”,着重以“通”为用,主导思想为“治胃痛当先开其路,若非此,则不治也”,善用理气、消食、祛湿开路三法,临床效果显著。何春华总结张晋云主任医师治疗胃痛经验,以虚实寒热为纲分证,根据轻重缓急变化来选择治则,巧用化瘀止痛,并重视中西医结合。王清贤总结刘玉洁教授经验,在于注重脾胃升降、注重对药应用、注重寒热并用、注重滋脾阴、注重调肝气。

小结与展望

通过对近3年的文献进行综述,我们发现,中医药治疗胃痛具有明显的特色与优势,但仍存在方法过多,难以系统统一的不足,这也是未来临床工作者需要着重思考的问题。

猜你喜欢
胃痛中医研究进展
五灵脂蒲黄散止胃痛
突然胃痛不用慌 按压至阳来帮忙
MiRNA-145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离子束抛光研究进展
独脚金的研究进展
关于中西医结合治疗乳腺增生病38例临床观察
浅谈藏医盐敷治疗胃痛的护理
EGFR核转位与DNA损伤修复研究进展
针刺足三里加口服良附丸治疗寒邪客胃型胃痛6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