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享玲
【摘 要】 学生是鲜活的生命个体,教育需要过程,需要我们细心呵护和静静等候!所以,在班级管理中,通过自主管理、班会引领、细节关爱、活动开展等,唤醒生命的责任感、树立生命的远目标、传递生命的正能量,学生的生命定会绽放精彩!
【关键词】 学生成长;班级管理;探索
一、自主管理,唤醒生命责任感
何为责任感呢?通俗地说,就是一种敢于承担,有所作为,勇于负责的精神。学生如果没有高度的责任感,那么在生活中,他遇到一点小困难就很难克服,终会一事无成,无法面对未来复杂多变、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无法成为社会所需要的合格人才。
怎样培养孩子们的责任感呢?找事呗!
在班级管理中,班干部队伍是中坚力量,但常规的职务有限,能得到锻炼的孩子毕竟是少数。全员任职,是一个不错的办法。可班上有55个孩子,哪来这么多职位呢?我绞尽脑汁,除了常规的职务外,还增设了各类委员和管理员,涵盖了班级日常管理的各个方面。我还详细拟定了他们各自的职责,让他们明确自己承担的责任。先由孩子们自己写申请,再根据班级情况拟定相关管理人员,两周后考核业绩,根据完成工作情况适当调整。再对工作认真负责的孩子正式发聘书,两周进行一次总结。我呢?孩子们调侃地说,我是董事长,还有孩子在总结时直接写道:“董事长,我一定会努力完成好自己的责任,请你不要让我下课。”我看到文字,仿佛能看到他那狡黠的表情,心里暖暖的,不禁會心一笑。
在这种模式下,每个孩子都是班级的主人,他们生命的责任的种子被唤醒,班级事务有条不紊,井然有序。再定期总结表彰,发些“最负责任奖”“最佳科代表”“最佳助手”等奖状,他们高兴,我,也偷着乐。
二、班会引领,树立生命远目标
教育家马卡连柯说:“培养人,就是培养他对前途的希望。”生命中没有目标,就好像航行时没有罗盘,随波飘荡,随时都有颠覆的可能。班会课是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主阵地,是实现班级建设目标的重要途径。
我以“目标”为主题,先后上了几次班会课。后又召开了以“设计未来”为主题的班会,引导孩子们确立目标,并把大目标分解成一个个小目标,一步步登上理想的顶峰。前不久,在学习副班长的倡议下,孩子们都找了一个同学作为挑战者。看来,目标意识已在孩子们心中扎下深根。有了目标,那就不一样了,孩子们课堂上像打了鸡血一样,两眼放光,那专注劲儿着实让我感动。
三、细节关爱,传递生命正能量
什么是正能量呢?我无法给它下个准确的定义,但它代表着人生一种积极向上的姿态,如果说生命是一座庄严的城堡,是一株苍茂的大树,是一只飞翔的海鸟;那么,正能量就是那穹顶的梁柱,就是那深扎的树根,就是那扇动的翅膀。没有正能量,生命的动力便荡然无存;没有正能量,生命的美丽便杳然西去。孩子们的生命成长需要正能量的滋润。老子云:“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在生命教育过程中,如果我们能对某些细节问题适时、适度的给予关注和妥善的利用,对传递正能量将起到很大的作用。
晚上查寝时,我一般不光是简单清点人数,叮嘱寝室常规,还会和他们多聊一会儿,有时是“早有预谋”,有时是心血来潮,有时说我的光辉历史、有时谈生活经验、有时讲人生理想、有时聊学习方法……反正你要相信,只要你愿意跟孩子们说,你和他们之间会有很多话题,他们也很愿意听,这跟白天在教室里,在全班同学面前,他们感觉不一样,他们认为,这是班妈对他们的特殊优待,特别是某一天,我突然在教室里说起,那天我在某某寝室说过什么,其他孩子一定是一脸羡慕,而该寝室的孩子则是一脸得意,长期坚持,一定会有效果。我班五个寝室,每周学校评比的文明寝室多数有四个寝室上榜,不少周是五个寝室全部上榜。另外,对于班级QQ群,我找了一个合适的机会主动要求加入,每到周末,我都会转发一些具有正能量的链接。他们照单全收。
这些细节,像春雨般,润物无声,孩子们在努力地成长着!
四、活动开展,绽放生命最精彩
法国教育家卢梭说:“生命不等于是呼吸,生命是活动。”伟大思想家歌德说:“活动是生活的基础。”广泛开展课外活动,丰富学生课外生活,不仅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手段,更能让学生在活动中绽放生命的最美丽的精彩。
我班活动比较丰富,比如,爱国诗歌朗诵比赛、个人才艺展示、手抄报比赛、手工作品展示等。在活动中,孩子们收获着、进步着,他们的生命之花绽放出奇异的光彩。远足拉练,孩子们自始至终团结互助、文明有序、积极分享、超越自我,为他们的生命画卷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篮球赛上,队员奋力奔跑,啦啦队给力助威,老远都能听到孩子们喊:“李灿,加油!八班,加油!”但两场下来,我们确实技不如人,输了。不仅输了,还是以两场“挂白板”的方式输的。孩子们并没有气馁、埋怨,还提议后面我们自己搞一个投篮比赛,下次赢回来。校园实践活动,有的孩子连扫帚都不会拿,他们不仅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了任务,很多孩子手上还磨出了水泡,也没有一个偷懒的……多好的孩子们呀!
教育不能一蹴而就,不是流水线上的产品一下就能看到成果。教育是过程,需要我们细心呵护和慢慢等待。我们的教育只有真正尊重孩子的生命,才能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人。
【参考文献】
[1] 卢伟. 整合班委会与小组的班级自主管理模式初探[J]. 教师,2012(01).
[2] 赵卫东. 如何实施有效的班级管理[J]. 中国民族教育,20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