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2018-12-13 11:14陈丽刚
课堂内外·教师版 2018年10期
关键词:创新思维

陈丽刚

【摘 要】 小学数学教学中,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根据其发展特点,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如何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下面,笔者就谈谈自己在教学实践工作中的一些做法。

【关键词】 创新思维;设置障碍;强化实践

创新思维能力是指依据研究对象所提供的各种信息,使人们打破认识常规,寻求变异,想出新法,采用不同的途径从多方面寻求答案的开放思维形式。小学数学教学中,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根据其发展特点,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如何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下面,笔者谈谈自己在教学实践工作中的一些做法。

一、为学生创新思维创设良好环境

良好的环境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形成起着滋养、激发、导向和支持的作用。反之,则压抑、束缚、限制、甚至泯灭学生的创新思维。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

1.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主要是一种平等、互助、互动的合作关系。这样的师生关系更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给学生以心理自由,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开发。

2. 善待学生思维成果。教师对学生思维成果的态度影响着学生的情绪,他可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也有可能压抑学生的创新意识。对待学生思维成果,教师不能武断地用“正确”和“错误”来进行评判,而是更多地用鼓励去激发。

3. 当学生有发现时,一定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质疑问难不仅是一种可贵的学习品质,也是学习主动的表现,更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不可缺少的。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创新思维的培养要从问问题开始,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大胆质疑。一是要善疑,提倡理智的、审慎的怀疑;二是要敢疑,不迷信权威。一位教师在讲“数的扩大”时说:“把整数扩大10倍就是在原数后面加一个‘0。”大多数同学表示认可,只有一个学生说:“老师,你说的不对。”老师一愣,学生说:“‘0做‘小数时不可以这样啊!”是的,教师疏忽的时候也比较多,因此,这时的老师也应该承认自己的失误,肯定学生的发现和质疑。学生没有质疑,没有深究,就没有发现,对知识的理解往往只是肤淺的表皮。

二、为学生的创新思维精心组织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是课堂的全部和灵魂,科学的教学设计不仅会有效达到教学目的,还会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为此,教师要精密组织教学,向课堂要质量。

1. 精心设计导语,激发学习动机。俗话说,好的开端就是成功的一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语很重要。教师要根据学生当时的情况或知识内容,设计出各种各样的以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导语。例如:二年级下册“表内除法(一)”一课中的“平均分”时,我设计了如下的导语:我有6颗糖,分别按1颗、2颗和3颗来分给3个小朋友,其中就有小朋友说我的分发不公平。请同学们想一想,他为什么说我分得不公平,那么怎样才最公平呢?”就是这样的一个简单导入语,既引起了学生们的浓厚兴趣,而且又使学生深刻理解了“平均分”的概念。

2. 精心创设教学情境,唤起学生学习热情。例如在教学分数大小的比较时,我讲了一个故事:一家三兄弟分吃一个西瓜,妈妈说:“分给老大六分之一西瓜,老二三分之一西瓜……”话还没说完,贪吃的老二不干了,头摇得像拨浪鼓似的,急忙说:“不行,妈妈可不能偏心。我也要六分之一西瓜。”妈妈只好说:“好吧。”老二高兴得又蹦又跳。同学们,你们猜猜老二占到便宜没有?一句话激起了学生急切地探究欲望。在讲明探索要求后,教师立即让学生分组用课前准备的学具进行自主探索,使学生主动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在活动中发展自己的创新意识。

3. 精心设计“小障碍”,培养学生敢于挑战困难的品质与能力。平淡无奇固然可使学生的学习比较轻松,但往往也会使学生感到乏味。因此,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教师就必须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教材内容,巧妙地设置一些学习上的“小障碍”。只有这些“障碍”在学生新的需要与原有发展水平之间产生冲突时,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三、强化实践活动激发创新思维

从本质上来说,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是一个自主构建自己对数学知识理解的过程。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必须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学习,引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掌握数学知识。

1. 激发学生实践兴趣,让学生在实践中形成创新思维。小学生天真活泼、好奇好动,让学生动手实践,体验成功的喜悦,既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又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2. 给学生充分的实践自主权,培养学生自主创新的能力。同一数学内容的学习,不同学生由于知识背景、思维方法等方面的差异而具有不同的思维过程,相应也必定会有不同的实践方法。因此,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既要有一定的程序指导,但又不能统得过僵过死,使学生的实践成为无意识的模仿活动,而应该给学生自主性实践创造一定的空间,使每次实践都能真正成为学生内隐的思维活动的具体体现。

3. 帮助学生总结实践经验,加强实践活动后的交流,“发现”新的数学规律。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方法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一个灵活多变、长期坚持的工作,只有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认真分析学生的实际情况,对症下药,不断修改和完善。相信只要坚持好这条路,也会有新的成果。

【参考文献】

[1] 吴雪莲. 小学数学创新思维的诱导[J]. 读写算(上),2018(2).

[2] 洪鑫楠. 小学数学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J]. 小学科学(教师版),2018(3).

猜你喜欢
创新思维
小学数学创新思维的培养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体育教学的创新思维
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论研究学习小组在大学生成才转型教育中的实践意义
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研究
构建优质高中数学课堂,实现活力教学
在经济新常态下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建筑设计创新与可拓思维模式
巧用“错误”激活数学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培养职校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