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革命工作者推动陇东教育回顾

2018-12-13 02:05李军强张培王力杰
新西部·中旬刊 2018年9期
关键词:抗战时期

李军强?张培?王力杰

【摘 要】 文章回顾梳理了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政府及革命志士为推动陇东地区教育事业发展做出的努力:蔡畅同志开展妇女教育发起放足运动;马文瑞同志争取多方支持广纳贤才建校办学;刘泽如同志时刻遵循教育规律善于理论联系实际;同时还有大量党的基层工作人员的参与和奉献。

【关键词】 抗战时期;革命工作者;推动陇东教育

抗战时期,陇东教育工作在党的领导下,从教育的荒漠状态起步,走向了教育的绿洲阶段,在这个过程中涌现了大量的先进工作者,他们从各个层面完善陇东教育工作的体系。在抗战这样的特殊年代,正是由于他们的不懈努力,让我们看到一个集体在推动陇东教育工作的发展,为党在陇东的工作开展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一、蔡畅同志开展妇女教育发起放足运动

蔡畅同志随革命队伍走完了风雨长征路,她不仅对马列主义有深入的理解,而且有丰富的革命斗争经验和坚定的革命信仰。1936年随红军进入庆阳,服从党的安排在陇东开展革命工作,担任庆阳县主要领导。期间,她不断践行妇女解放思想,积极开展妇女教育工作,坚持民族统一战线,把广大妇女组织到抗日救国中来。具体工作主要有:其一宣传党的抗日政策,反对缠足,成立了“剪脚布”小组,鼓励妇女放开缠足布,并斥责缠足是一种“害家凶国”的恶俗。[1]其二动员妇女走出家门,参加社会活动。其三选拔培养妇女干部,宣传婚姻自主,组织妇女学文化,多次强调要根除买卖婚姻,妇女自己做自己的主。

虽然蔡畅同志在庆阳直接工作的时间不到一年,后因革命工作需要,从事更加繁重的工作,但她在陇东开展的工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尤其是开展妇女教育思想工作的逻辑方法。这不仅是对陇东的贡献,更是对全国妇女工作的贡献。

二、马文瑞同志争取多方支持广纳贤才建校办学

1940年陕甘宁边区政府决定,在陇东分区建立一所中等学校,同时提出了“要花钱少,多办事;要抓紧时间,争取半年内开学”的指示。[2]紧接着区政府派陆为公和孙萍携带专款,向时任陇东分区特委书记马文瑞同志和副专员马锡五同志汇报了办学的工作指示,马文瑞同志积极响应办学的政策,集思广益争取多方力量,希望能够尽快的把学校办起来。

1、争取多方支持建校

马文瑞同志结合庆阳的地形地貌通过勘验之后,选城南的文庙进行改造为校址。在学校的建设过程中,为了解决施工人员的生活困难,马文瑞同志争取到驻扎在当地的军队385旅的支持,王维舟旅长多次亲临学校的建设场地,并无偿提供了灶具、医疗器械等设备,同时对破坏建设学校的反革命进行了打击,保证了陇东中学的顺利建设。校舍如期完工,1940年9月举办了开学典礼,马文瑞同志亲自主持开幕,校名为毛澤东同志数日之前就亲笔题写的“陇东中学”。

2、广纳贤才提质办学

马文瑞同志在开幕式上讲到:“陇东中学是陇东的最高学府,大家是第一批学生,更应该好好学习,为以后的同学做出榜样,把陇东的好学风永远传下去”。[3]学校在师资力量的选拔上非常用心,学校的教员大多是边区政府派来的高级知识分子,比如曲子贞老师是华侨,是廖承志从香港介绍到延安,然后辗转来到陇东中学任教。赵长远老师,曾是大学教授,担任过北京大学地下党的领导工作。[4]他们为了革命理想来到陇东,在教师的平凡岗位上启迪民智,为抗战救国默默奉献,有力提升了陇东的教育质量,使陇东的教育有了很高的起点。

三、刘泽如同志时刻遵循教育规律,善于理论联系实际

抗日战争时期陇东从事教育工作时,刘泽如同志的《教育上的几个问题》文章里为陇东教育理论发挥了奠基的作用。第一个问题就是教育理论问题。刘泽如同志在文章中谈到:“建设教育理论,不能专从我们教育的具体实际出发,应当和马列主义更高级的普遍真理结合起来,就同于无产阶级的革命理论,不能专从工人运动出发,而必须和更高级的普遍真理——辩证法唯物论、政治经济学、科学的社会主义——结合起来一样”观点就产生于在陇东的教育实践中,[5]值得学习推崇。第二个问题是如何把握各种知识在我们社会内发展的道路问题。具体到学科门类有,社会科学如何发展首要问题是教条主义;自然科学如何发展关键是生产发展和学生特点;国文教育如何发展重点是在文章语言通俗易懂。第三有的为了追求文雅,把文章写的很别扭,如把乞丐不叫做乞丐,叫化子、讨饭的、而叫乞求人。第四有许多惯用的词汇不懂。第五不懂用概念思考问题,如问学生们对讲的国文意见时,他们不是说文章的艺术水平或政治水平怎样,而是说这篇文章觉得生动,那篇文章觉得无聊,关于文法上的术语也不习惯。

刘泽如同志强调要指导学生依照既定的政治思想教育的目标前进,就要具体地、深刻地了解学生,把学生的思想行动,经常提到对群众有利还是有害的标准上来,让他们自己去研究分析和认识。陇东的教育工作踏上一个新的台阶,非常感谢刘泽如同志所做的大量工作。

四、党的基层工作人员的参与和奉献

陇东教育的发展,更离不开基层工作人员的直接参与奉献。他们及时传达落实边区政府的各项教育指示,督导办好每一所学校,深入教学一线给学生上好每一节课,关心每一位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情况等等,特别是在战争的环境中还要保护转移学生。这样的基层干部先进代表有李培福等。李培福在陇东较早参加革命工作,1938年在华池县政府担任县长期间,经常关注华池教育发展,他总是强调:“这是一项中心工作,县区要成立教育委员会,创办学校开展社会教育”。[6]他曾经写过一篇公开信《给各区教育主任及教员的一封指示信》提到:“学校教育需要改进质量统一教材;社会教育要继续推行小先生制度;冬学准备工作要搜集当地知识分子,发挥他们的技能;经济方面对各区的庙产要收集,粮食尽量由群众和公家共同负担;教员方面要尽快培养和选拔新的教员。” [7]因为李培福同志各方面工作的突出表现,毛主席同志亲自题写“面向群众”四个字予以肯定。

五、结语

抗战时期,陇东教育发展举步维艰,但在党的领导号召下,蔡畅、马文瑞、刘泽如和党的基层工作人员等一批先进革命工作者身先士卒,投身于陇东的教育发展事业,他们从各个层面逐渐发展陇东教育,促进陇东教育大发展,激发和提高了陇东人民的抗战热情和救国觉悟,为党的工作能够进一步在陇东有效开展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参考文献】

[1] 纪念蔡畅编辑委员会.纪念蔡畅摄影集[M]北京:文物出版社.1995.22.

[2] 袁兆秀.陇东中学校史(1940-2000)[M].兰州:甘肃文化出版社,2000.4.

[3][4] 陇东中学校史编辑委员会.陇东中学校史(1940-2010)[M]兰州:甘肃文化出版社,2010.61.

[5] 李仲立.陇东老区教育史[M].兰州:甘肃教育出版社,1988.289.

[6] 杨正发.面向群众——李培福[M].兰州:甘肃文化出版社,2014.106.

[7] 中共庆阳地委党史资料征集办公室编.陕甘宁边区陇东的文教卫生事业[M].(内部资料)1992.378.

【作者简介】

李军强(1992—)男,陕西榆林人,延安大学2016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硕士研究生.

张 培(1989—)男,甘肃庆阳人,延安大学2016级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专业硕士研究生.

王力杰(1990—)男,河北邢台人,延安大学2017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抗战时期
论抗战时期马克思主义著作的出版与传播
抗战时期边区人民调解制度的评价
抗战时期贵州的出版业探究
从《电影与播音》回望抗战时期川渝电化教育的发展
抗战时期桂林音乐团体简介
抗战时期迁黔军事院校体育活动研究
抗战时期重庆版《新民报》的编辑思想及办报特色研究
抗战时期贵州难民救济历史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