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职业认同:从“缺失”到“回归”

2018-12-13 02:04王晓红
新教师 2018年9期
关键词:缺失教师职业待遇

王晓红

【摘要】教师职业认同缺失原因在于:政策落实不到位,付出和回报不成正比;教育口号太过理想,权利与义务不成比例;教师考核过于量化,教师的创造性受限。解决教师职业认同问题关键在于:首先,把目标投向各学校,让政策落实到每一个教师;其次,呼吁家庭教育,让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同轨;最后,遵循教育和教学发展规律,建立合理考核制度。

【关键词】教师职业认同回归

在当今复杂且飞快的社会发展中,职业世界充满着各种不确定性,职业选择也相对变得不像过去那样简单,教师职业认同问题更是日渐凸显。教师职业认同问题该如何解决,成为困扰我国教育领域的一个难题。

一、教师职业认同:一个“悬而未决”的议题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经常面临复杂的职业变化,在这种情况下,个体不但需要掌握一定的职业技能来适应新变化,还需要从自己的职业经历中逐渐确定自我意识和形成自我概念,为成就更长远的价值提供方向和指引,这就是职业认同。职业认同备受国内外学者关注,教师职业认同作为其中一个重要关注点亦如此。所谓教师职业认同,指一个教师能从心底接受教师职业,并能对教师职业的各个方面作出积极的感知和正面的评价,从而愿意长期从事教师职业的主观心理感受。[1]荷兰学者科瑟根在教师行为改變的“洋葱头模型”中明确指出,教师职业认同与教师使命是影响教师行为改变的核心要素。[2]

从古至今,教师一直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人类社会最古老的职业之一。教师的称谓从“教书匠”“先生”到“园丁”“春蚕”“蜡烛”的变化,可以看出教师职业在人们心中的地位变化。古人常言,“古之学者必严其师,师严然后道尊”“古之圣王,未有不尊师者也”“明师之恩,诚为过于天地,重于父母多矣”等等,都道出了教师职业备受人们尊敬和爱戴。教师的社会地位如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经济、政治、文化等的发达程度,同时,也可以从侧面看出一个社会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但随着社会的快速变迁和激烈竞争,教育情境和教育对象变得越来越复杂,教师职业认同感逐渐被弱化。近年来,在教师职业研究领域中,教师职业认同问题成为“悬而未决”的议题。

二、教师职业认同面临的困境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关乎着一个国家的未来发展。教师职业认同影响着教育发展的质量,进而影响着国家的发展质量。在国家层面,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明确提出要不断提高教师的地位待遇,真正让教师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从《意见》中,我们可以看出,国家把教师队伍的地位待遇问题提到了相当重要的位置,抓住了教师队伍建设中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在社会层面,尊师爱师早已成为一个传统美德。在生活中,像“如果生活没有老师,就好像万物没有阳光;如果智慧里没有老师,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黑发积霜织日月,授业恩情叠又叠;粉笔无言写春秋,园丁风貌心中留”等赞美教师的言语常听于耳。

从国家、社会层面来看,教师职业理应成为人人追求向往的职业,每一个已成为教师的人,理应从心底接受教师这一职业,并愿意长期从事教师职业。但在实际中,并非如此。近年来,教师行业一直出现“离职潮”。河南实验中学的一位教师在辞职信中写下“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绍兴稽山中学的一位语文教师在个人公众号上写了《我只是不想再浪费生命了》这样一篇文章,用来作别20多年的教师生涯;苏州一所实验中学的一位高中语文教师在微博上写道:“我辞职啦!人生苦短,及时行乐。”从这些教师的离职事件中,我们可以看出,这些离开教师岗位的人对教师职业已经失去了热爱,甚至否定了教师职业的价值。因此,我们不得不反思,教师的离职率逐年递增,教师职业认同面临危机,原因何在?

1. 政策落实不到位,付出和回报不成正比。

国家和教育部每年下发的文件都会强调教师待遇的重要性。例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就明确指出了要进一步提高广大教师的地位待遇;国务院制定印发的《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中强调了教师地位待遇的重要性;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意见》中也明确提出要不断提高教师地位待遇,让教师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从这些文件中可以看出,多年来,国家一直致力于解决教师地位待遇问题。

这些政策在理念上很好地满足了当下教师的需求,看似教师职业得到了很大的重视。但是,这些政策的落实却不尽如人意,地位待遇问题还是成为现实中教师职业认同迷惘和失落的根源之一。有研究表明,无论是对普通教师还是特级教师而言,教师的待遇不高是这两种类型教师对教师职业不认同的主要原因之一。[3]

不少人认为,教师是无私的,是伟大的,不应该和金钱扯上关系,否则就失去了它本身具有的光环。那些把教师职业当作谋生手段的教师,总是被异样的眼光看待。但我们必须认清现实,教师也是一份职业。所谓职业,就是指个人参与社会分工,用专业的知识技能创造物质和精神财富,获取合理报酬,从而丰富社会物质或精神生活的工作。从定义中,可以看出,职业强调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强调合理报酬,这是职业本身所具有的属性。如果从事教师职业所获得的报酬无法满足个人基本的生活所需,即不能获得合理报酬,那么谈教师职业就没有任何意义,也就更谈不上职业认同了。待遇太低是目前所有教师面临的主要问题。虽然国家把教师待遇问题列在教育改革之中,但是理想的政策目前还没能具体落实到实践中。

2. 教育口号太过理想,权利与义务不成比例。

社会进入了新时代,教育也进入了“全民重教育”的新时代。类似“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一切为了学生”“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的教育口号在新时代喊得很响亮,而理想式的教育口号背后隐藏的教师权利与义务不成比例的问题被忽视。社会对教师的期望和要求越来越高,出现了认知偏差。古人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传道、授业、解惑本应该是教师最本职的工作,但在目前的学校中,重视成绩,追求高分,成了各学校普遍的现象。这种现象已经违背了传道授业解惑的真正蕴意。

而且,随着社会竞争的激烈,家长专注于应对经济压力,对家庭教育越来越不重视,学校教育成了家长唯一的寄托。目前普遍存在着这样一种现象:家长将孩子的一切都交给学校,只要孩子的成绩下降了、心理出现问题了、校内外的安全出现问题了,就将责任推给教师,认为是教师的失职导致的。筆者曾听一位在职教师诉说过这样一个事例:她的一个学生因为放学时家长没来接,于是就独自回家。在过马路时,被车撞了。回家后,学生把经过告诉了家长。家长马上打电话来质问老师为什么没有保证她孩子的安全,还要求学校报警。这个事例说明了什么?教师的权利在哪?教师的义务又是什么?这种职业认知偏差给教师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和职业迷惘,导致了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对教师职业价值产生怀疑,从而引发了对自己职业的低认同。有学者指出,“教师对职业的低认同会弱化教师职业追求的内驱力,并会制约教师主动发展的要求及职业情感的投入乃至行为投入的积极性”。[4]

3. 教师考核过于量化,教师的创造性受限。

设置教师考核本身是为了充分发挥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激发教师的工作潜能,从而不断提升育人水平。但现实中,由于过度地细化、量化,从而使教师职业更加倾向于标准化,教师的发展性和创造性很是受限。笔者曾和一位刚入职的教师交谈过,她这样说:“我学校的考核很不合理。首先,以成绩为主,按照学生的期中、期末成绩来考核教学效果。关键是每个班级的学生质量差别很大,新老师带的班级都是成绩排后的学生,在教学效果考核这一关,很难达标。我的课堂主要以学生为主,很受学生和家长欢迎。在家长观摩课上,我获得的家长和学生评价最高,但不纳入教学效果考核中,所以工作积极性就会越来越低。其次,学校教师合格与优秀的评选,是依据教师科研论文的发表、获奖荣誉的评定等这些量化性指标来作为评选标准,很少看教师在课堂上花了多少心思。”我们从这位新教师的话语中可以看出,以学生的成绩作为量化考核是这所学校的考核标准。这样的考核标准,不仅给教师造成压力,打击了教师创造的积极性,还会造成过于重视学生成绩而忽略学生其他方面的发展,偏离当下新课程改革方向的结果。同时,教师为了应付各种形式化的比赛和完成科研任务,无心投入教学,教学的创造性和创新性极大受阻。

三、从“缺失”走向“重视”,让教师职业回归认同

要想让教师职业真正得到认可和认同,不是靠国家下发几个政策文件就能解决的,也不是靠社会呼吁“尊师重教”的口号就能回转的,而是需要每所学校脚踏实地、认认真真地把改革理念落到实处。

1. 把目标投向各学校,让政策落实到每一位教师。

国家重视教育改革,重视教师发展,政策文件的下发只是改革的第一步,而不是最后一步。政策的有效落实,是教育改革最艰难的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学校是政策的执行者和落实者,因此,要想让改革理念真正走向每位教师,让每位教师真正享受到国家给予的优惠政策,就需要把目标锁定在每一所学校上,加强对学校落实政策的监管和指导,加大学校的执行力度,不要再让改革理念成为“华而不实”的口号。当改革理念真正惠及每一位教师,教师待遇问题真正得到解决,教师不再需要为生存而苦恼发愁时,自然能让那些因为待遇问题而对教师职业失去认同的人重建认同,对教师职业重新燃起热爱之情。所以,不要让政策理念成为“空谈”,要把关好每一所学校的执行力度和落实效果,让理念真正走向实际。

2. 呼吁家庭教育,让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同轨。

全程式和封闭式的学校教育成为当下越来越流行的趋势,这意味着,学校教育代替了家庭教育,学校的教师承担了孩子教育的全部责任。在这样的趋势下,教师的权利被弱化,甚至被剥夺,而教师的义务和责任被放大。这样的教育模式,终究实现不了育人目标。孩子的成长需要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同行同步,缺少了家庭教育,学校教育无论如何精心,对于孩子而言,都是不完整的。家庭教育是孩子人生中接触的第一个教育,学校教育只不过是孩子教育生涯中一个过渡辅助阶段,永远代替不了家庭教育。因此,需要社会共同呼吁家庭教育,重视家庭教育,卸下学校教育所承受的过重的包袱,让学校教育回归正轨,纠正社会对教师职业的认知偏差,赋予教师真正的权利与义务,让教师对职业重燃热爱之心,重拾认可之心。

3. 遵循教育和教学发展规律,建立合理考核制度。

考核制度不应该成为教师的工作压力,而应该成为教师的工作动力。过度的量化考核不仅影响教师教学投入的积极性,而且还容易造成学生的不平衡发展。教师过多地应对这些量化考核指标,实质上已经失去了从内心认可这份职业的那种执念;教师被动地完成各种指标和应对各种要求,逐渐失去了那份热爱教育、热爱教学的心。因此,学校应该意识到目前考核制度的不合理性,优化考核体系,给予教师更多的自我发挥和展现机会。首先,把学生成绩作为一个参考指标,而不是主要指标,让学生能在德智体美各方面得到均衡发展。其次,把过程性评价作为主要考核标准,给予教师更多的发展空间,让他们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展示,让他们找回改变教师职业内部力量的信念。正如美国学者帕克·帕尔默所言,“我们成为教师,是因为我们一度相信,内心的思想和洞察力至少与围绕我们的外部世界一样真实、一样强大有力。内部世界的真实性可以给予我们影响外部客观世界的力量”。[5]

(作者单位: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

参考文献:

[1]Fred A J Korthagen. In search of the essence of a good

teacher:towards a more holistic approach in teacher education [J]. Teaching and Teacher Education. 2004. 20:77-97.

[2]Sachs,J . Teacher Professional Identity:Competing Discourses,Competing Outcomes [J]. Educational Policy,2001(2):155.

[3]张寿松. 特级教师与普通教师职业认同的比较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04):36.

[4]蒲阳. 教师职业认同的意义与现状[ J ]. 人民教育,2018(08):15.

[5](美)帕克·帕尔默. 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166.

猜你喜欢
缺失教师职业待遇
不讲待遇 不计得失
HAVAL F5 “帝王”般的待遇
当前中国公民意识缺失研究——以社会监督为例
浅谈大众传媒社会责任的缺失
高职院校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缺失影响因素及提升策略
关于中小学音乐教师职业素养的思考
幼儿园新任教师职业适应问题研究
幼儿园教师职业幸福感的调查与分析
中等卫生学校教师职业认同现状调查分析
PAMPERED POULTRY 享受“高级待遇”的文昌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