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好“四条线”,增强教师自我认同

2018-12-13 02:04高杰
新教师 2018年9期
关键词:及格线爱岗敬业专业知识

高杰

2018年年初,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出台的首部专门面向教师队伍建设的文件,有专家评论称其“具有重大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尽管当前教师职业发展的外部环境有了极大的改善,但还是有一些“不同的声音”,或多或少地影响着整个教育的生态。教师要想实现自我的发展,关键还是在于教师自己。笔者认为,教师需要画好“四条线”,从而进一步增强自我认同。

一、始终爱岗敬业,画好及格线

王国维先生在他的《人间词话》中提出“治学三境界”,引用了柳永的“为伊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于教师而言,教育就是“伊”。从业之初,就要在理性思考的基础上,对这一职业形成积极的态度。可以说,爱不爱这份职业,决定了能不能走得远。与其他行业不同,教师这一工作更需要爱岗敬业,发自内心地爱,这样才能在日复一日的工作中,始终保持“初见时的惊喜”。要画好爱岗敬业这根及格线,需要敬于业。特别在“事无巨细”的工作中,要把一丝不苟、兢兢业业作为一条底线,把“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作为一种崇高追求。要画好爱岗敬业这根及格线,还要勤于业。俗话说,“一勤天下无难事”。虽然教师这一职业看着不难,但只有身在其中的人才能识得个中滋味。要应对纷繁复杂的实际教育情况,离不开一个“勤”字,教师应将踏踏实实、勤勤恳恳、埋头苦干、尽职尽责作为准则来恪守。

从现实的角度看,现如今,教师的待遇有了显著的提高,社会地位也有了很大提升,教师的进岗考试门槛也逐渐抬高,虽然没有“千军万马过独木桥”那般激烈,但能够进入教师队伍也并不容易。因此,教师应当珍惜自己的选择,树立职业精神,实现从职业到事业的转变。

二、丰富专业知识,画好生命线

教师的工作,说到底,其实做的就是两件事:教书和育人。因此,教书育人就是教师的生命线,也是从事教育工作安身立命之所在。无论是以课堂教学为主要形式的教书,还是以班主任工作为主要表现形式的育人(教书育人的内涵肯定不止课堂教学与班主任工作),都是与学生直接打交道,是在“传道授业解惑”,需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作为保障。以课堂教学为例,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各种理念层出不穷,教学的方式方法在遵循教育规律的前提下,应与时代相契合,这样才能更好地满足学生成长的需求。纵观当下教育一线的“名师大家”,其成就的取得,都是以扎实的专业知识为前提。可以说,对于教师而言,专业知识就是其对外的第一张名片。基于学校及区域的实际,不少地区正积极探索以“电子书包”为载体的“智慧课堂”。比起传统的课堂教学,“智慧课堂”需要从教者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否则就无法駕驭课堂,更不要说在课堂中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了。同样,目前笔者所在的地区正在积极推进“学习共同体”,这对以讲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方式有着很大的冲击,更是对教师惯有的思维方式的一种冲击。面对课堂革命的趋势,教师能做的就是不断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以专业为底气,在各种变化中做到“以不变应万变”。

当前我们置身于新一轮的技术变革时代,不少人担心技术会降低人的作用。对于教育而言,技术的进步会改变教育的发展,但是技术并不能完全取代教师的地位。与其他行业不同,教育面对的是独立的生命个体,师生之间是情感的交流,并非简单的知识和能力的传授,因此教育活动中的“现场感”是机器无法生成的。在这样的时代,更需要教师以专业知识来确保工作的主动性,而不至于被时代裹挟着被动向前。

三、常怀敬畏之心,画好高压线

现今,不少人对教师群体有偏见,除了信息时代一些不和谐的因素被放大了之外,更重要的原因还在于,教师群体中的一小部分人的行为抹黑了整个教师队伍。古语说,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当外界对教师工作并非十分了解的时候,一些“非主流”的东西便成了“主流”。越是这样,越需要教师个体“行得正坐得端”,守住师德师风建设的底线。如今,各个地方对于师德师风建设的力度是空前的,一系列的举措也可谓行之有效。然而,外部的环境只是起到约束的作用,真正决定教师“不越雷池”“不过红线”的还是内在的自觉。说到底,就是要教师心怀敬畏,无论是对法律法规,还是对职业操守。当然,面对市场经济的浪潮,要说没有诱惑是不可能的,但面对诱惑时的态度却是可以选择的。是缴械投降,还是坦然面对,考验的是教师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也考验教师的职业认同。

需要指出的是,教师心怀敬畏,并不是不考虑现实生活。一味地要求教师讲奉献,而不在待遇、社会地位等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上下真功,那么被推到道德制高点的教师也会陷入“生活的泥淖”,这不利于教育事业的发展。值得欣喜的是,近年来,教师的待遇等实际问题得到了有力的解决,我们看到了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改善教师生存状态的决心,“教得安心”“教得放心”有了物质基础的支撑,“做好应该做的,坚决不做不该做的”便不再是要求,而是一种坚守。

四、保持学习习惯,画好电源线

如果用一句话来形容教师,很多人想到的是“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我们也常说,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更要成为长流水。而长流水的根本保证不外乎“学习”二字。教师工作含有一定的“重复性”,因此,有人在日复一日“习惯成自然”中失去了学习的动力,靠着曾经的积累应付着。这样的做法是典型的“吃老本”,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进入倦怠的状态。改变这样的认知习惯,就需要为自己接上学习这根“电源线”,在不断的学习中打破思维的藩篱,突破自己的认知局限。

其实,在工作上要得到更好的发展,必须要加强自身学习的道理谁都懂,无论是国家层面的“国培”,还是学校层面的“校本培训”,在目标上都具有一致性。不少具有发展自觉性的教师也组建了具有民间色彩的“共同体”。对教师而言,发展需要有好的外部环境,而根本在于生成内驱力,并在内驱力的推动下思考和发掘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和路径。2016年,在山东青岛召开的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去了贺信,并提出了“建设‘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的要求。在学习型社会建设的过程中,作为与学习联系最为密切的教师,应首当其冲,通过向书本、向他人学习的方式,始终保持学习的姿态,在成长的道路上一直保持“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初心。

改善教育生态是一项系统工程,一方面要我们自己增强自我认同感,另一方面需要好的外部环境。我们欣喜地看到很多有益的改变正在发生,同时,就自身而言,也要始终爱岗敬业、丰富专业知识、常怀敬畏之心、保持学习习惯,这样就能画好成长的及格线、生命线、高压线、电源线,也能让自己的发展更加行稳致远。

(作者单位: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教育局)

猜你喜欢
及格线爱岗敬业专业知识
爱岗敬业 恪尽职守——访漯河市住房公积金中心业务审核中心副主任王若宁
爱岗敬业与高校思政教育的融合策略探析
没有那么简单
没有那么简单
画好四条线,教师专业成长更稳健
传播专业知识,启迪成长智慧
爱岗敬业成就辉煌
软件技术专业知识地图的应用研究
如何判断你的老板是个“精神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