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项目阅读模式的实践探析*

2018-12-13 08:12顾士伟
江苏教育 2018年81期
关键词:文本儿童过程

/顾士伟

我们已经进入了信息过载的时代,人们越来越需要从多文本阅读中找出答案。作为“网络原住民”的当下儿童,利用手机等移动终端进行阅读已经成为生活常态,快餐式阅读习惯容易导致儿童浅阅读、碎片化阅读的倾向。显然,应对时代对于阅读的高要求,改善当下儿童阅读现状,特别是提高儿童对于多文本的理解、辨别、比较、整合能力,仅靠现行精讲精读的语文教学模式是很难实现的。开展儿童项目阅读,指向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为应对信息过载时代的挑战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

一、儿童项目阅读的意蕴阐释

儿童项目阅读作为常规语文阅读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充,将学生课外阅读组织化,从性质上属于项目式学习(PBL),强调围绕问题展开,以儿童为中心,非教师主导下的阅读行为。学生将“项目”当做学习的任务,而阅读是完成任务的探究性手段。这种课程模式着重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批判性思维和推理整合能力。儿童项目阅读的内容属于主题阅读或群文阅读,强调儿童阅读数量的增加和效率的提高。其内核是将儿童培养为独立思考者和学习者。

(一)阅读主体上,儿童项目阅读重视学生的主动建构

儿童是独立阅读者和思考者。儿童项目阅读应尊重学生作为个体阅读的独特见解和个性感悟,强调以适性的眼光看待儿童阅读成长。其活动目的不在于项目最终的结果,而在于保护和激发儿童在阅读不同文本过程中的思维活力。

儿童项目阅读重视学生对文本的主动建构,教师在活动中不提供项目的结果,甚至不完全提供阅读的建议书单,其关注点不是项目内容本身,而是学生阅读的方式方法以及学生与多文本之间展开的对话与思考。

(二)阅读方式上,儿童项目阅读强调内驱力的激发

儿童项目阅读是以问题为导向的阅读。将阅读行为放置于学生真实的生活情境中,以学生学习、生活或经历中真实的问题为任务,以“非线性”的方式整合不同文本内容,体现了小学生在阅读行为中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儿童项目阅读是探究性阅读,由学生自己掌控阅读活动,是在任务驱动下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和手段探究项目答案的过程。因此,特别强调以多视角阅读多文本,以提高学生理解、辨别、比较、整合的阅读思维能力。

儿童项目阅读是独立与协作相结合的阅读。儿童项目阅读有两种学习形式:一是集中阅读研讨,二是分散的个体阅读。前者是学生在教师的组织下研讨项目阅读的主题、实施计划,以及确定成果展示与交流的方式,而后者项目驱动下的个体阅读则是整个儿童项目阅读活动的主体。

(三)阅读内容上,儿童项目阅读追寻多文本的整合

将儿童阅读引入项目学习范畴,是语文学习对于信息过载时代发展的回应。教师要注意儿童项目阅读与语言文字运用的有机结合,引导学生关注不同文本语言文字运用与其表达的联系。

语文学习的外延必须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儿童项目阅读改变以往多数学生偏重儿童文学阅读,而对科技等其他领域很少涉猎的现状,融入了历史、科技、社会等主题。强调在阅读同一主题不同视角的文本材料时,学生能针对不同任务、不同文本和不同主题采取不同的阅读方法,学会运用多文本建构概念或形成概念。

二、儿童项目阅读的活动建构

从儿童项目阅读的内涵特征可以看出,项目阅读着力培养和提升学生独立阅读思考的能力,促进学生阅读方法的综合运用,同时可以使不同阅读水平的学生得到适性的发展,有效配合传统语文阅读教学并产生组合效能。为了达成这样的目标,笔者尝试构建了儿童项目阅读活动的模型,如图1所示:

图1 儿童项目阅读活动模型

(一)注重在多文本阅读中整合主题信息

阅读同一主题的多文本材料,有利于学生从不同角度更加深刻全面地认识同一主题的相关知识,改变以往阅读就单一文本反复训练,强化学生快速得出“标准答案”的范式。学生认识到真实情境中的阅读远不止在教科书中获取信息那么简单。同一主题的信息不仅是多角度的,而且是互相联系的网络,需要借助已有知识和逻辑分析进行交叉验证,特别是同一主题却存在一定矛盾的文本材料,更需要学生重新组织和架构知识系统。

(二)实现个体学习和群体学习相统一

儿童项目阅读不仅关注个体层面的阅读,同时也注重个体与群体的融合。在保护学生阅读个性的同时,充分发挥同伴间学习互补和促进的力量。在同一主题的阅读过程中,当个体的阅读思维和方式传递到群体中,并经过群体的交流、讨论及同伴的验证、认同,那么这样的思维方式和阅读手段就会在群体中产生影响。

(三)通过项目活动目标实现能力目标

儿童项目阅读以实现真实情境中的任务为目标,并在实现项目任务的过程中达到学生个人阅读能力的发展,特别是提升对于多文本阅读理解、辨别、比较、整合的能力。从这个意义上看,文本中概念化的知识虽然一定程度上完善了学生的认知结构,但更大的意义在于实现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

三、儿童项目阅读的学习机制

多文本阅读需要将多文本讯息进行整合,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建构“新”讯息。因此,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的多文本阅读能力随之提升。结合学生认知规律,笔者认为儿童项目阅读一般分为阅读初感、审辩阅读、比较整合、形成结论四个步骤,其学习机制示意图如图2所示:

图2 儿童项目阅读的学习机制

(一)阅读初感

学生通过与多个文本的直接接触,依托感性的阅读体验、言语图式和先前相关认知,直觉感知文本阐述内容,表现为学生个体潜意识学习行为,具有较强的主观性,产生“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潜在认识。需要说明的是,作为个性化阅读的重要特征,阅读初感没有对错之分,但它会影响学生对于多文本的阅读行为、认知及心智模型的形成。

(二)审辩阅读

在阅读初感的基础上,审辩阅读表现为对多文本进行自主理解,能够搜寻信息,进行比较和评价,表现出阅读过程中的思维能力。这一阶段介于个体和团队之间,由于个体之间的差异,在团队中认识的碰撞会激发学生再度通过阅读思考寻求能够验证阅读初感的信息,从潜意识学习转化为有意识的学习。

(三)比较整合

作为审辩阅读的延伸,比较整合更加强调信息的处理,二者某种程度上是融合在一起的。学生在文本内和文本间,寻找信息和观点的一致之处和矛盾之处,并对文本内容信息进行诠释,以及在个体间对话、交流与反思中形成系统全面的阅读认识。

(四)形成结论

通过之前的阅读过程,学生个体阅读思维的不断参与,结合“已有的认识”,最终形成项目结论,这是项目阅读形式上的最后一个环节,暗含着阅读能力的提升,为下一轮项目阅读提供了更高的能力基础。

可以看出,上述四个步骤是相互交织融合、不断递进的过程,在总的趋势引领下,学生的多文本阅读能力走向深化。持续开展的儿童项目阅读,促使学生在项目中的能力水平螺旋上升。

四、儿童项目阅读的实践探寻

儿童项目阅读强调学生是阅读过程中知识的自我建构者,从对多文本的直觉感知、自主理解、信息处理,到内化表达,均需要学生主动参与、完成。儿童项目阅读给了学生更多的自主空间,同时也加大了项目统一管理的难度。

(一)项目的初始规划与目标确定

项目初始阶段的规划与目标的确定首先要基于儿童身心发展特点和认知思维水平,避免随意拔高和主观臆断,引导学生主动、全程参与阅读目标的确定和阅读方案的规划。

1.科学确定项目阅读目标。

儿童项目阅读目标即项目阅读主题,相比较时下主题阅读或群文阅读,项目阅读主题更趋向差异性和多角度,具有“可辨性”和“开放性”,没有倾向性的观点指向。学生在多文本阅读中从正反或不同侧面等不同角度都有话可说,都可以依据阅读的信息有自己的思考和见解。如在学习苏教版五下第三单元课文《精读和略读》后,确定“如何正确读书”这个项目阅读目标,将目标聚焦于“正确”这个词上,没有观点指向,学生需要通过多篇文章的主题阅读,理解、辨别、比较、整合多文本信息来确定自己对于“正确读书”的认识。

此外,恰当的儿童项目阅读主题可以将碎片化的信息整合起来。学生通过阅读活动能够对某一方面的概念有着更全面的认识,促使他们练习如何从多文本撷取信息建立观点。如笔者所任教的四年级开展主题为“恐龙灭绝的原因”项目阅读,学生需要对比、提取不同文本的阅读内容,进而形成自己的判断和评价。这不仅激发了学生的阅读热情,更培养了他们在阅读过程中的思考和比较能力。

2.合理规划项目阅读过程。

合理的规划是儿童项目阅读开展的前提和保证。教师要做好项目阅读管理的规划,主要包括项目阅读的内容、方式和要求,以及项目后的评价。学生课外阅读往往随意性大,教师可依据项目目标,在初始阶段有针对性地给学生推荐阅读书目,逐步影响学生自主选择优秀书目的能力。根据项目阅读内容确定阅读时长和阅读反馈时间节点,以便指导督促。规划还应说明项目阅读成果及评价的方式,诸如学生撰写阅读感受、开展读书汇报,评选“最佳读书人”等。

(二)项目的推进措施与方法

儿童项目阅读的深入开展,需要教师在学生阅读过程中的有效参与,切实保障学生的阅读时间,营造良好的家校读书氛围,激发学生的阅读动力,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1.比较阅读,让思维走向深处。

比较阅读的方法有助于学生在辨析深究的过程中甄别文本异同,加深对文本的理解,提高阅读思维能力。其一般流程是:导入文本,确立比较点→阅读比较,感悟异同→总结梳理,引向课外。阅读交流指导课上,教师可将相似或者相关联的文本材料放在一起,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比较多文本材料所包含的文本体裁、立意、标题、结构、情节、描写的方法、抒情的色彩,乃至语句的运用、文章风格等内容。这个过程中,教师选准比较点是关键所在。它能更好地激发学生比较阅读的兴趣,进而养成比较阅读的习惯。

如在“如何正确读书”项目阅读的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把书当朋友》《藏书家的心事》《枕头下的书》三篇同主题文本,在对文章初步了解基础上,指导学生从语言表达、文章结构、修辞方法等方面进行比较赏析。学生通过比较阅读这三篇文章,感受到了不同作者对读书的不同认识,在阅读思维的过程中逐步形成自己对于正确读书的认识。

2.策略指导,保障项目有序推进。

儿童阅读低效往往是因为缺乏微观层面的具体阅读策略指导,处于放任自流的状态。阅读策略方法的指导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除了在对具体项目阅读有针对性的指导,进行多文本阅读交流指导课外,还需要依据不同学段学生的阅读水平进行长远规划,开展专题性的指导和活动。反过来,儿童项目阅读的设置又可依据不同学段专题指导的内容进行项目设计与内容布局。笔者依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学生阅读水平的要求,拟定了小学阶段阅读策略的指导内容,见表1:

表1 小学阶段学生阅读指导策略

3.档案整理,巩固成果求实效。

心理学研究表明,最能提升学生自我效能感的方式是让学生获得成功感。在儿童项目阅读过程中,学生制作项目阅读档案,可有效促使他们收获成功的喜悦,激发阅读动力。项目阅读档案主要包括项目主题、相关文本材料、阅读感受以及关于项目主题的深入思考的个人完稿作品,其中个人针对项目阅读主题的思考是项目阅读档案的核心。儿童项目阅读活动中让学生将阅读过程中的文本和成果以档案夹的形式呈现,一方面保护了学生在阅读中所体现的个性,促进儿童在多文本阅读中比较和整合信息,促进阅读经验的内化。另一方面也便于教师对项目阅读的调控,发现阅读过程中的问题,使得项目的评价贯穿于项目整个过程。

在“如何正确读书”项目阅读过程中,学生结合阅读收获和自身的体会,制作了富有个性的项目档案,学生阅读感受真切,许多项目档案中的个人思考作品都是有个性、有文采的佳作。这样的形式有效激发了学生阅读的兴趣,锻炼了学生的阅读思维,对正确读书有了更深入的思考,同时也为学生习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提升了学生语言文字运用的能力。

(三)项目的成果展示与评价

德国著名教育家斯普朗格说:“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生命感和价值感唤醒。”项目的成果展示与评价不能仅仅着眼于项目目标的达成本身,更应该关注学生基于项目阅读的体验与成长。

1.建立项目阅读立体评价体系。

儿童项目阅读是一种开放、自由的阅读学习方式,受时空、形式等方面的制约较小,因此,基于儿童项目阅读的评价策略应具自由、多样化和开放性特点。在评价主体上,强化学生、家长、教师间的互相配合。评价方式宜用模糊性原则,着眼于项目活动的整个过程,通过收集、分析学生在项目阅读过程的行为和结果资料,从总体上对项目阅读开展情况进行评价,如阅读兴趣、阅读过程、阅读方法及成果等。

2.开展项目阅读多元评价活动。

基于儿童项目阅读的特质,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是学生喜闻乐见的评价形式,可以有效推进项目实施。如根据项目的不同内容,在学生项目阅读过程中组织开展朗诵会、阅读知识竞赛会、读书交流会、成果展示会、评选阅读能手等活动,着力提升学生阅读兴趣。形式多样的活动强调教师、学生乃至家长的多方参与,从不同角度了解和评价学生项目阅读情况,在此基础上给予及时的指导和鼓励。

在“如何正确读书”项目阅读活动后期,笔者组织开展项目成果展示会,结合学校读书节活动,以汇报、交流及档案呈现的方式展示项目成果。展示同时也是分享的过程,更是学生间互动学习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结合阅读体会对“如何读书”的认识进行自评和互评。在评价中,项目成果的优点和缺点就会显现出来,在群体共同的审视下,多文本阅读的思维将进一步走向开阔,获得的信息反馈将更加多元,儿童多文本阅读的能力在这开放式的学习状态中更进一步。

注:本文获2017年江苏省“教海探航”征文竞赛一等奖,有删改。

猜你喜欢
文本儿童过程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作为“文本链”的元电影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临终是个怎样的过程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
圆满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