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习题开发成课题 创造更多的“悟化成果”

2018-12-13 08:14李相林
江苏教育 2018年81期
关键词:直观图算式直观

/李相林

在习题教学中,能否以任务的方式进一步引导学生深入研究,带领他们创造出一片未知的天地呢?下面,我们以旧版苏教版教材五下中“”这道习题的教学实践为例来进行探讨。

一、重“点”,变习题为例题

这是一道比较单纯的数学习题,完美地诠释了几何直观的价值。学生初见惊叹,但到后来,只要遇见“”就直接用1减去最后那个分数,其中不乏生搬硬套,其承载的几何直观能力培养的价值并没有真正得以实现。由此,我们准备用任务的方式驱动学生“小题大做”一番。

我们首先变这道习题为例题,进行重“点”宣传:一是让学生在表示单位“1”的正方形中尝试表示算式;二是让学生把算式和图形联系起来想一想,原来的算式应该怎样转化?重点突出了几何直观的两个关键——描述和分析(问题)。这样一变,就变出了“直观感知”的学习力,全班学生都能借助直观图来求解问题。在新版教材中,这道习题成了例题,与我们的尝试不谋而合。

二、延“线”,变习题为专题任务

以任务驱动提升学生的数学研发力,需要突破浅表的“直观感知”层面,向教学更深处——“直观理解”延伸,将图示与算式建立对应关系,理解图示本身各部分间的关系,从而借助直观图分析、解决问题。

(图1)

我们继续据“点”延“线”,将这道习题设计成专题任务,以期获得更多的“悟化成果”:(1)增加尾数:(2)变加为减:;(3)变增为减:。在题组任务探究中,学生受益于题(2),在用图形描述难度系数较高的题(3)时,为了建立直观图和算式的对应关系,他们在原始图上进行框注,分解出了新的图示(如上页图1),进而用“”求出结果。

三、拓“面”,变习题为课题

“直观推理”是“直观理解”更高层面的发展,对学生特别是一些学有余力和学有潜力的学生的学习动力、毅力和能力的提升有着巨大的价值。认知心理学研究表明:当个体在某一方面有着丰富的知识经验时,他就有可能进行更高级的思维。我们由“线”拓“面”,变习题为课题研究任务:怎样运用直观图形分析、解决“”?按照这样的思路,你还能求出哪些算式的结果?能写出其中蕴含的规律并做出解释吗?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合力攻关。

1.研究课题,发展直观洞察能力。

(图2)

(图3)

这个直观图的核心是“用简单的空白部分间接求出复杂的阴影部分”,而让空白部分变得简单得可以直接表示是描述问题的关键所在,要想不出现新的空白,就得不断给分数照镜子,这样每次剩下的空白部分就是正在表示的这个分数。学生给“”的直观图起了个形象的名字——“照镜子图”。

(图4)

还有学生产生了新的“悟化成果”,提出用圆形和长方形也可以描述算式(如图4),由此,学生认为,“”问题也可以用其他图形或其他分法来描述。

为了完成这个高思维含量的任务,学生经历了长时间的反复琢磨与尝试,聚焦“空白点”,透过“”图示中每次对应分数的自然形成,实现“”图示中每次对应分数的人工促成,在图形直观上思考得更清晰、更深入、更合理,他们的数学研发力得到了实质性的提升。

2.研究课题,生长直观推理能力。

(图5)

任务深入到这种程度,学生的几何直观能力达到了新的高度,他们沉浸其中,欲罢不能。对于后面的任务,学生自己如法炮制,由“”研创出“”的情形(如图5):;从而得出:;最终研创出这样一个结论性的悟化成果:为≥2的自然数),这不就是关于几分之一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吗?

这种推理是建立在对直观图本质洞察基础上的直观推理,是借助直观图顺利解决“”问题之后,在充分积累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的。这个直观图可以是任何一个几分之一的图示,并通过由图到算式的直观推理直接提出关于“”的求和算式的算法。学生眼中的结论并非一道抽象的代数式,其背后隐藏着一幅直观图,用学生自己的话说,就是“整个图形是几(n-1)个自己(加法算式)与小空白的和,因此,求自己只要用‘1’减去小空白再除以份数即可”。这种直观推理实质上是科学归纳推理,其核心是真正揭示了对象及其属性间的因果关系,并以此为依据由点及面推出结论,虽未给出严格的演绎证明,但其中的分析成分又相当于演绎推理,学生对结论能给出令人信服的说明。

在变习题为课题的任务驱动式学习中,学生由特殊到一般趁势融通,将丰富、深刻的认识提升到理性层面,其悟化成果达到了知识的高点,这在小学教学中无疑是难能可贵的,学生特别是一些学有余力和学有潜力的学生需要更多这样的课题。

猜你喜欢
直观图算式直观
直观构造中的代数刻画
数形结合 直观明了
怎么写算式
简单直观≠正确
好玩的算式谜
根据计数单位 直观数的大小
一道加法算式
一道减法算式
空间几何体的直观图与三视图
平面图形的直观图中线段的变化规律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