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校新教师如何快速提高教学能力

2018-12-12 10:55陈丁丁徐瑶鞠苏张鉴炜徐仲坤
教育教学论坛 2018年52期
关键词:新教师教学技能教学能力

陈丁丁 徐瑶 鞠苏 张鉴炜 徐仲坤

摘要:高校教师队伍的教学质量是决定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高校新教师由于缺乏教学理论的学习和教学实践的经历,往往教学能力较为匮乏。本文着眼于帮助高校新教师快速提高教学水平,从教学准备和教学实施两个方面对教学过程进行了剖析,介绍教学内容的选取方法、提出“三环节”的教学设计,并给出了利用语言、图文和肢体语言三方面教学技能进行课堂教学时的注意事项。

关键词:新教师;教学能力;教学技能;“三环节”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52-0013-03

一、引言

为了提高和优化高校教师的学历结构,目前高校普遍实施“教师博士化”学历工程,高校教师队伍中绝大部分教师都具有硕士或博士研究生学历和相应的学位[1]。这部分高校新教师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但并不具备教学方面的专业知识,缺乏相关的课程设计和教学方法方面的指导和训练。许多新教师表示,在进入教师行业之前,自己在教学方面几乎没有任何准备。可以说,教学能力欠缺是新教师走向岗位的一大担忧[2]。于学校而言,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而教师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新教师不熟悉教学规律和教学方法使得教学质量得不到可靠保证,直接影响了学校教学质量,这是当前我国多数高校非常突出的问题[3]。于教师本身而言,能够快速进入教师的状态、胜任教学工作,对其职业生涯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美国国家教育研究所(NIE)在研究报告中指出:教师第一年教学的情况,对他所能达到的教学效能水平有着重大影响,而且要持续数年;还可能会影响到在整个40年教师职业生涯中对教师行为起调节作用的教师态度[4]。因此,无论对于学校发展还是教师发展,快速提高新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都是至关重要的内容。鉴于此,许多教育工作者从新教师的群体心理[5]、新教师的知识构成[6]、角色冲突[7-8]等多方面围绕新教师教学能力展开了探讨。本文围绕具体的教学过程,从教学准备和施教过程两方面向新教师剖析教学的特点、介绍具体的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二、教学准备

教学准备是教学活动的开始,教师依据教学目标,把自己的智慧和精力倾注于学科教学知识的创造之中。苏步青曾指出:“如果你用三份力量备课,两份力量上课,你就只要用一份力量批改作业;反之,如果你用一份力量备课,两份力量上课,你就需要用三份力量批改作业。”可見教学准备的重要程度。授课内容的选择和课堂的设计是教学准备活动中的两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新教师在备课阶段需要重点准备的内容。

1.授课内容选择。对于学科知识主题内容的确定,在满足培养目标的前提下,可以根据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理论进行选择。如1图所示,学科知识可以划分为三类,即太难的知识、可教的知识和已学的知识。太难的知识位于远离学生知识已组网区,可教的知识位于最近发展区,已学的知识位于学生知识已组网区。维果茨基的看法及给出的教学建议是:太难的知识由于学生没有准备或还没有准备好,因此不教;对已学的知识,知识已组网,因此不教。

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的理论及其教学建议,其具体规定价值在于,一是帮助教师如何选材与取舍,二是帮助教师如何确定重点与难点,帮助教师如何指导学生进行知识组网。

2.课堂设计。课堂设计就是老师在充分了解学科内容、教学环境、学生学习背景,并选择好教学内容和教学资源的基础上,对学科知识进行重组,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消化授课的内容。“学懂、学会、会应用”三个层次,这是人类必经的“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实践能动”认识论规律在教学活动中的具体化通俗表达,它成为学科教学阶段性存在与划分的依据。据此,可将整个课堂授课内容分为三个环节:领会环节、习得环节和迁移环节。

领会环节也称为课程内容的引入环节,是教师通过与主题内容有关的直观材料,让学生对这些材料进行直接感知,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加工,形成对主题内容的表层意义、表面特征具体的、感性的认识。对领会环节进行加工时,首先,确定与主题内容相关的素材,即从教学资源中寻找、筛选和确定与主题内容尽可能高度关联的教学资料。其次,领会环节的教学引入方式,一般有实验引入、案例引入、复习引入等。再次,对教学资料进行加工形成直观材料,并通过理性概括,用最直接的语言或其他表现形式呈现给学生。一般而言,领会环节的时间不要超过5分钟(以45分钟课程为例)。

习得环节是使学生获得主题知识的本质特征与内在联系,并将这种分立的信息结构在大千世界中寻找到学生熟悉的事物发生关联,形成习得经验进入自己的知识网络。这一环节需要强调的是,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仅专注于如何将教学内容有条理、有层次地呈现给学生,而要时刻关注如何帮助学生将所学到的知识点内化为自己的知识。这就需要帮学生进行关联。一方面,将学习到的孤立的知识点与学生已有的知识体系相关联,按照知识原有的内在规律进行联系并形成知识体系。另一方面,在大千世界中寻找到学生熟悉的现象或事件,将这种现象或事件的性质与学习内容关联起来,形成现象或事例的性质与习得的知识紧密关联的、生活化的“习得经验”,将习得经验进入学生自己的知识网络结构。

迁移环节的目的是面对实际问题,帮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使问题得到解决并发生学习迁移,扩大学生的知识结构。迁移结构加工时,首先应选择适当的实际问题。选择问题时要注意与习得环节相区别。习得环节的主要目的之一是帮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因此选择的问题仅利用课堂讲授的知识是可以完全解决的。而迁移结构是为了帮助学生自主地扩大知识结构,因此所选问题不应是仅采用现有知识体系能够解决的,解决问题所用的知识点或问题的本质应该是讲授知识的适当扩展。第二,帮助学生分析问题的本质,找到问题与本次课内容的联系与区别。这一方面是对本次课学习内容的进一步消化,也是最终解决问题的前提。第三,引导学生找到问题的答案,形成新的习得经验,进入学生自己的知识结构网络。迁移是知识与技能的第三段目标,由于知识的发展无穷无尽,因此,迁移目标没有上限。

三、施教过程

施教过程即教师通过语言表达、图文展示和肢体语言的方式将教学内容呈现给学生的过程。语言表达、图文展示和肢体语言属于教学技能范畴,不同于教师的本能行为,是需要通过有目的的教学训练来形成的,并从不熟练、到熟练、再到自动化不断完善。新上岗的老师自然缺少这方面的训练,教学技能有待提高。为了形成良好的教学技能,新教师在第一次上课起就应注意以下几点,避免形成不正确的教学习惯。

1.语言准确。教师讲授的教材内容多是完整知识体系下的经典内容,因此教师在讲授过程中要力求语言的准确,尤其是专有名词、专业术语的表达。对教学内容、概念等进行解释时,为加深理解有时会引入生活化的语言,使得表达变得随意;一旦转换到专业问题(如名词、概念的定义等),一定要注意回归语言的准确性和严肃性,使得学生初次接触到的内容就是精准无误的。这一点在操作过程中不好把握,作为新老师尤其需要注意。

2.图文配合恰当。尽量对文字和符号进行直观化的处理。文字和符号是非直观的,教师应尽可能减少文字、符号的展示,将这些文字、符号的内涵进行深加工,形成图形、图像、图表等直观的表达。在现代教学中PPT的使用几乎无法回避。新老师在讲课过程中务必要注意,PPT是辅助授课、使得授课内容更好地被学生理解,而非授课的讲稿。因此,PPT上应尽量避免出现满屏的文字,而应该用加工过的图表予以代替。另外,动画、视频等多媒体教学资源是图表的拓展,有时能更直观地展现教学内容。但运用动画,尤其是视频资源时,要注意文件播放时间的长度,并根据授课内容做适当地解释。

3.肢体语言开合有度。肢体语言是教师通过肢体表达内容和情感的重要方式之一。肢体语言包括面部表情和肢体动作。面部表情能直接反映教师的情绪和心里,从而被学生所感知。教师应该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学生、面对教学,这样才能在情感态度方面使学生获得提升。肢体语言能有效地结合语言对问题进行解释;通过教师前后左右地走动了解学生的接收情况;动作的起伏也可展示教师对待教学的热情和投入程度。新教师初次进入课堂,其肢体语言的表达容易进入两个极端。一是过于拘谨,放不开手脚。有这部分倾向的老师,可以从教室前后左右地走动开始,一方面可以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了解学生的接收情况;另一方面也可适当放松自己的紧张状态,从而更好地展示自己。二是过于放松,动作随意。动作语言的表达与教师的心理状态密切相连。轻松、自信的心理才能催生出合理有效的肢体语言。然而,放松不代表随意。随意的肢体语言(比如坐着授课同时跷起二郎腿、倚靠讲台手臂晃动等)容易向学生传递不严肃的学习态度,从而起到相反的效果。因此,新教师需要注意发现和克服课堂肢体语言不恰当的孤僻动作,并加以改正。

四、结语

简单来讲,课堂教学就是通过语言、图文和肢体等教学技能将教学准备过程中选取的教学知识和形成的课堂设计呈现给学生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建议新教师采用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理论选择教学内容、确定教学重难点;采用“三环节”的教学设计帮助学生更好地获取和拓展所学知识;注意锻炼和不断发展自身语言表达、图文展示和肢体语言等教学技能。

参考文献:

[1]林立达,刘名远,LINLi-da,等.高校青年教师如何提高教学能力[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5,30(8):39-42.

[2]孔令帅,赵芸.美国高校新教師发展的问题与策略[J].外国教育研究,2016,v.43;No.311(5):28-41.

[3]刘庆志,国凤兰.高校新教师教学能力培养措施探讨[J].高等财经教育研究,2006,(s1):147.

[4]彭绪梅,邵婧怡,邓长辉.高校推动新教师专业化发展探析——以大连海洋大学2015年新教师教学技能培训为例[J].高教论坛,2016,(4):84-86.

[5]朱以财.转型期高校新教师群体心理的调适与整合[J].高教发展与评估,2009,25(4):98-105.

[6]陈群波.专业发展视角下新教师的知识构成与生成[J].全球教育展望,2016,45(5):112-123.

[7]吴苹,刘仁.论高校新教师的角色冲突、转化及成长[J].高教学刊,2017,(15):154-156.

[8]王瑞.高校新教师角色适应过程探究[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5,(7):47-49.

猜你喜欢
新教师教学技能教学能力
微视频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模式研究
对数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浅谈中职校新教师专业发展和成长
微课对英语师范生教学技能的培养
高职院校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策略与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