剂量对吡喹酮治疗青年慢性血吸虫病患者疗效的影响

2018-12-12 09:33李超群麻然平章保新
武警医学 2018年11期
关键词:吡喹护肝血吸虫

李超群,罗 旦,杨 鑫,麻然平,章保新,简 明

湖南省河流众多且密集,洞庭湖地跨湖南,省内洪灾频发每年汛期较长,因此省内武警部队常年担负抗洪抢险任务,感染血吸虫概率大,官兵健康面临威胁。洞庭湖区常德、益阳、岳阳三地长期处于血吸虫流行状态,防控形势严峻。目前在我国发生的血吸虫病主要是由日本血吸虫导致,血吸虫感染后其虫卵会在肝脏内进行可溶性虫卵抗原分泌,从而造成患者肝纤维化、肉芽肿等病变[1]。治疗慢性血吸虫病临床一般选用吡喹酮,但对于使用剂量仍存在争议,使用最适剂量可以达到既治疗患者疾病,又降低不良反应率的效果[2]。本研究旨在运用单因素探究法对吡喹酮使用剂量进行探究,以期为制订治疗方案提供参考。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武警湖南总队医院2015-01至2016-12接诊的9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有疫水接触史,结合患者临床表现及实验室血清免疫学检查结果,均确诊为慢性血吸虫病,诊断符合血吸虫病的诊断标准。采用随机数字分组法将患者分为低剂量组和常规剂量组,各45例。低剂量组中男36例,女9例;平均(23.9±2.7)岁。常规剂量组中男33例,女12例;平均(25.5±3.1)岁。由于武警医院接诊患者多为服役军人,故总体年龄偏小,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均采用吡喹酮治疗,口服用药,餐间服药。低剂量组吡喹酮用量为40 mg/kg;常规剂量组吡喹酮用量为60 mg/kg,患者用药剂量均以60 kg为限。采用2 d疗法,每天服药2~3次。所有患者在使用吡喹酮治疗血吸虫病的同时,依据患者实验室指标选择性进行保肝治疗。治疗过程中有时联合应用护肝药治疗,由于护肝药物同样需经新陈代谢排出体外,会一定程度上加重肝脏负担,故当患者转氨酶等指标正常时,则无需服用护肝药物。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药物疗效,以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将药物疗效分为显效、有效、无效,具体划分参考文献[3]。对患者进行血清特异性抗体和B超检查,并记录相关数据。 治疗6个月后,采用Katos法二送四检检测比较两组患者粪便虫卵阳性率,阳性者继续按上述方法治疗并观察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患者不良反应以恶心、腹泻、头痛、发热等为主。

2 结 果

2.1 临床疗效 6个月后,低剂量组总有效率为93.3%,高剂量组总有效率为95.6%,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两组慢性血吸虫病患者采用不同剂量吡喹酮治疗的临床疗效比较 (n;%)

2.2 护肝药使用情况 常规剂量组应用护肝药物者共9例(20.0%),低剂量组应用护肝药物者共11例(24.4%),常规剂量组与低剂量组护肝药物使用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不良反应 治疗期间低剂量组与常规剂量组有不同程度不良反应,但均持续时间短,患者可耐受,经对症处理临床表现消失或减轻。低剂量组不良反应率为44.4%(20/45),常规剂量组为51.1%(23/4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2)。

表2 两组慢性血吸虫病患者采用不同剂量吡喹酮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n;%)

3 讨 论

血吸虫是寄生在人体及哺乳动物静脉血管内的寄生虫,据估计全球(5~6)亿人口处于可能感染血吸虫病的环境,感染血吸虫病的患者2.42亿,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截至目前仍是高危流行区[4]。近年来我国血吸虫疫情得到一定程度缓解,全国血吸虫病疫情逐年好转,全国流行区人群推算血吸虫病人数较2015年下降29.46%,但湖南省仍未达到血吸虫病传播控制标准,慢性血吸虫病患者达46 058人,如期实现“十三五”全国血吸虫病防治规划目标仍十分艰巨[5]。

吡喹酮是近年来治疗血吸虫病的首选药物,作为治疗药有很好的效果,其通过对虫的直接灭杀作用和与宿主免疫效应的依赖、协同灭杀作用进行杀虫。有研究表明,吡喹酮引起的血吸虫肌肉挛缩、代谢紊乱均与虫体对Ca2+离子渗透性改变密切相关[6,7]。然而,吡喹酮药物并不完美,仍存在许多问题。吡喹酮的代谢动力学以肝脏“首过作用”为特征,口服吸收后迅速被肝脏代谢[8],这将对肝脏造成一定程度的负担,代谢物羟基化合物和结合物无活性。Pearson等[9]研究发现,人口服吡喹酮后,药物血药浓度只占初始药物浓度5%~7%。

近年来吡喹酮治疗慢性血吸虫病的不良反应报告有上升趋势,故本研究选用了吡喹酮剂量作为研究对象,合适的吡喹酮用药量对于治疗慢性血吸虫病、降低患者不良反应有重要意义。本文选用了近年来应用较多的40 mg/kg用药量及常规的60 mg/kg用药量,结果显示,低剂量组有效率93.3%,常规剂量组95.6%,从不良反应发生率看,低剂量组为44.4%,常规剂量组为51.1%,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用药量降至40 mg/kg对于治疗青年慢性血吸虫病无任何影响,与国内外众多学者结论一致。故对于青年患者来说,采用 40 mg/kg低剂量吡喹酮治疗慢性血吸虫病,是一种较好方法。由于本研究样本过小,对于进一步细分吡喹酮剂量的研究无条件进行,对于青年阶段治疗血吸虫病的最适剂量仍有待学者进一步研究。

猜你喜欢
吡喹护肝血吸虫
护肝布祖热颗粒通过抑制凋亡减轻小鼠免疫性肝损伤
日本血吸虫与曼氏血吸虫的致病差异
血吸虫的种类:并非固定不变
伊维菌素吡喹酮咀嚼片含量测定方法的建立
春季养生六个字 春捂 养胃 护肝
血吸虫并非“吸血虫”
阿苯达唑联合吡喹酮治疗肝吸虫病出现黄疸的相关病因分析
春天护肝:记好三个“五”
初春是养生护肝好时机
针对性护理干预在血吸虫性肝硬化患者中的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