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磊
摘 要:专业课程中经典著作阅读非常重要,能够有效地提升大学生对于专业课的认知程度,同时提升人文知识素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大学生的独立思考问题能力和批判意识。教学方法改革是专业课程教学的重要内容,文章以上海S大学“政治学”课程教学为例,探讨了“政治学”课程教学中经典阅读的两种方法,并从教师层面和学生层面提出了通过经典著作,提升大学生专业能力的实践路径。
关键词:经典阅读;专业能力;政治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8)10-0030-02
经典阅读是指专业课程学习过程中,对于课程所涉及的经典书籍的阅读,在课程教学中大多以课外参考书目的形式体现。近年来,随着MOOC课程和多媒体教学的普遍应用,经典阅读在课程教学活动中呈现下降的趋势。大学生对于经典著作阅读兴趣的消逝,将不利于实现专业课教学中教与学、知识传授与专业能力提升的有机集合。本文在论述专业课程中经典阅读的重要性基础上,以S大学“政治学”专业课教学为例,探究了经典阅读的两种方法,同时提出了现阶段通过经典阅读提升大学生专业课程能力的实践路径。
一、专业课程教学中经典阅读的重要性
专业课程教学有多种方法,一般而言包括案例分析法、集体讨论法、翻转课堂等,经典阅读作为传统专业课程教学中的一种教学方法,对于提升大学生专业课程的认知程度、提升学生人文素养,使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政治观,培养大学生的独立思考问题能力和批判意识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一)提升学生对于专业课程的认知程度
以孙关宏等人所编写的《政治学概论》教科书为例,该书将政治学研究内容分为了概论、权力、政治主体、政治发展、政治文化和国际政治等诸多环节。要想对政治学课程体系进行全景式的了解,就需要对中西方政治思想发展的历程有所认知。而在以往的基础教育阶段课程和人文素养的培养过程中,本科生已经对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孟德斯鸠、马克思这些政治家的思想有过较为浅层次的理解。而通过政治学课程的经典阅读,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对于专业课程的认知程度,从而提高专业素养,辅助专业课程的教学工作。
(二)提升大学生人文知识素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伊塔洛·卡尔维诺在《为什么读经典》中认为:一部经典作品的特别之处,在于读者能够从一部作品的文化延续性中发现自己的位置,不管是古代还是现代的作品都能感到某种共鸣。政治学经典著作中蕴含着丰富的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政治学的发展历程同时也是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许多熠熠生辉的经典著作如柏拉图的《理想国》、孟德斯鸠的《论法的精神》、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共产党宣言》都涉及政治社会领域的重要问题,旨在解决我们生存的意义是什么,我们应当建构什么样的政府等重大议题。通过精读这些经典著作,能够提升本科生的人文知识素养,使其树立正确的政治观和价值观。
(三)培养大学生的独立思考问题能力和批判意识
专业课程的学习的重要目标不仅使学生获得专业知识,也是培养大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能力和批判意识的过程。正如有学者所言,经典阅读并非单一的文本解读活动,体现为诵读者对文本的接近与共鸣并把“我”赋形于文本之中展现于他人[1]。政治学经典著作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凝结了中西方政治思想家有关幸福、自由、民主方面的重要洞见,对于整个人类文明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如马克思和恩格斯《共产党宣言》所提出的社会主义最终将战胜资本主义、无产阶级将取代资产阶级的观点影响了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又如政治学中有关政体的理论,西方政治学家对此有不同的论述,从古希腊时期的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到中世纪的阿奎那和奥古斯丁,再到近代的霍布斯、洛克和孟德斯鸠等人,都有不同的论述,然而他们都是建立在对前人的批判基础上。因此,经典的阅读,意味着与中西古代先贤的对话,不仅要体悟政治学家在论述国家、政府、政体、民主理论时的深刻逻辑,还要有一定的批判意识,去伪存真,去粗取精,久而久之,大学生的独立思考问题能力将能够得到极大的提升。
二、“政治学”课程中经典著作阅读实践——以S大学为例的考察
S大学是上海市理工类本科院校,该校在社会科学学部开设了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政治学”是该专业的基础必修课程。该课程教学过程中面临的优势是,学生群体均为90后,对于新知识有着较强的接受度,而且很多学生在高中阶段是文科生,阅读过一定数量的社科类书籍。而不利的环境是,因为S高校是理工科院校,许多学生不够重视人文基础课程的学习,且兴趣不高。在分析完学生的特点后,任课教师采取了经典著作阅读与课程讲授相结合的方式,积极提升学生对于经典著作的阅读兴趣。如每个教学周期布置至少3本以上的政治学经典著作由学生阅读,其中西班牙政治学家萨瓦特尔的《政治学的邀请》是必读著作,教师安排至少4个课题与学生一起诵读。其他推荐的书目有《共产党宣言》、《社会契约论》和《理想国》等。在教学环节,任课教师主要推荐学生采取的阅读方法包括案例分析法和对比阅读法。
(一)案例分析法
经典著作中有大量的政治典故、政治故事,这些都可以作为案例进行呈现,以使得本科专业学生增强对专业课程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以国家的起源为例,美国政治学家奥尔森提出了一个“固定的匪帮与流动的村庄”理论。他假设了一个情境,与世隔绝的一个村庄,人们身处犹如世外桃源,与世无争,当然也没有暴力工具的存在。然而,突如其来的匪帮打破了安宁,村民们集体动议决定搬离村庄。强盗们着急了,与村民进行谈判,并以保护村庄和征税作为条件,劝村民待在原有村庄。于是村莊恢复了平静,村民们也接受了这种所谓的保护。奥尔森认为国家是这样形成的[2]。同样,霍布斯《利维坦》和莫尔《乌托邦》也有这样的假设,通过对政治学经典著作中的案例进行分析,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国家的起源和形成的逻辑机理。
(二)对比阅读法
对比阅读法,主要是采用相似政治思想、政治观点的比对阅读,从而增强对政治术语、政治理论的理解。如中西方对于政治的内涵解释不尽相同,《论语》中孔子认为政治主要侧重于行为和伦理的要求,在《论语·颜渊》中这样提到,“季康子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而古希腊的政治学家亚里士多德所著的《政治学》一书中,亚氏这样说道,人类自然是趋向于城邦生活的动物。凡人由于本性或由于偶然而不归属于任何城邦的,他如果不是一个鄙夫,那就是一位超人[3]。中西方的政治学家对于政治内涵的解读大相径庭,孔子是建立于道德的追求上,而亚里士多德则主张回归城邦的理性,在追求城邦共同的基础上,将政治的活动等同于城邦的活动。可谓之各自开辟了中西方政治研究的先河。毋庸置疑,通过中西方政治经典名著的对比阅读,可以深化对于政治的内涵。
三、通过经典阅读提升教学效率和学生专业能力
一方面,教学层面,教学过程应当注重系统性和开放性,教师应成为大学生经典著作阅读的导航者和辅助者。当前随着MOOC等多种新媒体教学手段的应用,专业课程已经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更加注重师生之间的互动,同时在教学工具的选择上也愈发多样化和丰富化。然而,专业课教学的一个核心问题却是工具化手段乃至现代化教学工具无法解决的,那就是如何处理好教与学的有机契合,提升学生对于专业课程的学习兴趣,与此同时,提高教学效率和学生专业能力。从经典著作的阅读方面来看,我们认为经典阅读能够较好地处理教与学的问题,对学生来说,是一次次与政治先贤们的对话,能够提升自身境界,锻炼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教师在此过程中,要扮演的并非领导者的角色,而应当是导航者、辅助者的角色,引导学生喜欢上经典,可以通过分组形式、读书会等去辅助学生如何阅读经典著作。此外,要建立起经典阅读的反馈机制。在专业课程经典阅读的评价方面,不适宜停留在阅读多少本、做了多少阅读笔记,而应该侧重于评价学生在言谈举止、心得体会、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水平方面的提升。正如有学者认为,要打破旧有的教与学的组合形式和封闭的教学局面,建立既能使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又能以学生为主体,师生双向互动的多功能开放式教学模式[4]。
另一方面,学生层面,提升经典阅读的认识,从易到难,循序渐进。要使学生从自觉型向自在型转变,一是要增强对于经典著作阅读的认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一章第七条规定,教育应当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历史文化传统,吸收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经典著作是人类优秀成果,能够塑造和影响大学生的价值观,其中的精华部分对于专业素养的培养至关重要。二是大学生对于专业课程的经典著作阅读是一个循序渐进,从易到难的过程,要从专业课程的通俗读物开始阅读,不能操之过急,一蹴而就。要提高经典的阅读效率,可以通过做读书笔记、小组讨论等方式共同分享和讨论,积极利用现代化工具如微信小组讨论等方式不断提升专业课学习的效率。
参考文献:
[1]钟卫,彭贵川.关于经典诵读的一种哲学立场——基于主 体间性自觉的诵读[J].学术交流,2012,(9).
[2]孙关宏,胡雨春,任军锋.政治学概论:第2版[M].上海:复 旦大学出版社,2015:75.
[3][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政治学[M].吴寿彭,译.北京:商务 印書馆,2007:7.
[4]何奇松.政治学课程的开放式教学尝试——上海政法学 院政治系教学札记[J].世纪桥,20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