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炯 何愈林 李享玲
摘要目的:探討复方亚甲蓝针对急性肛裂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急性肛裂患者159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采用注射复方亚甲蓝针治疗(亚甲蓝针+利多卡因针)+软化大便常规护理,对照组采用软化大便常规护理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治疗组肛门疼痛情况、治疗天数及治愈率均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亚甲蓝针联合利多卡因针注射疗法治疗急性肛裂效果较好。
关键词复方亚甲蓝针;注射;急性肛裂
随着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人们饮食习惯的改变,急性肛裂的发病率明显增高。虽然急性肛裂可以通过坐浴和润便进行治疗,但在恢复过程中,患者排便时往往肛门疼痛难忍并仍有部分患者转变成慢性肛裂。在临床治疗中,采用亚甲蓝针联合利多卡因针治疗急性肛裂,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5年11月-2017年2月收治急性肛裂患者159例,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亚甲蓝针联合利多卡因针+软化大便)80例,男41例,女39例;年龄13~67岁,平均38.2岁。对照组(未注射任何药物+软化大便)79例,男43例,女36例;年龄18~69岁,平均36.7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患病基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诊断均符合急性肛裂标准。
药物:亚甲蓝针20 mg/支,利多卡因针注射液0.1/支,生理盐水5 mL/支。
方法:治疗组患者右侧卧位,常规消毒,肛裂基底部予注射利多卡因注射液(生理盐水配利多卡因针,浓度1%)约2 mL,注射肛裂创面明显隆起为佳。等3 min局麻起效后,左手示指石蜡油润滑后插入肛管内,抽取亚甲蓝20 mg利多卡因针0.1混合液,持注射器肛裂创面外缘1 cm缓慢进针,手指引导下依次注射于外括约肌皮下部及浅部、内括约肌,注射约3~5 mL至肛管紧缩感消失。治疗组和对照组均予软化大便、高纤维素饮食和坐浴治疗。
观察指标:治疗后肛门疼痛情况、疗程、治愈率(是否转归慢性肛裂)。治疗后大便通畅,裂口愈合,疼痛、便血症状消失为治愈标准。所有患者随访3个月。
疼痛分级:疼痛分级按1975年全国中西医结合防治肛肠病经验交流会所定标准。①无痛:肛门部无疼痛。②Ⅰ度疼痛:肛门部稍感疼痛,不需处理。③Ⅱ度疼痛:肛门部轻度疼痛,口服一般止痛药可缓解。④Ⅲ度疼痛:肛门部疼痛较重,有痛苦表情,需用杜冷丁类药物方可止痛。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9.0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x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肛门疼痛情况、治疗天数及治愈率均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讨论
很多学者认为,内括约肌痉挛是肛裂的原因,而不是肛裂的后果,即肛裂患者先有肛门肛管的内括约肌痉挛,继而痉挛引起肛管高压,最大静息压往往高于90 mmHg,从而产生排便困难,用力排便后肛管皮肤撕裂,成为急性肛裂。所以治疗肛裂最关键是阻断内括约肌的痉挛。肛门内括约肌局部止痛药物应用就可以达到松弛内括约肌,从而治疗肛裂。
急性肛裂常规治疗主要通过提高膳食纤维饮食、水摄入量和温水坐浴,防治便秘和腹泻,阻断肛门痉挛性疼痛的反复刺激。
本治疗中采用的亚甲蓝针联合利多卡因针是一种长短效结合止痛剂,除了在手术过程中具有良好的麻醉、明显止痛作用外,在术后还能发挥较长时间的止痛效果,从而明显缓解患者术后的疼痛不适,缓解患者的紧张心理,增加患者的舒适度。盐酸利多卡因是临床中较为常用的短效局麻药,其发挥麻醉止痛效果的机制主要是其能与神经细胞膜钠通道轴浆内侧受体相互作用,阻断钠离子内流,从而阻断神经冲动的传导。亚甲蓝的止痛机制:①亚甲蓝能够直接作用于神经,阻断疼痛传导。②亚甲蓝能够参与糖代谢,改变神经末梢内外的膜电位,影响神经传导。它起效比较慢,一般在使用后的4h,配合利多卡因缩短起效时间。亚甲蓝是一种碱性染色剂,本为亚硝酸盐解毒剂,但它还具有可逆的损害神经髓质作用,而新生髓质需要15~30 d的修复,感觉才能恢复,故亚甲蓝具有长效镇痛作用。
局部注射会对末梢髓质产生可逆性损害,导致神经传导阻滞,减轻疼痛,一般可持续15 d左右,在此期间能够减轻患者的疼痛,有利于术后伤口的愈合。但其4~6 h后才能起效,且注射2~4 h可有灼热样疼痛,所以稀释亚甲蓝时加用利多卡因以延长局部麻醉时间,消除局部灼热痛,不留麻醉间隙。同时,良好的镇痛能减轻术后肛门疼痛而引起的反射性排尿困难及反射性肛门括约肌痉挛,减轻痛苦。注射亚甲蓝减轻疼痛及肛门括约肌痉挛,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有利于创口愈合。另外,亚甲蓝还有助于创面止血,减少分泌物。
从本次研究的结果来看,亚甲蓝针联合利多卡因针注射疗法治疗急性肛裂效果较好,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