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香云 郝会欣
摘要:目的:了解医学高校学生目前的人际信任水平状况。方法:采用Rempel和Holmes在1986年编制的《信任量表》对800名高校医学生的人际信任状况进行调查问卷。结果:医学生人际信任水平中等,女生显著高于男生,低年级学生高于高年级,不同专业不显著,生源地差異总体不大显著,单亲和非单亲家庭学生差异不显著。结论:给予医学高校学生更多关注,加强相关研究,拓宽学生管理思路,提高教育管理水平。
关键词:医学高校;人际信任;信任量表;教育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51-0071-03
古往今来研究人际信任的学者给出了不同的定义,Rotter认为人际信任是个体在人际互动过程中建立起来的对交往对象的言词、承诺以及口头或书面的陈述的可靠程度的一种概括化的期望。作为当代大学生,随着网络技术的广泛发展和应用,人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与信息网络日益联系紧密,如何理智运用信息资源为己所用,在给自己大学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防止诈骗受伤害已经成为高校学生管理中备受重视的问题。需要指出的是,国内以往的研究多是关于人际信任程度对大学生的影响的研究,而专门对医学生人际信任的现状研究还很少,本研究通过实证研究方法,对医学生的人际信任现状进行研究,以探讨人际信任水平对医学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为医学高校学生管理教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一、研究设计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采取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分别在河北医科大学、河北中医学院抽取四个年级的大学生,共发放调查问卷800份,总共回收718份,回收率为89.75%,其中有效问卷698份,有效率为97.21%。被试的分布情况是男223人,女475人;护理186人,针灸推拿182人,药学163人,结合167人;从低到高年级学生数为187、179、175、157;农村学生504人,城市学生194人;单亲家庭学生89人,非单亲家庭学生609人。
(二)研究工具
大学生人际信任的测量采用的是由Rempel和Holmes在1986年编制的《信任量表》。此量表是对亲密个体关系之间相互信任程度的测量。量表总共设有18个题目,包括信赖性、可依靠性、可预测性三个因子。信赖性指个体对朋友是否关心自己的预见性;可依靠性主要用来测量朋友对自己作用的衡量;可预测性主要用来测量朋友对个体的帮助行为的预见能力。该量表采用Likert七点评分,总分在18分至126分之间。得分越高的被试,表明其信任程度水平越高。其中72分是个体信任水平高低程度的一个分界点。该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效度,在国内外被广泛使用。整个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为0.81。
(三)研究程序
本研究采用团体试测,主试均为具有心理学背景的心理咨询教师,利用课余时间,以自然班为单位进行测试,测试前,统一指导语,统一作答。测试控制在15分钟以内,测试完毕后主试立即统一收回问卷。
(四)数据统计分析
依据常模,测试结果从完全不同意到完全同意划分出7个等级,所有数据全部输入计算机后,使用SPSS16.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
二、研究结果
医学大学生人际信任的人口学变量分析结果如下。
1.医学大学生人际信任的基本状况。根据表1医学大学生人际信任的描述统计可得出,各个分量表的分值相对比较均衡,人际信任的总分均值大约是75分。医学大学生对人际的信任程度大致属于中间状态。由此而见,当代医学大学生对人际的信任程度是中等水平。
由表2医学大学生人际信任总体分布得出,小于72分的学生人数占总人数的44.70%,大于或等于72分的人数占总人数的55.30%。
2.医学大学生人际信任的性别差异。通过以性别为自变量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得到医学大学生人际信任的性别差异,结果得知,在可预测性方面男女生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而在可依靠性方面,男女医学生存在非常显著性性别差异,女生显著高于男生得分;在信赖性和人际信任总分上,男女生存在极其显著性性别差异,女生均显著高于男生得分。
3.大学生人际信任的专业差异。以专业为自变量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考察不同专业对医学大学生人际信任的影响,结果可知,不同专业大学生在信赖性、可依靠性、可预测性、人际信任总分上都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4.医学大学生人际信任的年级差异。以年级为自变量进行方差分析,进行各个年级大学生人际信任的差异比较,结果得出,年级不同的医学大学生在可预测性、人际信任总分上存在极其显著差异,在信赖性上存在非常显著差异,在可依靠性上存在显著性差异。经事后多重比较(LSD法)得知:(1)在可预测性上,一年级显著高于四年级(p=0.018),二年级显著高于三年级(p=0.021)、四年级(p=0.002);(2)在可依靠性上,一年级显著高于三年级(p=0.048)、四年级(p=0.021),二年级显著高于四年级(p=0.034);(3)在信赖性上一年级显著高于三年级(p=0.012)、四年级(p=0.003),二年级显著高于四年级(p=0.043)。
5.医学大学生人际信任的生源地差异。以生源地为自变量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生源地对医学大学生人际信任的影响,由结果可知,生源地不同的医学大学生在可预测性、信赖性、人际信任总分上都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而在可依靠性方面,农村与城市大学生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来自农村的医学生分值高于城市医学生。
6.医学大学生人际信任的家庭状况差异。以是否单亲为自变量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考察亲人丧失对大学生人际信任的影响,结果得知,家庭状况不同的医学大学生在可信赖性、可依靠性、可预测性以及人际信任总分上都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三、讨论
通过调查问卷得知,医学大学生人际信任得分最小值为35分,最大值为119分,均值约为75.89分,小于72分的人数占总人数的44.70%,大于或等于72分的人数占总人数的55.30%。这与人际信任程度理论值最低分18分到最高值126分,中值为72分相比较而言,目前的医学大学生对关系密切朋友的信任程度是中等程度,这与韦耀阳(2009)、陈岩(2014)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究其原因主要是目前医学大学生因为多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学生即使足不出户对复杂的社会也会有所了解,但因为还没有真正进入社会,所以既有单纯的一面,又有复杂的一面。
本研究表明在性别差异问题上,医学男女生在朋友间的可依靠性、信赖性上以及人际信任总分上都表现出显著差异,女生得分高于男生,这与学者陈永德(2017)的研究结论一致,但在可预测性方面不显著。究其原因可能是随着时代发展,男学生更能理性看待时代变迁,传统的固有思想使得有些女生思想还没有解放出来,更希望在人际交往过程中获得关心感、安全感。在不同专业方面,本研究表明在可依靠性、信赖性、可预测性以及人际信任总分上,不同专业的大学生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这与郝明亮(2010)的研究结果一致。在可预测性方面,理工与文史存在显著性差异,文史得分高于理工得分。这说明文史类学生对人际信任程度高于理工学生,究其原因可能是医学大学生不论哪个专业,由于在校期间时间紧、任务重,课程量繁重,使得各专业学生在生活中把更多的时间投入学习中,相对简单的学校生活使得医学生问题矛盾较少,关系融洽和谐。本研究还发现四个年级的医学大学生在可预测性、人际信任总分上存在极其显著差异,在可依靠性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在信赖性上存在非常显著差异。多重比较得知,在信赖性、可预测性、可依靠性等维度上,低年级显著高于高年级学生,这与白丽华(2008)的研究结果一致。究其原因有可能是:低年级学生入学后,对学校还不熟悉,身处异地更加渴望获得关爱、信任,涉世未深的低年级学生更容易信任他人,高年级学生由于自身阅历的原因,再加上社会外界信息的不断冲击,在分析问题时,考虑得更加周全,处理问题更加谨慎。
在生源地方面,医学大学生在可预测性、信赖性、人际信任总分上都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而在可依靠性方面,农村与城市医学大学生之间却存在显著性差异,来自农村的医学生得分高于城市学生。究其原因可能是来自农村医學生由于生活环境,教育背景原因,待人接物时,更有责任感;城市的孩子由于生活条件相对优越,家长的倍加呵护使得有些从小生活在城市的医学生遇到困难和挫折时还不够足够坚强。
在不同家庭状况方面,单亲与非单亲家庭的医学大学生在可预测性、可依靠性、信赖性、人际信任总分上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究其原因可能是近年来社会的飞速发展,生产力的极大提高,物质财富的不断积累,社会保障体系的不断完善,使得每个家庭遇到变故时经济抗压能力得到了极大提高;教育思想的深入发展,各种新闻媒体心理工作的多元化展现,家长处理问题时也比以前采取的方式更加容易使下一代人接受,使得学生能够更加理性看待家庭变故,受其影响程度大大降低。
四、教育对策
(一)加强学校诚信教育
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人们之间的联系进一步加强,大学生由于涉世未深、思想单纯、好奇心强、容易接受新鲜事物的特点,使得在社会上当受骗几率明显增大,部分学生因为不能客观面对分析事情的缘由,人际信任程度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学校应该进一步加强学生安全教育活动,通过不同宣传方式把近期实际案例讲解给学生,并且给予积极的引导,提高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
(二)充分发挥家庭的教育优势
学生多年的教育背景,潜移默化地使得学生人际交往时受到家庭的为人处世的影响,作为学校学生管理者,要与时俱进,不断学习了解不同时代学生的家长教育方式,不定期的与家长沟通,取得家长的教育支持,共同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争取就学生的教育问题求同存异,在学生的思想问题上达成一致,使得学生有方向、有追求、有信心地度过愉快的大学生活。
(三)提高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
在大学生活中,主动学习人际关系理论;在与人交往时,正确认识自己的优缺点,注重遵循诚信友善、平等礼貌等交往原则,克服虚荣、自负、冲动、感性等不良心理,学会换位角度思考问题。在遇到问题时,勤于思考,多与老师、家长沟通,寻求好的解决方案,也可以找专业心理老师进行咨询,解决心理困惑,提高自己的交际能力,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
总之,提高学生的人际信任水平,有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促进学生周围人际关系和谐,有利于形成积极向上的校园环境,更有利于社会稳定发展;同时,这对于高校学生教育管理者顺利开展工作有着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Rotter J B A.New Scale for the Measurement of Interpersonal Trust[J].Personality,1967,(35):651-665.
[2]白丽华.人际信任水平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2008,18(2):93-98.
[3]陈岩.医学生人际信任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4.
[4]陈永,等.人际信任在性别属性上的差异[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7,25(9):1375-1377.
[5]郝明亮.大学生人际信任及其影响因素[J].科技资讯,2010,(05):47-49.
[6]韦耀阳.影响大学生交往归因的因素及对策[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114(2):1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