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教学管理的优化

2018-12-11 09:54唐佳
教育教学论坛 2018年49期
关键词:教学管理办学课程

唐佳

摘要:教学管理的好坏直接决定教学质量的水平,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的教学管理有其独特性和复杂性,本文对现阶段我国中外合作办学教学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总结,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教学管理的优化路径和对策。

关键词:中外合作办学;教学管理

中图分类号:G47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49-0012-02

一、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教学管理面临的挑战

(一)专业建设缺乏特色,课程体系不合理,培养目标模糊

我国现有的中外合作办学的专业和学科分布主要集中在经济、管理及信息技术等实用性教育项目和相关专业,在专业建设上缺乏长远的可持续的发展考虑,课程体系上英语课程比重较大,学生专业课削减严重,未能按照自身办学条件和特色提出人才培养目标,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

(二)中外合作办学教学管理对象的特殊性和复杂性

中外合作办学的教师一般包括中方教师、中方聘用的外籍教师以及外方合作院校教师,师资结构复杂,人员流动性大,直接增加了教学管理的难度。总的来看中外合作办学中方聘用的外籍教师整体偏少,且大多集中在英语课程,能胜任专业课程的少之又少,没有建立合理的招聘机制和广泛的招聘渠道,缺乏专业的教学考核衡量标准。外方合作院校教师无法长期留在我国,教学时间相对较短,外方在选派人员方面可能欠缺综合考量。中外合作办学的学生同样有其特殊性和复杂性,一般家庭条件较好,缺乏吃苦和拼搏精神,个性比较张扬,视野比较丰富。中外合作办学学生的学习任务繁重,心理压力较大,除了专业学习,还有外语学习和出国挑战,容易受到多元的西方思想意识影响。

(三)中外文化差异对中外合作办学教学管理的影响

中外合作办学过程中,文化背景差异造成的中外双方在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上的差异对教学管理也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作用。在我国较为传统和保守的教学理念下,中国学生习惯于被动学习和接受知识,教师上课也以“灌输式”教学为主,容易形成定式思维,学生的应试能力较强,但实践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十分欠缺,与社会脱节严重,中国学生自主性较差,成长过程中家长和老师过分干预,依赖心理较为严重。西方教育是一种尝试性教育,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从學生的本能出发,重视学生创造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注重对知识的灵活应用,鼓励思想和思维自由,注重整合各类社会资源为学生成长提供服务。教学主要采用引导模式,学生自我意识强烈,较为自主独立。

二、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教学管理的优化

(一)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完善课程体系设置

中外合作办学的培养方案应把国外的培养标准与我国的教育特色结合起来,以引进外方先进教学理念和优质课程为思路,由中外双方共同制定优化。在课程体系设置上需将外方优质成熟的课程融进中方课程体系,加强语言课程和专业课程、中方课程和外方课程的衔接,建议语言课程不要集中在前两学年,适当分配部分到第三学年,加强第一学年的专业基础课程。引进的外方课程不应集中,建议分散安排到每个学年,使外方先进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对学生可以产生持续的潜移默化作用,在课程设置上既要注重培养学生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专业学习,更要强化实践环节与培养实践创新能力,增强校企合作,特别是要多安排学生到有跨国背景的企业实习。

(二)引进优质教学资源,搭建课程共享平台

中外合作办学应积极引进国外优质教学资源,包括优质课程资源、教材资源和教师资源。部分课程与教材可以原原本本引进,也可以将外方比较成熟的内容融入到中方课程,将中外双方的教学资源有机结合,比如在专业课程中加入国外领先的科学知识和研究成果,或者是在课程的考评手段上引进外方的机制,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组织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引进优质教师资源方面,可以组织中外双方教师通过教学访学、学术会议等方式进行教学、教研和科研的合作交流。中外合作办学还需有效整合利用优质教学资源,搭建中外合作办学课程共享平台,共享优质课堂影像、网上课程等资源,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三)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利用发挥外教资源

中外合作办学应与外方建立教师互访制度,通过访学、进修、参加国际学术交流和科研合作等方式不断提升中方教师的英语水平和国际化视野,加强专业课程的双语教学,实现教师的本土化建设。此外,还需积极引进专业知识和英语教学同时扎实的外国学者、专家、海归人员组建国际化的师资队伍。

在外籍教师管理上,需建立健全招聘和管理机制,严格资质,对外籍教师进行上岗培训及国情普及,每位外教配备一名中方专业教师作为联系人,建立专家监督小组定期听课,保障外教的教学效果。充分发挥外教的聘用效益,增强外教与中方教师的交流,除了上课之外,积极利用外教资源开展英语特色活动,如开设讲座沙龙、英语角、英语第二课堂、创办英语杂志等。

(四)提高管理人员素质,加强业务水平培训

中外合作办学各项工作的顺利完成离不开高素质的教学管理团队,教学管理人员必须首先熟练掌握英语工作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还应学习管理学、教育学、心理学、计算机方面的专业知识,认识到教书是育人,管理同样是另一种形式的育人。其次应该学习中外合作办学法律法规和政策,熟悉国际通用法则,了解项目各项合作条款。中外合作办学应为教学管理人员多提供培训和进修机会,定期进行专业知识培训,比如培训新形势下我国中外合作办学的新规定和新要求,外方的教育体制和各项法律制度等,还应让教学管理人员有机会去外方进行实地交流和学习。

(五)严把学生培养质量,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中外合作办学可以提高招生标准来促进生源质量的提高,综合考量学生的整体素质,比如对英语单科成绩设置标准分数线,加试英语口语,还可以对招收到的学生进行入学前的集中培训。学习国外管理手段,强化学生的培养过程管理,推行高校宽进严出制度,实行弹性学分制,扩大选课覆盖面。由于中外合作办学对外交流的特殊性,学生容易受到外国思想意识形态的影响,而大学生正处在思想逐渐成熟的关键时期,因此对中外合作办学的学生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十分必要,专门开设形势与政策课程,在课上分析国内外的热点问题,提高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也可以将一些政治主题穿插到学生的社团活动和班会中去,弘扬爱国主义教育,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操和民族自信。

(六)构建完善中外合作办学质量监控评估体系

中外合作办学应树立科学合理的办学质量观和质量评价标准,借鉴境外高等教育质量监控的评价体系,从外部质量监控和内部质量监控同时研究,构建科学性与实践性相统一的中外合作办学质量监控评估体系。外部质量监控体系主要包括国家关于中外合作办学的法律和规章制度、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各项评估监控,以及中外合作办学跨境教育机构的评估与认证。内部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建立中外双方联合管理委员会,全面监督中外合作办学的各项工作;落实中外双方的定期互访机制,从领导、教师和管理人员不同层面对教学质量进行检查和监督;建立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负责人定期联络制;建立学生评教制度等。

(七)凸显中外合作办学社会影响和示范辐射作用

通过借鉴学习国外先进的办学理念、教学管理经验和教育技术来提升我国自己的办学能力和国际化开放水平,促进我国的教育教学改革。在加强本专业学科建设的同时,还要加强对非中外合作办学专业的迁移、渗透和辐射作用,甚至到来华留学生的教育教学方面,扩大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先进教学方法和优质资源的应用范围。中外合作办学应该适应我国当前“一带一路”倡议,为地方经济改革服务,探索多种形式的教育输出和输入。

参考文献:

[1]王静梅,申俊龙.中外合作办学教学管理问题的探讨[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8,(10):27-29.

[2]刘杨.高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教学管理问题的研究[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6):79-81.

[3]步光华.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1,(07):20-21.

[4]刘红.论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的教务管理[J].高教学刊,2017,(18):133-135.

猜你喜欢
教学管理办学课程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教学管理信息化问题研究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落实和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
中外合作办学大有学问可作
小学体育教学管理七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