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瑛 陆灿 杨元好
在现代医学中, 微生物检验是诊断感染性疾病的一个重要标准, 对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1]。随着医疗条件的改善, 微生物检验在各级医院逐渐普及, 但是微生物检验存在一定的误诊率, 导致患者得不到合理的治疗, 而规范化对微生物的检测, 将有助于提高微生物检测的阳性率[2, 3]。为探讨不同来源微生物检测的阳性率, 本研究选取了本院检验科2016年3月~2017年3月和2017年4月~2018年3月两个时间段收集的各类临床样本, 并分析对比不同时间段各类临床资料的阳性检出率。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检验科在2016年3月~2018年3月收集的4292份各类临床微生物检测标本作为研究对象, 按时间顺序分为A组(2016年3月~2017年3月收集,2072份)和B组(2017年4月~2018年3月收集, 2220份)。A组中血液样本639份, 呼吸道样本691份, 非呼吸道样本(包括伤口分泌液、穿刺液、尿液等)530份, 粪便样本212份;B组中血液样本675份, 呼吸道样本748份, 非呼吸道样本613份, 粪便样本184份。
1.2 方法 采用全自动细菌鉴定药敏分析仪(法国梅里埃公司)对两组临床样本进行检验, 检验方法按照微生物标本检验标准化操作程序执行, 且严格进行其质量控制, 保证检测的准确性[4]。计算出阳性检出率, 比较两组不同来源样本微生物检测阳性率。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A组血液样本的微生物检测阳性率为7.67%, 低于B组血液样本的10.96%,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呼吸道样本、非呼吸道样本、粪便样本的微生物检测阳性率分别为24.75%、32.26%、10.38%, 与B组同类样本的28.88%、28.38%、9.7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样本微生物检测阳性率比较(份, %)
病原微生物在各类感染性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 而对病原微生物进行准确的检测将有助于对感染性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5,6]。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 虽然微生物学的检验技术也得到了蓬勃的发展, 检验手段也不断丰富, 但是在面对目前感染性疾病发病率日益增加的形势下, 微生物的检验仍暴露出许多不足, 如在检出阳性率方面效果仍然不尽人意[7,8]。这也促使检测手段规范化, 提高微生物的检测质量。
本次研究检测了2016年3月~2017年3月和2017年4月~2018年3月两个时间段收集的各类临床样本的阳性率,结果显示:A组血液样本的微生物检测阳性率为7.67%, 低于B组血液样本的10.96%,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呼吸道样本、非呼吸道样本、粪便样本的微生物检测阳性率分别为24.75%、32.26%、10.38%, 与B组同类样本的28.88%、28.38%、9.7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果与前人的研究类似[9]。分析原因可能是样本采集、保存和运输不规范, 同时不同检验人员的操作和判断也可能造成检测结果的差异[10]。样本采集过程中没有按照规范化操作导致样本污染, 最终会影响检测结果, 也无法真实呈现患者的病情。在保存和运输过程中, 一般来说针对不同的样本有严格的保存和运输条件, 必须在满足微生物保存运输条件的基础上尽快地将样本送检, 若送检时间延迟或保存运输不当样本本身就有可能发生改变, 从而影响检测结果。检验从业人员的技术可能层次不齐, 操作缺乏一致性和规范化导致检测的可靠性不一。因此有必要对从业人员进行培训, 规范化操作流程, 减少差错, 提高检测的准确性。
综上所述, 检验人员要不断分析微生物检测阳性率, 发现存在的问题, 解决问题, 规范化操作流程, 保证检测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