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瞻性心电门控技术CT血管造影对冠心病的临床应用

2018-12-11 08:56聂悦富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8年23期
关键词:前瞻性心电造影

聂悦富

近年来,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变化,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呈现逐年递增的发展趋势, 该病的发病率高、死亡率高, 尤其是近年来发病人群趋于年轻化, 这对广大患者的生存质量造成了更严重的影响。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检查是一种检查周期短、创伤性小、特异性高的检查技术, 已成为冠心病患者的常规筛查方法之一[1,2]。心电门控技术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拓展了CT血管造影冠状动脉成像的应用范围, 可运用于疾病的早期排查和诊断, 为疾病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以本院收治的76例冠心病患者为主要研究对象, 对前瞻性心电门控技术CT血管造影的诊断价值进行评价, 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选取2016年6月~2018年5月本院收治的76例疑似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 采用随机分配方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 每组38例。对照组中, 男21例, 女17例;年龄38~82岁, 平均年龄(52.58±9.85)岁。观察组中,男20例, 女18例;年龄39~80岁, 平均年龄为(52.74±9.16)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3]:①本研究中纳入的两组患者均伴有明显的胸前区阵痛、心悸等症状, 患者偶尔伴有心律失常、胸闷气短;②两组患者均接受CT血管造影检查,均无对比剂使用禁忌证;③本研究在患者知情、自愿同意的情况下开展, 病例的纳入和随机分组方法均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

1.2 研究方法 对照组实施回顾性心电门控技术CT血管造影检查, 观察组采用前瞻性心电门控技术CT血管造影检查。①检查前准备:两组患者均使用Philips 64排微平板CT进行冠状动脉血管成像扫描, 对比剂使用350 mg/ml碘海醇, 在右侧肘静脉留置18号针头, 对比剂的注射速率为5 ml/s, 造影剂剂量80 ml, 用30 ml生理盐水冲管。指导受检者进行呼吸训练,屏气时间达到10 s左右。若受检者的心率>70次/min, 则在检查前1 h让其口服25~50 mg的倍他乐克, 精神紧张者可服用抗焦虑药物, 如:阿普唑仑, 对照组心率降至70次/min以下, 观察组心率降至65次/min以下进入CT室检查。②扫描技术与参数:钙化积分序列扫描:患者选择仰卧位的体位方式, 让其自然举起双臂。连接心电监护仪, 对患者进行心电监控。常规心脏标准摆位后做定位像(正侧位)扫描,获得定位图像。确定扫描范围, 气管分叉下1 cm至心底下1 cm。采用前瞻性心电门控触发技术, 在R-R间期75%期相采集扫描, 在心动周期的舒张期完成单次屏气连续层面图像采集。扫描参数:120 kV, 150 mAs, 扫描速度:0.4 s, 重建层厚3 mm, 矩阵512×512, 用迭代重建方法标准重建。③冠状动脉扫描:两组检查都使用对比剂团注跟踪技术, 正式扫描前, 先行监测点扫描, 监测点选择在气管分叉下1 cm层面主动脉内, 设定触发阈值为100 HU, 在监测点进行低剂量检测扫描, 当CT达到阈值后, 延时5 s自动触发扫描程序。回顾性心电门控为螺旋扫描, 可获得完整心动周期各时相数据,技术参数:120 kV, 800 mAs, 扫描速度:0.4 s, 螺距:0.2, 重建层厚1 mm、层距0.5, 用迭代重建方法标准重建。前瞻性心电门控为轴扫, 在R-R间期75%期相采集扫描, 共扫描4~5次, 扫描条件140 kV和200 mAs, 扫描速度0.4 s, 重建层厚1 mm、层距0.5, 用迭代重建法标准重建。④图像处理:两组图像均采用迭代重建法标准重建图像。取窗宽360 HU、窗位60 HU进行观察。将对照组35%~85%心动周期各时相(时相间隔5%)和观察组75%时相的图像传输至飞利浦工作站, 应用心脏重建软件进行后处理, 先以容积再现(VR)选取最佳成像时相, 再对每支冠状动脉进行以下处理:最大密度投影(MIP)、曲面重组(CPR)及血管拉直像。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①图像质量判定标准[4]:采用1~5级评分法对扫描的图像质量进行评估, 1分表示图像中有非常明显的运动伪影, 血管浓度低, 管腔评估异常;2分表示轻微运动伪影, 血管浓度尚可, 对管腔评估造成影响;3分表示血管无明显运动伪影, 血管浓度较高, 但边缘模糊;4分表示无运动伪影, 血管浓度高, 血管充盈良好, 且边缘光滑锐利。②辐射剂量判定标准[5]:由CT机自动记录扫描每例受检者的扫描长度和容积CT剂量指数。剂量长度乘积的计算公式为:剂量长度乘积=机器自主计算的平均容积CT剂量指数×扫描具体长度。有效辐射剂量计算方法为:剂量长度乘积×C, C取值0.017。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扫描图像质量评分对比 观察组图像质量评分为(4.52±0.65)分, 对照组图像质量评分为(4.54±0.42)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扫描图像质量评分对比( ±s, 分)

表1 两组患者的扫描图像质量评分对比( ±s, 分)

注:与对照组对比, aP>0.05

组别 例数 图像质量评分观察组 38 4.52±0.65a对照组 38 4.54±0.42 t 0.159 P 0.874

2.2 两组患者的扫描辐射剂量对比 观察组扫描辐射剂量为(5.70±0.47)mSv, 低于对照组的(13.48±1.42)mSv,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扫描辐射剂量对比( ±s, mSv)

表2 两组患者的扫描辐射剂量对比( ±s, mSv)

注:与对照组对比, aP<0.05

组别 例数 扫描辐射剂量观察组 38 5.70±0.47a对照组 38 13.48±1.42 t 32.063 P 0.000

3 讨论

在冠心病的筛查和诊断中, 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检查技术, 但高电离辐射会严重影响人体的确定性效应和随机效应, 会增加患者的心理和身体障碍。前瞻性心电门控技术可以降低管电流, 以降低总辐射剂量, 且采集区间的扫描时间更短, 可以降低有效剂量。

本研究对比了前瞻性心电门控技术和回顾性心电门控技术在CT血管造影检查中的应用效果, 经研究发现, 观察组图像质量评分为(4.52±0.65)分, 对照组图像质量评分为(4.54±0.42)分, 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扫描辐射剂量为(5.70±0.47)mSv, 低于对照组的(13.48±1.42)mS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技术在扫描图像质量评分的对比上无显著差异, 而采用前者进行扫描检查, 辐射剂量更小, 可见该技术在保障图像质量的前提条件之下, 也满足了放射学对扫描辐射剂量的最低要求。需要注意的是, 前瞻性心电门控技术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制于受检者身体情况影响的, 尤其是对于受检者的心率要求是非常严格的。通常情况下, 受检者的心率需要控制在65次/min以下方可选择此种扫描检查技术。并且, 该技术还受到64排CT转速和探测器宽度的影响[6]。临床上, 对于心率可以稳定在65次/min以下的患者, 可选择前瞻性心电门控技术CT血管造影成像。

综上所述, 在冠心病患者CT血管造影扫描检查中, 前瞻性心电门控技术可在保障图像质量的前提下, 减少扫描的辐射剂量, 可作为冠心病患者的首选检查方式, 值得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猜你喜欢
前瞻性心电造影
心电向量图诊断高血压病左心室异常的临床应用
形式正义的前瞻性要求:麦考密克的后果推理
输卵管造影疼不疼
3D-ASL在TIA预后的前瞻性评价中的价值研究
胃肠超声造影对胃十二指肠占位性病变的诊断研究
心电医联体建设需求分析及意义
基于非接触式电极的心电监测系统
卡片式智能心电采集仪
输卵管造影疼不疼
超声结合宫腔造影在诊断宫腔粘连中的应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