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序锋
磨牙区是人咀嚼的重要功能区, 咀嚼负荷较强, 且磨牙区临近上颌窦、下颌管等重要结构, 周围结构关系复杂, 磨牙区缺失牙种植的难度也远远高于前牙区。术前影像学评估是种植牙能否成功的一个关键性指标, 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临床上的应用可以更为清晰地显示出牙缺失的位置、大小和形态等, 以保障种植手术的顺利进行[1,2]。本研究以44例磨牙区缺失患者为主要研究对象, 对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患者磨牙区缺失牙种植术中的应用效果进行评价, 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2018年6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44例磨牙区缺失患者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各22例。对照组中男10例, 女12例;年龄22~57岁,平均年龄(38.65±6.37)岁;拟种植牙齿28颗。观察组中男12例, 女10例;年龄23~56岁, 平均年龄(38.74±6.42)岁;拟种植牙齿27颗。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3]:①本研究中纳入的所有患者均经临床诊断, 确诊为磨牙区牙缺失;②精神状态较好,依从性好, 可积极配合治疗;③两组患者均无手术禁忌证;④患者对研究知情、同意且自愿参与, 本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排除标准[4]:①合并其他牙科相关疾病病史;②合并恶性肿瘤, 或免疫力低下;③合并肝肾、心肺等重要器官功能障碍;④治疗依从性差;⑤中途退出研究。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普通CT技术检查, 根据检查结果,确定牙种植的位置和牙齿厚度, 设计种植体, 在磨牙区进行种植。
观察组采用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检查, 采用螺旋CT机对患者进行扫描检查, 扫描过程中, 取患者头颅侧位, 定位扫描颌骨, 根据患者种植区域的情况进行扫描。完成扫描后,运用三维重建技术对数据进行分析, 重建颌骨和牙齿周围的解剖关系, 对种植区域的宽度和高度进行测量, 统计并分析最终获得的数据。设计种植体, 对缺牙区颌骨骨量、骨质进行综合评估, 综合评估结果选择适宜的种植体, 在磨牙区进行种植。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①对比两组患者的种植牙成功率。②对比两组患者对种植牙的满意度。满意度采用本院自制问卷进行调查, 分为非常满意、基本满意和不满意3个等级, 护理满意度=(非常满意+基本满意)/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种植牙成功率对比 观察组的种植牙成功率为96.30%高于对照组的71.43%,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种植牙成功率对比(颗, %)
2.2 两组患者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95.45%高于对照组的72.73%,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满意度情况对比[n(%), %]
磨牙区与上颌窦与下颌管等多个结构接近, 咀嚼负担重,是人体咀嚼功能中非常重要的区域, 而术前影像学评估是缺牙区种植成功与否的关键[5-7]。近年来, 螺旋CT技术在临床上的应用愈发广泛, 在种植体术前评估中, 可以清晰地显示出颌骨垂体的厚度、长度和垂直向高度, 并对组织结构之间的三维关系进行全面评估, 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影像学检查手段。传统种植牙术前检查手段主要包括牙片和曲面断层片,但是普通CT进行术前检查的清晰度相对较差, 难以清晰地显示患者骨质凹陷和颌骨颊舌径, 并且也不能对血管和神经束进行准确定位, 导致种植牙成功率低[8,9]。螺旋CT充分运用了三维重建技术, 可以将上颌窦、下颌管等和颌骨间的关系清晰的显示出来, 运用三维图像, 可以对患者下颌管上缘、上颌窦和牙槽之间的距离进行更为准确的测量, 以确定种植体手术的具体位置, 更有效的设计种植体的长度和直径, 避免发生感染, 可提高种植手术的成功率和患者的满意度。同时,螺旋CT可以为种植手术提供更充足的数据支持, 有效控制种植体位置和长度, 更有利于评估手术难度和手术风险。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 采用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进行术前测量的观察组患者种植牙成功率更高, 且患者满意度更高,本结果与王岩[10]报道中的研究结果相似, 结果显示, 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可以对患者种植区域牙槽骨的密度进行全面测量, 更为清晰地显示出磨牙区缺失牙和周围组织的解剖关系, 更为直观的明确颌骨厚度、长度和垂直高度, 为种植手术的顺利进行提供更有效保障。
综上所述, 在磨牙区缺失牙种植术中应用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 可提高种植成功率, 且患者的满意度高, 总体疗效理想, 值得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