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影
细菌性阴道病为女性常见的下生殖道疾病, 在我国的发病率为4.96%~36.0%[1]。妇科常见的阴道炎有真菌性阴道炎、滴虫性阴道炎、老年性阴道炎, 而BV也是一种常见的阴道炎, 这种阴道炎症状不明显, 往往被患者忽略。BV在育龄期妇女发病率较高, 且对其影响很大, 可引起严重的生殖器并发症, 包括子宫颈炎、子宫内膜炎, 也使患者增加感染病毒和早产的风险, 其特征是阴道内菌群失调, 乳酸杆菌减少而其他病菌繁殖[2], 因此, BV越来越受到临床的重视。本研究分析不同检验方法对BV的检验效果, 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BV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 年龄23~45岁。纳入标准:患者避开月经期, 且3 d内无性生活;无妊娠妇女;采样前24 h内无阴道用药及3 d无口服抗生素治疗。
1.2 方法 分别采用常规镜检法和五联检法检测患者分泌物。标本采集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 即取阴道后穹隆或阴道后位的分泌物2份, 由妇科医生用无菌拭子或无菌棉签采取阴道分泌物, 样本采集后立即送至检验科检验。①常规镜检法。1份样本由检验科工作人员进行常规镜检找线索细胞, 具体操作方法:在载玻片上滴1~2 滴生理盐水, 将阴道分泌物与生理盐水混合成悬液, 在显微镜下查找线索细胞。诊断标准:线索细胞≥20%视为阳性, 可诊断为细菌性阴道病[3]。②五联检法。另1份标本由检验科工作人员严格按照阴道炎五联检试剂盒使用说明书进行操作。试剂盒采用郑州安图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的产品。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00例患者, 常规镜检法检测BV阳性率为50.5%, 五联检法检测BV阳性率为88.5%, 五联检法检测BV阳性率高于常规镜检法,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00例患者不同检验方法检测白带BV阳性率比较[n(%)]
细菌性阴道病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 在细菌学表现为阴道正常菌群减少、阴道菌群紊乱, 唾液酸苷酶是阴道加德纳菌、游动弯曲杆菌等细菌性阴道病致病菌的标志物[4],细菌性阴道病常伴有分泌物增多、瘙痒等症状, 但也发现有些患者无明显症状, 就诊时容易漏诊[5]。细菌性阴道病引起菌群失调, 导致患者容易合并其他类型阴道炎的感染, 因此其临床症状会随着合并症的影响而不同。如当合并淋球菌感染时, 阴道分泌物可表现为明显脓性状并可出现尿痛、排尿困难等尿路刺激症状;合并滴虫感染时, 可出现泡沫状阴道分泌物且瘙痒加剧, 呈奇痒;合并念珠菌感染时, 阴道分泌物可呈现为凝乳状或豆腐渣样[6-11]。细菌性阴道病在患者的心理和身体上都产生了严重影响, 避免该类疾病的发生及复发尤为重要, 平时的生活习惯是细菌性阴道病发生的主要原因。妇女月经期间不注意清洗外阴给厌氧菌提供了良好的生存条件;不正确的阴道冲洗及性伴侣的卫生习惯, 性生活次数增多均会影响妇女阴道微生态[12-14]。因此, 积极防治BV很重要, 找到诊断准确、操作简单、快速、重复性好、漏诊率低的检测方法。
本次研究200例BV患者中, 结果显示, 常规镜检法检测BV阳性率为50.5%, 五联检法检测BV阳性率为88.5%, 五联检法检测BV阳性率高于常规镜检法,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五联检法优于常规镜检法, 常规镜检法是一种常用的检测手段, 该法操作简便, 检测快速, 但对检验医师的水平要求较高, 线索细胞的识别则要受显微设备、样品采集及操作者的经验等因素共同影响, 镜检线索细胞需≥20%也常具有较大的主观性, 难以界定, 使得漏检、误检率较高[7,15-17]。其灵敏度较差于五联检法, 五联检法重复性好、快速、客观, 不会因为检验者的经验而影响检测结果。因此, 五联检法越来越受到重视, 是一项有前景的妇科诊断技术。本次研究仅针对临床方法确诊的BV患者对两种方法进行了比较, 未对非BV患者, 如霉菌和滴虫性阴道炎进行常规镜检和五联检法的检验效果进行比较, 后续工作将进一步对其进行研究比较。
总之, 通过比较常规镜检法与五联检法检测BV的效果,五联检法优于常规镜检法, 提高了检出率, 且操作简单, 值得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