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诊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认知及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

2018-12-10 09:15赵洪霞张建梅
糖尿病新世界 2018年13期
关键词:认知生活质量糖尿病

赵洪霞 张建梅

[摘要] 目的 研究门诊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认知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5月—2018年5月前往该门诊接受诊治的7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实施门诊护理干预,对比护理干预前后认知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效果。结果 70例糖尿病患者经门诊护理干预,平均认知率、生活质量均较护理干预前明显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门诊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糖尿病患者认知及生活质量,值得在今后工作中推广使用。

[关键词] 糖尿病;门诊护理干预;认知;生活质量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8)07(a)-0153-02

糖尿病已经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公共卫生疾病之一,好发于中老年人群且随着全球步入老龄化社会,该病症发病率仍将处于进一步上升态势[1]。现有技术条件下尚难以彻底治愈糖尿病,使得防控急性代谢并发症的发生成为当务之急。然而,与糖尿病高发病率相反的是,我国糖尿病患者知晓率、治疗率、控制达标率均处于偏低水平,而此方面内容也是后者血糖控制效果不佳的重要影响因素[2]。由于绝大多数糖尿病患者通过门诊接受诊治,所以与此开展护理干预十分重要。为研究门诊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认知及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2017年5月—2018年5月间来该门诊接受诊治的70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前往该门诊接受诊治的7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49例、女21例;年龄45~68岁,平均年龄(56.41±1.09)岁;糖尿病分型:I型糖尿病5例、2型糖尿病65例;病程时间1.5~10年,平均病程(5.68±0.32)年;受教育程度:本科及以上7例、高中及以下63例;症状表现:“三多一少”(多饮、多尿、多食、消瘦)56例、疲乏无力14例。纳入标准:①经临床诊断确诊为糖尿病者;②认知功能良好,能够配合门诊护理干预者。排除标准:①合并重要脏器损伤或器官功能衰竭者;②不同意此次研究方案内容者。

1.2 方法

所有糖尿病患者均实施门诊护理干预,具体内容如下:(1)心理护理。主动与糖尿病患者沟通交流,运用体贴、安慰性语言宽慰后者并对其存在的疑虑之处、提出的问题予以针对性解答,促使患者能够形成正确的思想认知,摆脱负性心理的困扰。对于长期保守病痛折磨的患者则利用既往成功案例的方式增强其战胜疾病的自信心,督促和鼓励患者执行医务人员制定的计划内容。(2)认知教育。①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将糖尿病致病原因、发病机制、危害性、防控举措明确告知,提高患者对于疾病的认知程度,掌握基础的疾病知识。②重点向患者强调遵医嘱、按时按剂量用药对于血糖达标的重要性。随着医药产业的快速发展,目前治疗糖尿病的药物种类日渐丰富,尤其是联合用药策略成为临床用药的主流思路,用药方案更具多元化,如磺脲类联合双胍类(二甲双胍+优降糖、二甲双胍+达美康)、磺脲类联合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拜糖平+优降糖)、双胍类联合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二甲双胍+拜糖平)、促胰岛素分泌剂联合双胍类药物(瑞格列奈+二甲双胍)等[3]。护理人员在开展用药指导时将药物的具体服用剂量、用法等内容详细告知,年龄偏大或记忆力差者将用药知识写在纸板上,以对后者起到一个提醒的作用。③饮食是糖尿病治疗中的重要环节,根据糖尿病患者实际情况调整进餐次数并严格遵循少食多餐原则,将单日三餐分为6~7小餐,于早晨、中午、下午、临睡前进餐,餐间安排2~3次点心。饮食内容以谷类为主,粗细搭配并增加新鲜果蔬摄入量,但严禁摄入白糖、红塘、葡萄糖及糖制甜食(糕点、果酱等),高碳水化合物(土豆、山药等)少食用或者是食用后减少主食量。④根据糖尿病患者实际情况指导其开展运动,包括散步(每次30~45 min)、慢跑(最佳时间为上午午9~10点、下午4~5点)、踢键子(初始5~10 min,适应后增加至20~30 min)。⑤血糖监测。详细讲解三餐前、三餐后、睡前7个时段血糖监测的意义,评估治疗效果并据此动态调整用药方案。

1.3 观察指标

将平均认知率、生活质量选为观察指标,其中平均认知率为疾病、用药、饮食、运动、血糖监测的平均值,所有内容糖尿病患者能够如实复述为认知;生活质量采用糖尿病特异性生存质量量表修订版(Adjusted Diabetes-Specific Quality of Life Scale,A-DQOL)测定,包括满意程度(15~75分)、影响程度(20~200分)、社会、家庭或职业有关的焦虑程度(7~35分)、糖尿病相关的忧虑程度(4~20分),分数越高生活质量越差[4]。

1.4 统计方法

该次研究中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护理干预前后糖尿病患者平均认知率比较

70例糖尿病患者经门诊护理干预,平均认知率较护理干预前明显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护理干预前后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比较

70例糖尿病患者经门诊护理干预,生活质量较护理干预前明显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糖尿病已经成为我国中老年人群的常见病、多发病且近些年来发病人群低龄化趋势十分明显。由于糖尿病会引发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给患者生命安全带来严重威胁,所以及时的治疗尤为重要[5]。但目前绝大多数糖尿病患者疗效不佳,分析原因则是与认知水平较低存在着密切的关联性。门诊已经成为诊治糖尿病的一线,在治疗过程中予以门诊护理干预无疑有助于提高疗效,改善患者预后。

该次研究中70例糖尿病患者经门诊护理干预,疾病、用药、饮食、运动、血糖监测的认知水平均较护理护理前明显提升,平均认知率由67.71%提高至86.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生活质量比较上,满意程度、影响程度、社会、家庭或职业有关的焦虑程度、糖尿病相关的忧虑程度4个维度评分则较护理干预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据此结果表明,对于前往门诊接受诊治的糖尿病患者实施门诊护理干预一方面能够提高其认知程度,另一方面有助于改善生活质量。原因在于门诊护理干预的举措简约但不简单,涵盖了糖尿病患者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各种举措有助于控制血糖,從而实现进一步提升治疗效果的目的。但该次研究亦指出,前往门诊接受诊治的糖尿病患者具有随治随走特点,故此护理人员必须利用简洁、通俗易懂的语言将各要点全面传授,以确保患者能够如实掌握[6]。此外,在平均认知率上依然有着进一步提升的空间,所以强化此方面的研究将成为今后研究的重要议题。

综上所述,门诊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糖尿病患者认知及生活质量,值得在今后工作中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王秀娟,陈英.门诊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认知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3(9):15,53.

[2] 谭大珍.门诊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认知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社区医师,2017,33(28):143-144.

[3] 刘建华,张颜.门诊护理干预对提高老年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的效果评价[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2(35):133-134.

[4] 张伟.门诊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认知及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50):21-22.

[5] 梁嘉欣.门诊护理干预对提高老年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的意义[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27(10):172-173.

[6] 陈姝.老年糖尿病患者门诊护理干预方式意义探究[J].当代医学,2017,23(8):160-161.

(收稿日期:2018-06-09)

猜你喜欢
认知生活质量糖尿病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膳食纤维制剂对老年便秘患者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红楼梦》隐喻认知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