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家是自购房还是租赁房?”“你家户型是什么样?”“你家房价是多少?”……这一连串跟“房”有关的问题,近日出现在深圳市龙岗区童梦可园幼儿园中(4)班下发的《“我的小区”主题调查表》中。此事经由社交媒体发布后,迅速引发舆论热议。有的质疑:“这是描述我的小区,还是描述我家经济状况?”也有人调侃:此乃“幼儿园版房产实名登记联网”。
孔子说“有教无类”,教育原本应该是一视同仁、無差别对待每一位学生的,这既关乎社会大众的朴素情感,也是确保“起点公平”的应有之义。作为教育机构与教育工作者,在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上都应体现“教育公平”。但童梦可园幼儿园中(4)班这次的做法,显然与此背道而驰。尽管园方竭力辩称,开展这次主题活动“目的在于让这个阶段的孩子了解自己家所在的小区、幼儿园等地”,而相关问题设置的出发点都是为了贴近生活。但恕我直言,一般人的脑回路真的很难处理“贴近生活”与奇葩提问之间的逻辑关联:“了解自己家所在的小区、幼儿园”,为何却要填写自家户型、房价、房龄?
相比提问设置本身的荒唐,此事最值得玩味之处,或许在于涉事教师和幼儿园事后的态度。面对公众的质疑与指责,那位据说“很受孩子们喜欢”的出题老师,选择了辞职走人。我不知道这名詹姓教师这样做是因为深感惭愧,还是自觉委屈?至于园方,为打消外界质疑而给出的理由,居然是“每年新生入学前,申请入学的家长均需提供包括房产证复印件、户型图等房产证明”。这尚属合理,但房价也问就越线了。可见,在校方心里,要求家长填写房产信息天经地义,只是这一次问的时机不得法。这种对于明显失当行为的麻木不仁,对于教育乱象的熟视无睹,显然不是一个合格的教育机构与教育工作者应有的反应。
报读学校被要求填写家长职业、家庭收入等信息,这种情况并非个案,可以说非常普遍。但这种做法是否合理?家庭背景信息该填哪些,不该填哪些,似乎从来没有经过广泛而严肃的公共讨论,更别说什么法规依据了。尽管很多学校也都会给出一些理由,其中一些是合理的,但有些则非常不合理,通过这些理由,公众看到的却是部分教育工作者拿有色眼镜看学生,甚至因“财”施教现象的常见化。毫无疑问,这些做法已经不仅仅是违背“有教无类”的教育初衷,而是刻意将原本若隐若现的学生背景差异挑明公开。
(来源:《钱江晚报》 王嘉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