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斯铭
太极拳前进步的运动解剖学分析
冉斯铭
上海理工大学体育部,上海,200093。
本文试着从运动解剖学的角度对太极拳前进步进行分析,确定完成前进步的相关关节和主动肌,以及这些关节的运动方式和主动肌的工作性质。通过分析出的结果使学习者更加直观地了解应该怎样完成前进步动作,以及由此而带来的健康功效;同时依据分析出的结果能更好地找出常见学习问题的原因以及解决的办法。
太极拳;前进步;运动解剖学
太极拳前进步是太极拳运动中常见的、而且是非常重要的基本步法。《太极拳论》中讲到“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在腰,形于手指。”稳定的步法为身法和手法的充分发挥提供了基础。因此,在学习太极拳时一定要先练好步法,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太极拳是以阴阳五行学说和中医经络学说为其理论基础,但一般初学者而言,这些理论比较抽象,难以理解。笔者试着从运动解剖学的角度来分析前进步步法,促使太极拳的学习变得更加直观和高效。
前进步的具体做法是:双脚自然站立,两脚间隔与双肩同宽,左脚尖与身体左转,成左弓步。重心后移,左脚外掰、身体左转45°,重心移至前脚,提右脚贴至与前脚平行。右脚迈向正前方,弓右腿成右弓步。重心后移,右脚外掰、身体右转45°,重心移至右脚,提左脚贴至与左脚平行,迈左脚与正前方,弓左腿成左弓步[1]。
前进步为周期性动作,左右脚依次各上一步为一个运动周期。在一个运动周期中两下肢的运动情况是一样的。如果分析其中一侧下肢在一个运动周期中的情况,也可知另一侧下肢的运动情况。
根据动作的发展方向和任务与性质,可将一个运动周期划分为12个阶段,分别是:(1)上左脚;(2)左弓步;(3)左虚步;(4)左脚外掰45°;(5)左弓步;(6)收右脚;(7)上右脚;(8)右弓步;(9)右虚步;(10)右脚外掰45°;(11)右弓步;(12)收左脚
表1 前进步上左脚阶段的运动解剖学分析(以右下肢为例)
表2 前进步左弓步阶段的运动解剖学分析(以右下肢为例)
表3 前进步左虚步阶段的运动解剖学分析(以右下肢为例)
表4 前进步左脚外掰45°阶段的运动解剖学分析(以右下肢为例)
表5 前进步左弓步阶段的运动解剖学分析(以右下肢为例)
表6 前进步收右脚阶段的运动解剖学分析(以右下肢为例)
表7 前进步上右脚阶段的运动解剖学分析(以右下肢为例)
表8 前进步右弓步阶段的运动解剖学分析(以右下肢为例)
表9 前进步右虚步阶段的运动解剖学分析(以右下肢为例)
表10 前进步右脚外掰45°阶段的运动解剖学分析(以右下肢为例)
表11 前进步右弓步阶段的运动解剖学分析(以右下肢为例)
表12 前进步收左脚阶段的运动解剖学分析
如果在每个阶段相关主动肌的运动算工作一次,那么在一个周期中右侧下肢肌肉的工作次数可统计如下表。
右下肢肌肉名称向心工作 (次数)离心工作 (次数)静力性工作 (次数)总次数 臀大肌3339 股四头肌3339 小腿三头肌2338 胫骨后肌2338 趾长屈肌2338 髂腰肌11 2 腘绳肌11 2 胫骨前肌21 3 脚拇指长伸肌21 3 趾长伸肌21 3 梨状肌1 1 臀中肌 11
(1)从上表的分析可以看出前进步主要锻炼了臀大肌伸髋、股四头肌伸膝、小腿三头肌跖屈、胫骨后肌屈跖趾、趾长屈肌屈趾、髂腰肌屈髋、腘绳肌的屈膝、胫骨前肌背屈、脚拇指长伸肌伸跖趾、趾长伸肌伸趾、梨状肌外旋髋、臀中肌外展髋的能力。这些下肢肌肉在反复的练习中变得更加有力量和有弹性。他们高效的收缩运动使下肢毛细血管开放,促使静脉和淋巴的回流加速,加强了新陈代谢,促进了人体健康。
(2)使人能更好地维持直立的状态,保持良好体态。从上表可以看出前进步对臀大肌伸髋、股四头肌伸膝、小腿三头肌跖屈、胫骨后肌屈跖趾、趾长屈肌屈趾能力的锻炼会更多一些。臀大肌的伸髋和股四头肌的伸膝动作使腿部伸直,小腿三头肌的跖屈、胫骨后肌的屈跖趾和趾长屈肌的屈趾动作使脚能更好地贴合地面,使下肢根基更稳定。如果这些肌肉不能很好地工作,那么人就会前倾的趋向。在这种情况下人为了能稳住重心,就会进一步的抬头和背部后伸,这样就会加大颈曲和腰曲,继而会产生颈部腰部或其它部位的疼痛。
(3)使人能更好地完成跑跳运动。跑跳动作的后蹬阶段的主动肌主要是臀大肌、股四头肌、小腿三头肌、胫骨后肌和趾长屈肌等。这些肌肉收缩发力能给跑跳运动提供向前的推动力,它们工作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跑跳动作的完成质量。
5.2.1 易出现的问题 在大学公选体育课的太极拳前进步教学中最容易出现的问题有三种:(1)上步时落脚太快,有砸脚的现象出现;(2)收脚和上步时支撑腿重心不稳,身体忽高忽低;(3)在上步单腿支撑时身体会左右摇晃。
5.2.2 原因分析 上步落脚阶段要求往前上步的那侧下肢的髂腰肌和腘绳肌要做离心工作。收脚和上步阶段要求支撑腿的臀大肌要做静力性的支撑工作。但由于平时学生坐的时间较长,运动不足,(特别是女生)造成髂腰肌有缩短无力的趋向,所以容易出现第一种情况。同时由于久坐臀大肌又有拉长无力的趋向,所以出现第二种情况。女生一般容易髋关节内收肌紧张,而且是缩短无力。相对而言髋关节外展的肌肉臀中肌容易拉长无力。在单腿支撑时支撑腿的臀中肌要收紧,以保持骨盆的稳定,否则骨盆就会向对侧倾斜,容易出现左右摇晃的第三种情况。
5.2.3 解决办法 针于第一种上步时落脚太快的问题,要多针对髂腰肌做离心收缩训练。前进步的上步落脚阶段本身就能起到离心收缩训练的效果。所以在做前进步时一定要提醒学生按照正确的要求进行练习,有控制地使腿慢慢落下,做出“迈步如猫行”的感觉。针对第二种身体忽高忽低的问题,需要多针对臀大肌做向心收缩训练。同时在做前进步的单腿支撑时要提醒学生注意臀大肌、股四头肌、小腿三头肌、胫骨后肌、趾长屈肌协同发力,保持重心稳定。针对第三种身体左右摇晃的问题,在训练中要加强对臀中肌向心收缩的训练,增强其稳定骨盆的能力,提高前进步动作的稳定性。
[1] 乐匋原著;钟海明,马若愚编著.乐传太极与行功[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17,10,21.
[2] 运动解剖学[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13,8.
[3] 卡莱-热尔曼(法)著张芳译.运动解剖书1:运动者最终要读透的身体技能解析书[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15,3.
[4] 卡莱-热尔曼(法)著张芳译.运动解剖书2:运动者最终要读透的身体技能解析书[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15,3.
[5] 顾留馨著.太极拳术[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2,7.
A Sports Anatomical Approach to the Forward Gait of Taijiqan
RAN siming
Sports Teaching Department, University of ShangHai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hanghai, 200093, China.
The thesis attempts to make an analysis on forward gait of Taijiqua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ports anatomy. Furthermore, it confirms the relative joints and agonistic muscle of completing the forward gait, as well as the mode of exercise of those joints and the working nature of agonistic muscle. Through the results of this analysis, learners can intuitively know how to do forward gait of Taijiquan and the health effects of it. Meanwhile, the causes and solutions of common learning problems can be found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Taijiquan; Forward gait; Sports anatomy
G804.4
A
1007―6891(2018)06―0040―03
10.13932/j.cnki.sctykx.2018.06.11
2018-09-27
2018-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