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利用研究

2018-12-10 06:56肖巧荣刘晓鸥陈小蓉
四川体育科学 2018年6期
关键词:旅游区禀赋四川省

肖巧荣,刘晓鸥,陈小蓉



四川省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利用研究

肖巧荣,刘晓鸥,陈小蓉

深圳大学体育部,深圳,518000。

通过搜集整理四川省国家级、省级、市级共计175项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以下简称体育非遗),分析其分布结构。并选取四川省旅游局公布的A级景区等12项旅游资源,计算五大旅游区各市州旅游资源禀赋状况,利用DEA分析评价各市州旅游资源的相对效率。在此基础上,对四川省五大旅游区的体育非遗项目提出了利用模式设想,旨在响应四川省“十三五”旅游规划,为四川省旅游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四川省;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利用

中国旅游在西部,西部旅游在四川[1]。坐落在我国西南部的四川省是一个旅游资源“大国”,并欲建全国最好最大的全域旅游示范区。2017年4月18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发布了关于印发《四川省“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通知(以下简称“规划”)[2]。规划中提出要加快四川文化旅游的步伐,深入挖掘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为旅游注入文化特质,凸显历史、民族、民俗和红色文化的旅游价值,发挥好藏彝羌等少数民族的节日庆典的民族活动作用,办好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以上规划为该省体育非遗项目传承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

近年来,国内学者多采用调查、经验等方法集中于非遗特征与价值等基础性研究及旅游开发利用,保护传承等经营性研究[3]。关于四川省体育非遗的旅游研究,学者赖斌(2012)[4]运用相关性分析方法对四川省少数民族体育非遗的数量与“十一五”期间旅游经济总收入和国家A级景区进行相关系数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四川省体育非遗与旅游开发保护之间存在着“非对称性”现象。

结合四川省体育非遗旅游开发的良好背景和现状,该省公布的体育非遗项目是各个民族智慧的结晶,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丰富的民族特色和广泛的群众基础,是一种开发潜力较大的文化遗产旅游资源。挖掘整理四川省体育非遗项目,有助于当地做好对该类体育非遗项目的传承挖掘、保护与发展工作,对拉动当地体育文化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有着积极作用。因此,本文拟以2018年四川省旅游政务网公布的各项旅游资源数据为参考,利用熵值法确定各项旅游资源权重,得出四川省各市旅游资源禀赋状况,同时运用统计的旅游数据对该省各市旅游资源发展效率进行评价。在此基础上,结合该省三级体育非遗旅游资源的分布结构特征,提出四川省体育非遗旅游资源利用设想。

1 研究方法与数据处理

1.1 研究方法

⑤用加权求和法计算四川省各市资源的优势度P。

1.1.2 相对效率评价 数据包络分析(Date Envelopment Analysis)简称DEA,是运筹学、管理科学和数理经济学交叉研究的一个新领域,它是由Charnes和Cooper等人于1978年开始创建的,它使用数学规划模型评价具有多个输入和多个输出的“部门”或“单位”(称为决策单元,简记为DMU)间的相对有效性[6]。该方法应用广泛,随着研究视野的不断拓展,旅游效率对象延伸到地理单元,评估各项指标的效率[7]。在国内旅游效率研究中,研究对象大多为全国各省或主要城市,主要研究与旅游密切相关行业的效率,如酒店[8]、旅行社[10]、旅游业[13]、旅游资源[15]等。研究内容主要分为静态效率评估分析[16]和动态效率趋势演变[18]。该方法适用于对若干同类具有多投入、多产出指标的决策单元(Decision Making Unit,简称DUM)相对效率评价。根据DEA思想,对某些城市的旅游效率进行评价,实质上就是将这些城市作为决策单元(DUM),旨在寻找一个包含所有城市旅游生产集的最佳前沿面,把所有城市旅游生产集与最佳生产前沿面进行比较,最终得到各个城市的效率。DMU的相对效率评价可以分为投入、产出和非导向三种计算方法。考虑到在城市在旅游产业发展中投入要素是可控制的,因此本研究将四川省各市作为决策单元DMU,采用在产出既定的条件下不同投入组合和投入导向模式。再者,DEA中进行效率评价时常用的模型为CCR和BCC模型,前者是假设在规模效益固定的情况下测算其技术效率,后者是在规模效益可变条件下计算效率。本文采用BBC模型,在规模报酬可变的情况下,测算四川省各DMU是否有效。其表达式为:

1.2 数据来源与处理

表1 四川省五大旅游区体育非遗三级统计表

表2 旅游资源禀赋状况

(1)本文搜集的体育非遗项目数据主要来源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四川省文化部门网站或四川省政府网站公布的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的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类项目(均包括扩展名录)。截止2018年6月30日,共搜集国家级、省、市级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175项,其中国家级9项,省级81项,市(州)级85项(表1)。

(2)本文的研究数据来源于四川省统计局公布的最新一年即2016年《四川省统计年鉴》[21]、四川省旅游政务网[22]。资源禀赋状况所用数据来源于四川省旅游政务网2018年公布的A级景区、世界遗产、风景名胜、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地质公园、历史文化名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历史文化名镇/村、1-3级博物馆、农家乐12项旅游资源数量,利用熵值法计算出12项旅游资源权重,得出各市旅游资源禀赋状况(表2)。各市旅游资源相对效率的评价所涉及数据、名称均来源于《四川省统计年鉴2017》。

2 结果与分析

2.1 四川省体育非遗旅游资源分布结构和旅游资源禀赋状况

将以上整理的四川省体育非遗的统计数据表1绘制分布结构图(图1、图2)。

(1)图1中,从市州来看,四川省21个市州国家级体育非遗项目共计9项,其中甘孜3项,乐山2项,成都、泸州、阿坝、凉山各1项,其余德阳等15个市州无国家级项目;省级体育非遗项目甘孜数量最多13项,其中德阳、资阳、南充、广安国家级、省级体育非遗数量均为0;市级体育非遗项目阿坝数量最多20项;21个市州中三级体育非遗数量最多的是阿坝29项,最少的是雅安和资阳三级体育非遗项目数量各为2项。从五大旅游区来看,国家级体育非遗数量最多的是川西北旅游区,其次是成都平原核心旅游区,川东北旅游区无国家级体育非遗项目分布;省级体育非遗数量最多的是成都平原核心旅游区,其次为川西北旅游区;市级体育非遗项目数量最多的是成都平原核心旅游区,其次为川西北旅游区;攀西旅游区数量最少;总体上,四川省三级体育非遗数量成都平原核心旅游区体育非遗项目数量最多,川西北数量次之,攀西旅游地区最少。

(2)表2中,成都市旅游资源禀赋(27.24)优势明显,其次旅游资源禀赋状况较好的是乐山(13.48)和泸州(11.17),排名靠后的有攀枝花、资阳、内江、德阳等市。五大旅游区中,川南旅游区资源禀赋均值最高(5.90),攀西旅游区最低(1.10)。四川省各旅游区和各市已有的资源禀赋状况与当地城市知名度、包容度,景点等级和知名度,以及经济交通发展水平和政府投资开发力度等因素有关。

图1 四川省各市州三级体育非遗分布结构图

图2 四川省五大旅游区三级体育非遗分布结构图

2.2 相对效率评价

由于相对效率评价使用DEA法,该方法测量效率结果的正确性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测评过程中所使用的投入和产出指标[22]。在经济学意义上,将土地、劳动、资本[24]作为投入变量。但在实际旅游生产中,它不受土地因素的影响,因此本研究中不将土地作为投入变量。但劳动力和资本对旅游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从事旅游业的人员可通过提高业务素质和态度促进旅游业的发展,但四川省年鉴中对各市旅游业从业人员并无直接的统计,因此本研究将21市的旅游资源禀赋状况作为投入指标,将国内外旅游人次、旅游国内外收入作为产出指标。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各市旅游资源的相对效率。运用DEAP2.1软件,采用BBC模型计算21个市旅游资源的相对效率,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四川省各项旅游资源效率

注:“irs”表示DMU处于规模报酬递增阶段,“drs”表示DMU处于规模报酬递减阶段,“-”示DMU处于规模报酬不变阶段。

表4中,相对效率包括总效率、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在规模报酬可变的情况下,总效率=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通过表1可看出:(1)总效率最大的城市是:成都、遂宁、资阳、内江、阿坝、攀枝花(1.000),最小的泸州(0.403);从纯技术效率来看,成都、绵阳、遂宁、乐山、雅安、资阳、内江、阿坝、甘孜、攀枝花、凉山(1.000),泸州最小(0.411);从规模报酬来看,最大的是成都、遂宁、资阳、内江、阿坝、阿坝(1.000),最小的是乐山市(0.731)。(2)从五大旅游区来看,全省旅游资源总效率(0.806)、纯技术效率(0.860)和规模效率(0.933)总体较高,其中全省规模效率最大,表明四川省整体的旅游资源效率受规模效率驱动程度较大。其次,从总效率来看,成都核心旅游区旅游资源总效率最高(0.904),川东北最小(0.638);在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中,川西北旅游区受技术驱动程度最大,川东北旅游区受规模效率驱动最大。

3 四川省体育非遗旅游资源的可行模式

将四川体育非遗项目合理科学的转化成旅游商品,在这个过程中充分挖掘体育非遗项目的文化遗产旅游价值,同时减少文化生态空间的破坏,是本文及后续需要关注和讨论的问题。根据四川省五大旅游区各市体育非遗旅游资源结构分布特征,五大旅游区市州旅游资源禀赋状况以及旅游资源效率,对四川省五大旅游区的体育非遗项目从宏观上提出可利用模式设想。

3.1 成都平原核心旅游区利用模式

主题公园为主的辐射带动模式。成都平原核心旅游区包含成都等8个市,该旅游区体育非遗项目省级、市级项目数量总计第一,国家级项目数量第二,总量四川省居第一,体育非遗数量可观,层级发展空间潜力大。且成都市、乐山市已有良好的旅游资源禀赋状况,城市知名度高,交通通达度好,旅游开发力度大,旅游景点多样、级别高、知名度高,客源好且具有多地客源,旅游服务体系成熟,因此带来的旅游资源效率较高,而在以成都为中心的周围各市,相比省会城市吸引力较弱。针对核心旅游区,就旅游的辐射半径影响,依托已有的良好基础,以成都市、乐山市为重点,建立以“舞蹈、舞龙、舞狮、麒麟、武术、赛会、游戏、龙舟”等分类主题的体育非遗公园,集中展示四川省各类体育非遗项目的文化魅力,争取成为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中的特色板块。通过辐射半径影响,周边各市可重点发展某一类体育非遗项目,避免各市旅游资源类型的重复化。周边城市可通过开发某类体育非遗体验性产品等让游客充分感受四川文化遗产旅游魅力,如舞龙舞狮、龙舟竞渡的体验等。其次,核心旅游区的旅游资源规模效率比纯技术效率低,表明核心旅游区可通过提高旅游资源的开发规模,提高整体效率,而体育非遗这一独特的旅游资源正好能丰富该旅游区的旅游资源丰度,通过对核心区体育非遗的利用,有利于四川省建立全国最好最大的全域旅游示范区。

3.2 川南旅游区利用模式

体育非遗精品项目发展模式。川南旅游区包含自贡、泸州、内江、宜宾四市,该旅游区国家级体育非遗项目具有1项,省级、市级体育非遗数量居中段水平,平均旅游资源禀赋状况最好,但该旅游区旅游资源总体效率一般,且规模效率高达0.965,受规模驱动较大。从长远发展角度来看,单纯的追求数量规模的增加并不能促进该市旅游资源效率的提高,因此该旅游区的体育非遗项目,在利用时要走“精品”发展路线。该旅游区目前国家级体育非遗项目—泸州云坛彩龙,可重点挖掘泸州市国家级项目云坛彩龙的文化价值,开发相关文化产品。对于其他市的的省级、市级体育非遗项目可根据项目的可挖掘利用程度做以辅助,“以点带面”的带动川南地区特色体育非遗文化遗产旅游。

3.3 川东北旅游区利用模式

涵养孵化模式。川东北旅游区包含广元、广安、达州、南充四市。该旅游区无国家级体育非遗项目,省级、市级项目数量居后段水平。另外,川东北旅游区城市旅游资源禀赋状况较低,且带来旅游资源的总效率全省最低,受规模效率驱动影响较大。该旅游区城市一方面应该投入专业人才,科学技术等软实力支撑已有旅游资源的涵养式发展,为体育非遗的开发提供文化空间。一方面相关部门应该挖掘整理各市的体育非遗项目,积极向上申报,建立体育非遗项目开发孵化基地,提高各项体育非遗项目的知名度,培养群众基础,继而带动川东北的体育非遗项目的申报发展、保护和传承。

3.4 川西北、攀西旅游区利用模式

少数民族体育节日庆典模式。川西北旅游区阿坝和甘孜两个自治州拥有体育非遗项目45项,仅次于核心旅游区,攀西旅游区体育非遗项目数量最少,仅有14项,四市州中三个少数民族自治州均有国家级项目。四市州的资源禀赋状况阿坝、甘孜较好,攀枝花、凉山一般,旅游资源效率中处甘孜州相对较低,其余三市州较好。川西北、攀西旅游区包含攀枝花以及阿坝、甘孜和凉山三个少数民族自治州,少数民族自治州地区地域特色明显,民族文化丰富。少数民族文化的独特性吸引众多游客,但结合交通通达性来讲,四市州地处四川省西部,与西藏相衔,相较其他市交通里程较远,游客前往需要充裕的时间。而在游客短暂停留的时间里,为充分展现少数民族文化,响应四川省旅游规划要求,即发挥藏彝羌等少数民族的节日庆典的民族活动作用,因此可利用四市州体育非遗项目,开发少数民族体育节日庆典,促进当地文化遗产旅游产业链的形成。

4 结 论

本文通过分析四川省三级体育非遗项目在各大旅游区市州的分布结构,计算已有旅游资源禀赋状况,以及对其进行相对效率评价的基础上,对四川省五大旅游区的体育非遗项目提出了四大利用模式:即主题公园为主的辐射带动模式、体育非遗精品项目发展模式、涵养孵化模式、少数民族体育节日庆典模式,为四川省在“十三五”期间的旅游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四川省地跨三个阶梯,地域特色突出,文化底蕴深厚,体育非遗在这块特定的土壤上根植发展与传承。在实施保护性体育非遗旅游资源开发的同时,一方面应该注意各类体育非遗项目的特点,挑选适合进行文化遗产旅游产品开发的项目,另一方面需要注意随着体育非遗项目的生存环境的变迁,当地体育非遗项目应该用怎样的表现形式来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四川省在未来体育非遗旅游发展中,需要构建体育非遗旅游价值评价体系,调查体育非遗的受众面积,客源特征与需求,有利于体育非遗的利用与开发。

注:文中“五大旅游区”及五大旅游区分别包含的市州来源于《四川省“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

[1] 杨志强,孙德朝.民族体育非物质文化对旅游发展的影响及其路径选择——以四川甘孜、阿坝、凉山为例[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2(11):138~141.

[2] 四川省人民政府. 四川省“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Z].2017-4-18.

[3] 郝金连,林善浪,王国梁等.辽宁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分布特征及利用[J].世界地理研究,2018,27(01):167~176.

[4] 赖 斌.四川省少数民族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2(07):110~113.

[5] 刘晓洁,沈 镭.资源节约型社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自然资源学报,2006,21(03):382~391.

[6] 魏权龄.数据包络分析(DEA)[J].科学通报,2000(45),17:1793~1807.

[7] 肖利斌,邓 文,罗忠桓.基于DEA-MI模型的四川省区域旅游效率测评分析[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6),4:132~140.

[8] 胡建军,陈浩.基于DEA的星级酒店效率研究——以北京、上海、广东相对效率分析为例[J].旅游学刊2004(19),2:59~62.

[9] 方叶林,黄震方,王坤,涂玮.中国星级酒店相对效率的空间分析及提升策略[J].人文地理2013(01):121~127.

[10] 胡志毅.基于DEA-Malmquist模型的中国旅行社业发展效率特征分析[J].旅游学刊,2015(30),5:23~29.

[11] 武瑞杰.论中国旅行社省际相对效率及省际规模经济特征——基于2001-2010年省际面板数据的DEA分析[J].东疆学刊,2013(30),7:97~101.

[12] 郭 峦,杨志红.基于DEA方法的西部地区旅行社经营效率研究[J].旅游经济,2013(06):105~110.

[13] 陶卓明,薛献伟,管晶晶.基于数据包络分析的中国旅游业发展效率特征[J].地理学报,2010,65(08):1004~1012.

[14] 马晓龙,保继刚.中国主要城市旅游效率的区域差异与空间格局[J].人文地理,2010,27(06):105~99.

[15] 方叶林,黄镇芳,胡小海.安徽省旅游资源错位现象及相对效率评价[J].华东经济管理,2013(27),6:27~31.

[16] 徐文燕,周 玲.基于DEA方法的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利用效率评价研究——以2010年江苏文化旅游业投入产出数据为例[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3):96~104.

[17] 何方永.全域旅游视角下十大藏族自治州效率研究[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6(01):49~53.

[18] 方叶林,黄震芳,张 宏,彭 倩,陆玮婷.省域旅游发展的错位现象及旅游资源相对效率评价——以中国大陆31省市区2000-2009年面板数据为例[J].自然资源学报,2013,28(10):1754~1764.

[19] 梁明珠,易婷婷,Bin Li.基于DEA-MI模型的城市旅游效率演进模式研究.旅游学刊,2013,28(06):53~62.

[20] 陶卓明,薛献伟,管晶晶.基于数据包络分析的中国旅游业发展效率特征[J].地理学报,2010,65(08):1004~1012.

[21] 四川省统计局:http://www.sc.stats.gov.cn/tjcbw/tjnj/.

[22] 四川省旅游政务网:http://www.scta.gov.cn.

[23] Wagner J M, Shimsshak D G.stepwise selection of variables in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Procedures and managerial perspective [J].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2007,180(01): 57~67.

[24] 张淼丰.知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涵义[J].理论导刊,2000,22(03):24~26.

Study on the Utilization of Tourism Sports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Tourism Resources in Sichuan Province

XIAO Qiaorong, LIU Xiaoou, CHEN Xiaorong

Dept. of Sport,Shenzhen University, Shenzhen, 518000, China.

The distribution structure was analyzed by the collecting and sorting the national, provincial and municipal levels of 175 sports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projects(short for “sports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in Sichuan Province. We select 12 tourism resources such as A-level scenic spots announced by Sichuan Provincial Tourism Bureau, calculate the endowment status of tourism resources in each of the five major tourist areas, and use DEA analysis to evaluate the relative efficiency of tourism resources in each city and state. On this basis, the use of the envisioned model for the sports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projects in the five major tourist areas in Sichuan Province is proposed to respond to the “13th Five-Year Plan” of Sichuan Province and to provide a certain reference for tourism development in Sichuan Province.

Sichuan Province; Sports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Tourism resources; Utilization

G80-051

A

1007―6891(2018)06―0088―06

10.13932/j.cnki.sctykx.2018.06.22

2018-08-20

2018-10-18

2013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数据库建设研究(体育类)”(13&ZD40);深圳大学研究生创新发展基金重点项目(PIDFP-RW2018005)。

猜你喜欢
旅游区禀赋四川省
讲故事的禀赋——梅卓长、短篇小说合论
前三季度四川省五大支柱产业保持平稳较快增长
四川省土木建筑学会
四川省 多举措增强2500万 农民工获得感
浅析成吉思汗陵旅游区的公共艺术
温文尔雅禀赋 中和为美书风
政府干预、资源禀赋与企业多元化战略选择:以煤企为例
着力推进禅文化旅游区建设
初始商业文化禀赋如何影响地区经济发展
建设开封历史文化旅游区的路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