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历史比较思维能力的考查与应对策略

2018-12-10 02:01湖北
教学考试(高考历史) 2018年6期
关键词:题干选择题考查

湖北

近年的历史高考题屡屡涉及史学研究方法,主要考查学生对史学研究方法的了解,并要求学生运用史学研究方法解决具体问题。其中,被法国哲学家孔德称作“探求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主要方法”——比较研究法,在历史高考中常有涉及。历史比较研究法,是通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历史现象的比较来加深、扩大和验证对历史认识的一种方法。20世纪以来,比较史学逐渐成为举足轻重的史学流派。

历史比较思维能力的考查已经成为历史高考不可或缺的内容,在选择题和主观题中均有涉及,涉及的比较形式也多种多样。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发展,提高教育与教学质量,必须积极主动探索应对比较思维能力考查的策略,以及培养学生历史比较思维能力的方法。

一、常考的历史比较思维方式

比较思维能力,作为一种重要的思维能力,其具体的模式,根据不同的标准有很多不同的分类。

1.按照比较的时空区别,可以分为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

横向比较主要是从空间差异的角度和共时性的角度,对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不同国家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历史现象或者历史事物进行比较。例如,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与日本明治维新、中国戊戌变法的比较。纵向比较主要是从共同空间的角度和历时性的角度,对同一民族、区域、国家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不同历史时期、历史阶段、发展层次的历史现象或者历史事物进行比较。例如,两次工业革命的比较,西周分封制与秦朝郡县制、元朝行省制的比较。

2.根据比较的目标指向差异,可以分为求同比较和求异比较

求同比较,也可称为类比,是指通过比较,找出两个或两个以上历史事物或历史现象的相同之处。比如,说明两次世界大战的共同点。求异比较,也可称为对比,是指通过比较,找出两个或两个以上历史事物或历史现象的不同之处。例如,指出两次鸦片战争的区别。

3.按照比较的范围不同,可以分为宏观比较和微观比较

宏观比较是对不同历史现象或历史事物进行贯通或高度概括的总体性比较。例如中西方封建社会的比较。微观比较是对不同的历史现象或历史事物进行局部的、单一方面或某几个方面的比较。比如,从社会经济背景和思想主张的角度,比较明清之际早期启蒙思想和欧洲启蒙运动。再如,比较苏格拉底和孔子的教育思想。

表2

4.按照比较的条件差异,可以分为一般比较和特殊比较

比较命题所提供的条件相对明确、充分,就是一般比较。反之,即为特殊比较。比较命题的条件主要包括比较对象、比较要求、比较目的等。特殊比较主要有特点类、变化类、程度类等,如:元朝有何特点?鸦片战争给中国社会带来了什么变化?启蒙思想家中对法国大革命影响最大的是哪一位?特殊比较,通常缺乏明确的比较对象,但是却必须运用比较思维,实际上仍然是在考查比较思维能力,这样的试题往往难度较大,区分度较高。

5.按照比较的内容不同,可以分为史实比较和非史实比较

史实比较很常见,以上举例都属于史实比较。非史实比较,在近些年全国卷中有所涉及,主要包括不同史料的比较和不同史论的比较,后者更为常见。史料的比较,如2017年全国卷Ⅰ第26题:

表2为不同史籍关于唐武德元年同一事件的历史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 )

A.皇帝李世民与薛举战于泾州

B.刘文静是战役中唐军的主帅

C.唐军与薛举在泾州作战失败

D.李世民患病导致了战役失败

【答案】C。要求学生对不同的史料进行分析鉴别,从而得出比较可靠的史实认识,使学生体验到史学严谨性的重要意义。它既考查了史料实证素养,也考查了历史比较思维能力。

史论的比较,如2018年全国卷Ⅰ第34题:

传统观点认为,英国成为工业革命发源地,是因为英国最早具备了技术、市场等经济条件;后来有研究者认为,其主要原因是英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度;又有学者提出,煤铁资源丰富、易于开采等自然条件是其重要因素。据此可知,关于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的认识 ( )

A.只能有一种正确合理的观点

B.随着研究视角拓展而趋于全面

C.缺少对欧洲其他国家的观察

D.后期学者研究比传统观点可信

【答案】B。这道题要求学生了解不同史论的差别,并理解其合理性,通过深入地比较分析,认识到不同的、合理的史论的重要意义。它既考查了历史解释素养,也考查了历史比较思维能力。

二、选择题中比较思维能力的考查与应对策略

考查历史比较思维能力的选择题,题干中比较命题材料的呈现方式并不单一,不同的比较方式一般在题干或题支中会有不同的关键词,对此必须予以关注。

1.题干中比较命题材料的常见呈现方式

涉及历史比较思维能力考查的选择题,题干中材料呈现方式通常有两种,即文字叙述和图表形式。文字叙述的材料,一般说明了比较的对象,要求学生通过比较得出某种正确的结论。如2018年全国卷Ⅰ第33题:

1847年6月,正义者同盟改名为共产主义者同盟,以“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新口号代替“人人皆兄弟”的旧口号,并规定同盟的目的是:“通过传播财产公有的理论并尽快地求其实现,使人类得到解放。”这一变化说明 ( )

A.共产主义者同盟接受了马克思的革命理论

B.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推动了无产阶级的斗争

C.工人运动在欧洲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兴起

D.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

【答案】A。通过名称、口号、目的的比较,可以看出共产主义者同盟接受了马克思的革命理论。

通过图表形式的材料,考查历史比较思维能力的选择题较为常见,而且往往涉及多个比较对象,或者多种比较方式。如2018年全国卷Ⅰ第35题:

图8反映了1945—1975年间联合国成员国的变化情况,这表明 ( )

A.第三世界发展壮大

B.欧共体的成员增加

C.世界贸易范围明显扩大

D.经济区域化的趋势加强

【答案】A。本题涉及20世纪的四个时间中,五大洲国家在联合国所有成员国中所占比重的变化,较好地考查了学生的历史比较思维能力。

图8

2.选择题中常见的关键词

题干的材料或设问中常见的关键词,如“变”“趋势”“最”“主要”“主旨”“旨在”等通常涉及特殊比较,难度高于一般比较,这类考查历史比较思维能力的选择题在高考中较为常见,需要学生特别关注;再如“差异”“不同”“相同”等通常涉及求同比较和求异比较,难度较低,出现频率也较低。

题支中常见的比较类关键词相对较多,较常见的是涉及特殊比较。如变化类的关键词:“增加”“增多”“强化”“上升”“扩大”“激化”“增强”“壮大”“增长”“拉大”“提升”“提高”“发展”“削弱”“减少”“弱化”“下降”“缩小”“稳定”“平衡”“不变”“变化”“固化”“停滞”“改变”“恢复”等。再如程度类的关键词:“主导”“主体”“十分”“强烈”“广泛”“普遍”“薄弱”“普及”“缺乏”“突出”“严重”“盛行”“最”等。涉及求同比较和求异比较的题支出现频率相对较低,常见关键词有“差别”“差异”“有别”“不同”“相同”等;二者相较,求异比较出现频率更高。

在考查历史比较思维能力的选择题中,这些关键词往往出现在题干的材料、设问、题支中。但是也有少数情况,在题干与题支中都没有出现这些关键词,但仍然考查了历史比较思维能力。如2018年全国卷Ⅱ第33题:

图6可以用来说明,奴隶贸易( )

图6

A.是早期资本主义扩张的手段

B.促成世界殖民体系最终确立

C.导致“日不落帝国”的产生

D.因白银开采的需要达到极盛

【答案】A。本题没有出现上述关键词,要求学生通过比较16世纪到18世纪欧洲向美洲贩运奴隶数量的变化,得出正确的结论,也涉及历史比较思维能力,考查通过比较,升华历史认识,得出正确的历史结论的能力。

3.应对策略

(1)要了解题型和比较方式。知晓考查历史比较思维能力的选择题其一般的材料呈现方式。尝试寻找关键词来判断是哪一种或哪几种比较方式。如果没有关键词,或材料呈现方式雷同,也要加以关注和辨别。

(2)掌握基本的比较思维方法和步骤。先明确比较对象,再确定比较项,然后寻找异同点、特点及变化趋势,最后揭示历史规律,得出历史结论。其中,最后一步往往被忽略,而其往往成为考查的重点。

(3)多关注变化类、程度类的特殊比较题,以及通过历史比较,深化历史认识,得出正确历史结论的题目。确定好比较对象和比较项后,注意结合所学知识深入思考。重视错误,积累经验,掌握规律。

三、主观题中比较思维能力的考查与应对策略

1.主观题中历史比较思维能力的考查

近几年高考41题都会考查历史比较思维能力,或是中外关联的横向比较,或是古今贯通的纵向比较。42题涉及较少,但也绝非不涉及。而在历史选做题中,对历史比较思维能力的考查也较为常见。

从主观题的设问看,常见的比较方式有求同比较、求异比较、特点类和变化类的特殊比较等。在比较的基础上,往往重视进一步深入分析总结,即在设问中追问原因、背景、目的与作用、意义、影响等。例如,2018年全国卷Ⅰ第41题第(1)小题,设问就是:“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到明清时期乡约制度的变化,并说明乡约制度的积极作用。”2018年全国卷Ⅰ第45题第(1)小题设问:“根据材料,说明汉武帝改革前后纪年方法的区别。”2018年全国卷Ⅰ第46题第(1)小题设问:“根据材料一、二,说明中国共产党对第二次世界大战性质的不同认识。”2018年全国卷Ⅰ第47题第(1)小题设问:“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华盛顿‘中立政策’和罗斯福‘睦邻政策’基本特征的不同。”由此可以看出,历史比较思维能力的考查,在主观题中占有较高的比重,值得师生重点关注。

2.应对策略

(1)要熟悉题型,通过设问和材料,判断所考查的比较方式,并熟练运用各种比较方式的具体方法,尤其是特点类和变化类的特殊比较。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比较对象,并进行深入分析,根据题意从尽可能多的角度,如政治、经济、思想与文化、军事、外交等,多方面的进行准确地比较。

(2)重视相关的解题思路,在比较的基础上,升华历史认识。如从主观与客观、内在与外在、主要与次要等方面分析原因。从国际与国内、政治与经济、思想文化、军事、外交、历史与现实或当时与后世等方面分析背景或影响。

(3)重视语言表达技巧。描述变化或趋势时,要说明整个过程,不能漏掉“结束”等关键状态。比较思维是一种抽象思维,相应的语言表述也需要简练,因此必须严谨而准确,不能过于武断或夸张。对异同点、背景、影响的概括,既要多角度总结,尽可能全面,又要语言简洁精炼。

(4)在高考备考及日常教学中,要重视历史比较思维能力的培养与训练。任何一种思维方式的培养和形成,不可能一蹴而就。要重视时空观念这一核心素养,站在世界的角度看中国,站在中国的角度看世界,要思接千载,视通万里,通古今之变,关中外之联。教师可以通过列图表的方式,对恰当的历史现象或历史事物进行比较,深化历史认识,做出相应的历史解释。还要注意,培养时代精神,关注现实,重视历史与现实的联系。

猜你喜欢
题干选择题考查
数字算式
单项选择题狂练
创新视角下高考中关于统计的考查
创新视角下高考中关于统计的考查
数列选择题精选精练
例说速解选择题的几种有效方法
提纲挈领 拨云见日
例谈氯及其化合物的学习与考查
钒及其化合物在高考中的考查
十种妙招握在手 破解选择题无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