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的“血和生命”
——水利事业专题浅析与练习

2018-12-10 02:01河南
教学考试(高考历史) 2018年6期
关键词:水利

河南

一、时政热点

北京时间2018年8月14日早上8点45分,世界灌溉工程遗产评选的最终结果在加拿大萨斯卡通市会展中心揭晓,四川都江堰、广西灵渠、浙江姜席堰、湖北长渠4个项目全部申报成功,成功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

二、知识链接

1.中国古代史

灌溉工程 都江堰、芍陂、漕渠、白渠、龙首渠、坎儿井、木兰陂等灌溉工具 桔槔、翻车、筒车、高转筒车、风力水车等古代运河 春秋时期古江南河与邗沟、秦朝灵渠、隋代大运河、元代大运河水利著作 《水经注》《山海经》《农政全书》等涉及水利技术水利专家 管仲、郭守敬、林则徐等

中国古人发明的提水工具,动力呈现多元化,并且不断发展。桔槔是利用杠杆原理的人力提水机械。翻车最初多以人力驱动,后来出现了以风能或水能驱动的翻车。筒车以水流作为动力,风力水车是以风力作为动力。总之,提水工具的动力发展经历了从人力、畜力到水力、风力等自然能应用的不同阶段。

水利事业的主要功能:一是农田水利,主要是灌溉排水工程,建设重点呈现从北方黄河流域向南方淮河、长江和珠江流域转移的特点;二是水运交通,其中以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珠江等水系的水运网最为重要;三是减轻洪涝灾害,重点在黄河下游地区。

2.中国近现代史

由于西方列强入侵以及战乱,近代水利事业基本处于停滞状态。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中国才增添了一些近代水利工程。而在革命根据地,毛泽东提出了“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新中国成立以来,全国人民进行了大规模的水利建设,水利事业得到迅速发展,如南水北调工程、三峡水利枢纽工程、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等。毛泽东很关心水患治理,曾亲笔题词“一定要把淮河修好”。1956—1958年大搞水利建设,一方面是“大跃进”时代的产物,另一方面也透露出中国农业走向现代化的强烈愿望。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指向水利工程,将水利建设提升到关系国计民生、国家安全等重要位置。2014年12月,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正式通水,大大缓解了黄淮流域的水资源短缺问题。

3.世界史

人类文明的发展与水利事业有着密切的关系。7世纪,西班牙法典明确规定,水是土地的“血和生命”。公元前5世纪,希腊史学家希罗多德对尼罗河谷的排水工程就有记述,罗马共和国时期,瓦罗的《论农业》中规范了对排水工程的修建。而排水工程在世界上享有盛名的当属荷兰,这与其围海造田密切相关。英国借鉴荷兰经验,把洼地变成农田,并不断立法进行规范,1531年制定法律,国家直接干预排水事业,又于20世纪上半叶两次颁布国土排水法案。

人工开挖运河,古埃及已有记载。中世纪以后,在欧洲得到发展。到了近代,特别是19世纪以来,人工运河在全世界进一步推广,规模也越来越大,最著名的有基尔运河、苏伊士运河和巴拿马运河。

工业革命时期,英国人先后发明了水力纺纱机和水力织布机,极大提高了纺纱与织布效率。到1800年,英国棉纺织业基本实现了机械化。但以水力为动力的棉纺织机器受制于河流的季节变化,这就推动了瓦特改良蒸汽机的诞生。20世纪30年代,第聂伯河水电站的建成是苏联工业化的重大成就,1960年苏联建成斯大林格勒水电站。美国田纳西水利工程更是见证了罗斯福新政国家干预经济的发展。

三、针对训练

1.《史记》记载:“渠就,用注填阏之水,溉舄卤之地四万余顷,收皆亩一钟,于是关中为沃野,无凶年,秦以富强,卒并诸侯,因名曰郑国渠。”据此可知,郑国渠 ( )

A.推动陇中地区农业大发展

B.既能灌溉排涝又能改变土质

C.是秦国统一天下的决定因素

D.经济与政治效益显著

2.1845年正月,林则徐赴天山以南履勘垦地,途经吐鲁番县城,在当天日记中写道:“见沿途多土坑,询其名,曰‘卡井’,能引水横流者,由南而弱,渐引渐高,水从土中穿穴而行,诚不可思议之事!” 对“卡井”解读有误的是 ( )

A.我国出现较晚的灌溉工程

B.井深随地势坡降而改变

C.利用了天山、昆仑山的冰雪融水

D.有效地防止地表水的渗透和蒸发

3.唐代刘禹锡《机汲记》:“比竹以为畚,置于流中。中植数尺之臬,辇石以壮其趾,如建标焉。索绹以为縆,系于标垂,上属数仞之端;亘空以峻其势,如张弦焉。锻铁为器,外廉如鼎耳,内键如乐鼓,牝牡相函,转于两端,走于索上,且受汲具。”符合上述材料描述的是 ( )

A

B

C

D

4.学术界对黄河在汉代以前是否改道有不同认识。甲学者根据《汉书》认为汉以前仅有一次改道;乙学者指出《史记》中不见改道记载,故《汉书》不足凭信;丙学者以河北平原地貌变化和先秦文献载有黄河下游两条河道为据,提出黄河在汉以前曾不止一次改道。下列说法最为合理的是 ( )

A.两本史书的成书时间不同,乙学者立论可靠

B.《汉书》属官修史实更可靠,甲学者认识准确

C.丙学者立足文献和地理考辨,所论相对合理

D.三位学者的研究方法与立场都存在较大的问题

5.乾隆《新乡县志》记载,豫北辉县种水稻,“春作藉卫水以灌溉,秋收之后无复用水”,乃开挖块堤村以泄,致使新乡之地“淤湿不能犁锄,及水涸则冰胶而麦不逮种矣”。临堤两县之民聚讼不已。这段材料说明了( )

A.华北平原水稻种植较为普遍

B.水利纠纷需要政府合理作为

C.辉县民众注重农业精耕细作

D.清朝水利资源缺乏合理利用

6.罗马法规定,除去极小的水源外,一切永久性自由流动的水都是公共水资源,其使用权属于罗马公众。对什么是“永久性自由流动的水”,罗马法解释为“终年不断”。据此可知 ( )

A.一切水资源都属于公共资源

B.万民法保障了帝国民众用水

C.较大河流水权属于罗马公众

D.法律彰显罗马公民政治平等

7.1824年,英国人阿斯普丁发明了硅酸盐水泥,使土木工程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19世纪下半叶出现了钢筋混凝土,这进一步推动了轻型混凝土建筑物的发展。19世纪70年代,出现了水电站。这主要反映了 ( )

A.工业革命的科技成就集中于英国

B.科学技术的进步推动了水利建设

C.建筑材料改进提高水利工程质量

D.宽松的政治氛围激发创新积极性

8.1960年10月3日,陈云致信毛泽东说:“去年水利大军多了些,吃粮多了些,工程项目多了,这是今后应该注意的。但是,如无去年(包括“大跃进”以来)的大搞水库,今年鲁冀两省淹掉的土地不是现在的各一千多万亩,而必然是各三千多万亩。免灾所得的粮食比水利大军吃掉还多些。所以去年水利搞多了,应作为教训,但看来不宜深责。”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

A.“左”倾错误应该全盘否定

B.国民经济应按比例协调发展

C.大跃进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

D.对兴修水利的评价较为客观

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清代南京官府构建的水利体系,大致由湖泊、河流、城墙水关和沿江提圩等构成。城外积蓄大小河流水而成赤山湖和后湖,且都通过秦淮河与长江相连。进城后,秦淮河分为两支,“皆与城外各河脉络贯通,既便客货往来,兼资居民汲饮”,在水患来临时……又是不可或缺的排涝通道。为保障城内居民用水和控制城内外水位,城墙的某些地段建设有进出水关,用闸板控制启闭,依靠它们调配拉制出入城水流。此外,南京沿江分布着大量面积不一的圩田,为阻止江河入侵,保障农业生产和人身财产的安全……后因南京官府缺乏中央拨款、秦淮河淤塞、外湖逐渐被填为圩田、水关失修等原因,至道光年间,南京多次出现内涝……

——选编自徐智《清代南京水患治理研究》

问题:根据材料,指出清代南京城市水利系统的设计思路,说明其与清代社会特征的联系。

【答案详解】1.D。从材料的“收皆亩一钟”“秦以富强”,可得出郑国渠的经济效益显著。从材料“卒并诸侯”完成统一,可得出郑国渠的政治效益显著,故选择D。

2.A。根据教材,坎儿井的修建方法是借鉴了汉代的龙首渠的井渠法,后来井渠法传至西北地区,故出现较早,故A项叙述错误。

3.B。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机汲是一种利用滑轮提水的设施,从远距离高落差的地方提取河水,故B项正确。A项是戽斗,两人对立牵绳,用木桶或柳条筐,从低处戽水上岸。C项是辘轳井,D是桔槔,皆不符合题意。

4.C。单凭两书时间或者单一记载,不能定论黄河在汉代之前是否改道,还需要大量的史料的印证,排除A、B。丙学者从不同的角度、运用不同的学科进行研究,结论相对合理,故C正确。丙学者从不同的角度、运用不同的学科进行研究,研究方法不存在较大问题,故D错误。

5.B。“豫北辉县种水稻”不足以说明华北地区普遍种植水稻,局部不能代替整体,排除A。从材料中可以看出,辉县与新乡两县存在水利纠纷,而“临堤两县之民聚讼不已”要求政府合理作为,解决纠纷,故B正确。C、D不是材料主旨,排除。

6.C。“极小的水源”不是公共资源,排除A。根据题干,无法判断出时间,无法推知是罗马帝国时期,排除B。根据“除去极小的水源外”,C项正确。水资源的使用权应属于经济权利,排除D。

7.B。从题干可以看出,两次工业革命时期,正是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推动了水利建设的发展,故B正确。材料中未说明19世纪下半叶出现的钢筋混凝土是英国发明的,故排除A。题干中未提及水利工程的质量,排除C。题干没有提及宽松的政治氛围,排除D。

8.D。从题干可以看出,陈云对“大跃进”时期的兴修水利的评价,一是肯定了防洪的积极作用,二是批评兴修水利过度,消耗大量粮食,评价客观,故D项正确。“左”倾错误应否定,但不能否定这一时期的一切,排除A。B项是“大跃进”运动的深刻认识。C项题干无涉及。

9.设计思路:充分利用自然条件防范水患;治水与保障城市交通、用水及农业生产相结合。

联系:自然经济为清代的经济基础,城市水利建设以保障农业生产为目的之一;清代商品经济有一定发展,城市水利建设兼顾了商品、人员流通;清代城市化有一定发展,城市水利保障了城市生活用水;清代君主专制中央集权达到顶峰,地方政府缺乏工程经费。(8分)

猜你喜欢
水利
《海河水利》2021年总目次
水利学科两院院士知多少
为夺取双胜利提供坚实水利保障(Ⅱ)
为夺取双胜利提供坚实水利保障(Ⅰ)
水利学会
水利第二工程局
水利第一工程局
水利信息化
水利宣传
水利工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