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泽娴
摘 要:小学生的习作常常会出现言之无物、枯燥无味、千篇一律等问题,这些问题的根源大多在于学生写作思维的匮乏。本文结合陶行知“创造教育”的观点,从解放思维、挖掘思路、多元表达三个角度展开讨论,试图为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写作思维的培养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创造力 解放思维 小学习作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8)11-0136-01
陶行知先生认为,创造是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的活力,他在《创造的儿童教育》一文中说:“我们发现了儿童有创造力,认识了儿童有创造力,就必须进一步把儿童的创造力解放出来。”当下小学的习作教学,常常遇到学生不知道如何写以及写得千篇一律的现象,老师尝试着让学生去写个性化的文章,却往往难以付诸实践。因此,如何打开学生的写作思路是我们语文教师必须面对的课题。
1 解放学生思维,规避模式化教学的风险
我们在构思习作课时,往往会精心准备一篇下水文,而语文教材中也会出现范文,因为范文的研习往往是习作课的关键环节。然而,我们有没有想过我们精心策划的下水文是否存在风险呢?当我们认真解读下水文时,我们应该意识到,出现了某种问题:学生的思维仿佛在被老师带着走。出示范文难道错了吗?显然答案是否定的。错的不是精彩绝伦的范文,而是我们仅仅就着一篇范文讲了个透彻。一篇范文再怎样优秀,也只是一种写作模式与思路,而习作最大的特点正是在于它的“答案”不是唯一。
有的人可能会说,小孩子不会写,他们没有成熟的思维能力、缺乏丰富的社会阅历,因此很难独立创作,其实这样的想法未免过于片面了。陶行知说:“儿童是有创造力的,这是千千万万祖先,至少经过五十万年与环境适应斗争所获得而传下来之才能之精华”。学生在创造性思维上充满了如此巨大的潜力,我们为什么不试着去挖掘,而是在潜意识里主观地去否定?是啊!只有承认儿童创造力,才能谈得上解放儿童的创造力!
2 挖掘写作思路,引导个性化文本的诞生
既然陶行知认为儿童拥有与生俱来的创造力,那么小学生的创造力在哪里?怎么挖掘他们的创造力呢?我们在写作教学时,可以试着从陶行知“创造教育”理论中习得一些方法。
首先,解放小学生的头脑,引导他们发现独特的生活体验。在习作课上,我们要让学生明确,作文是要写自己的经历与感受,而不是人云亦云。小學生对自己的经历往往有一些固话的认识,比如有一篇习作让孩子们写“假期生活”,刚放完两个月的暑假,他们脑海中印象最深的事情就是“玩”。学生都有话要说,可写出来的内容却很相似,但其实有一些精彩的小故事和触动人心的时刻被他们忽视了,他们在看到作文题目的一瞬间,脑海中充斥着“玩”的场景,把那些美好的瞬间淹没了,所以写得千篇一律。习作课上要解放孩子的大脑,就要帮助他们去粗取精。“玩”是所有人都在经历的,但能不能“玩”得与众不同呢?能不能发现自己假期生活的独特之处?这样的引导可以帮助学生摒除对某一话题最初的简单印象,写出个性化的文章。
其次,解放小学生的嘴巴,在交流中闪现思维的火花。学生如若能说好自己的故事与感受,那写出好文章便不再遥不可及。陶行知说:“儿童应当有言论自由。”可见习作课上,学生的讨论、交流也是重要的一环了。那么,怎样让学生有话要说呢?讨论什么内容其实非常重要,我们要选取学生已有的“经验”来谈。例如写好“读后感”这一习作,我们怎样让学生有感想可说呢?可以选取一本孩子们都读过的书或者都看过的某一部影视作品来谈,学生才不会茫然不知所措。面对这些作品中的诸多人物和情节,学生们在心中已经有了自己的看法与感受,如果再加上课堂这一催化剂,大家七嘴八舌,思维的火花自然能闪现出来,学生自己的观点也在讨论中越来越清晰。
再次,解放习作课的空间,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要想让学生写得细腻、真实,习作课应该更多地走向“第一现场”。习作课的空间是无边的——写作的资源要从生活中搜集,写作的细节要回归生活本身。语文老师的教学思路也是如此。有的习作课,课前要让学生做充分的准备,比如“家乡的名人”这一习作,课前要给学生大量的时间去搜集、了解,鼓励学生去接触自己即将要写的“名人”。还有的习作课,比如“童年趣事”,要引导学生回家后和父母交流,因为童年往事很多学生已经不记得了,父母可以帮助他们回忆一些特别有意思的事情,这样学生才能有话说,而后写生动写具体。
3 搭建多元桥梁,联结思维与文本的鸿沟
有了新颖的想法还是远远不够的,如何让学生把自己的想法准确地表达出来,让思维与文本相通呢?我们首先应该先回到的范文的话题上来。范文可以指导学生,教他们怎样去写,但是教师应当注意不要把范文当成平时的课文一样细细地讲。我们可以多准备一些不同写作思路和语言风格的范文,让学生结合题目要求来说一说作者的思路,并且在其中获得启发。
在对范文讨论的基础上,我们还需要有具体的关于写作提纲的训练。写作提纲是文章的骨架,骨架漂亮了,其他方面的瑕疵也容易让人接受。每个人都要有自己的写作提纲,因为同样一个话题,每一位学生的视角不一样,要让学生想清楚要写的重点,在此基础上列出的提纲才能体现自己独特的思路。当然,我们还要试着在平时的教学中渗透写作教学。要写出好问章,仅有新颖的思路、清晰的提纲还是远远不够的,遣词造句也是不可忽视的部分。只有把习作课渗透进平时教学中的点点滴滴,学生的写作水平才能得到真正的提升。
4 结语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学生的习作就如同池中的水,不引导他们去找源头,不教会他们去把活水引过来,那学生的习作终究会成为一潭潭死水,枯燥乏味,千篇一律。让学生们具有让自己“鲜活”起来的本领,他们才能言之有物、滔滔不绝,这种对写作思维的关注和培养才是一劳永逸、良性循环的写作教学之道。
参考文献:
[1]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编.陶行知教育文选[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1.
[2]华中师范学院教育科学院研究所主编.陶行知全集 第2卷[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