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全身麻醉方法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

2018-12-08 02:16:16武立彬
中国实用医药 2018年33期
关键词:全程胆囊麻醉

武立彬

慢性胆囊炎症状较为严重, 并且治疗棘手,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治疗该病的有效方式, 创伤小、恢复快, 但除完善手术方法外, 探讨适宜的麻醉方式也对手术的顺利进行有利。手术麻醉不仅需要保证手术效果, 不同全身麻醉方法对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可能有不同的影响, 探讨不同麻醉方法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对患者十分有利, 可减轻对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 避免认知功能障碍的出现[1],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5年5月~2017年5月收治的102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全程吸入组和全凭静脉组, 每组51例。全凭静脉组中男30例, 女21例;年龄18~75岁, 平均年龄(44.2±10.3)岁。全程吸入组中男31例, 女20例;年龄18~73岁,平均年龄(43.6±9.9)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1. 2. 1 全程吸入组 患者采用全程吸入全身麻醉, 给予0.3 mg/kg依托咪酯, 4 μg/kg芬太尼, 0.6 mg/kg罗库溴铵, 对患者行麻醉诱导, 气管插管, 给予2%异氟烷全程吸入, 进行麻醉维持。

1. 2. 2 全凭静脉组 患者采用全凭静脉全身麻醉, 给予3 μg/kg芬太尼, 0.1 g/kg罗库溴铵, 0.05 mg/kg咪达唑仑,0.3 mg/kg依托咪酯, 对患者行麻醉诱导, 去氮给氧持续3 min,气管插管, 行机械通气。给予100~150 μg/kg丙泊酚, 行持续性静脉泵注 , 给予0.2~2.0 μg/(kg·min)瑞芬太尼 , 用以维持麻醉。

1. 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麻醉前及麻醉后1、3、5 d早期认知功能水平、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MMSE评分判定患者早期认知功能水平, 其中包括30项题目, 每题正确为1分, 错误或者不知道为0分, 共有7个方面,包括视空间、语言、延迟记忆、计算力、注意力、即刻记忆、地点定向力、时间定向力, 总分0~30分, 分数越高, 代表认知功能越好。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 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麻醉前后MMSE评分比较 全程吸入组患者麻醉后1、3 d MMSE评分低于本组麻醉前, 麻醉后5 d MMSE评分高于麻醉后1、3 d,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凭静脉组患者麻醉后1 d MMSE评分低于本组麻醉前, 麻醉后3、5 d MMSE评分高于麻醉后1 d,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麻醉前及麻醉后1、5 d MMSE评分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凭静脉组患者麻醉后3 d MMSE评分高于全程吸入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麻醉前后MMSE评分比较( ±s, 分)

表1 两组患者麻醉前后MMSE评分比较( ±s, 分)

注:与麻醉前比较, aP<0.05;与麻醉后1 d比较, bP<0.05;与麻醉后3 d比较, cP<0.05;与全凭静脉组比较, dP<0.05

组别 例数 麻醉前 麻醉后1 d 麻醉后3 d 麻醉后5 d全程吸入组 51 26.6±0.6 23.0±2.0a 24.3±1.8ad 26.2±1.4bc全凭静脉组 51 26.7±0.6 23.1±1.9a 26.5±1.5b 26.4±1.3b t 0.842 0.259 6.705 0.748 P>0.05 >0.05 <0.05 >0.05

2. 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全程吸入组术后发生并发症8例,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5.69%;全凭静脉组术后发生并发症5例,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9.80%。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治疗慢性胆囊炎的常用治疗方法,虽然目前腹腔镜手术较为完善, 但仍然需注意适宜的麻醉方式, 以确保手术顺利进行, 减轻对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2,3]。而现有的麻醉方式较多, 全程吸入麻醉和全凭静脉麻醉均是常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麻醉中的麻醉方法, 探讨两者对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便于麻醉师选择适宜的麻醉方式, 对患者有利。

影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全身麻醉手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因素较多, 认知功能障碍也是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4,5]。血压波动和年龄均可能对认知功能产生影响, 并且由于血氧浓度降低, 大脑内部氧气含量下降导致脑组织功能不畅, 也有诱发认知功能障碍的风险。通过调整麻醉方式, 降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 是该手术麻醉的重点之一。吸入全身麻醉是较为传统的麻醉方法, 效果显著, 但其缺点也十分明显,吸入麻醉对术后认知功能损害较为严重, 容易诱发认知功能障碍。全凭静脉麻醉以多种短小静脉麻醉药复合, 可控性高,在解决静脉麻醉药物积蓄后, 目前全凭静脉麻醉已经成为主要的麻醉方法之一[6-8]。本研究结果显示, 两组患者麻醉后1 d MMSE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并且两组患者麻醉后1 d MMSE评分均低于本组麻醉前,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说明两种麻醉方式在术后均对患者认知功能有一定的影响。全凭静脉组患者麻醉后3 d MMSE评分高于全程吸入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说明全凭静脉麻醉对患者早期认知功能影响更小。而麻醉后5 d, 患者认知功能恢复, 两组MMSE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全凭静脉麻醉对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影响更小。而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全程吸入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5.69%, 与全凭静脉组的9.8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说明患者两种麻醉方式均较为安全。

综上所述,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可能发生认知障碍, 采取不同的全身麻醉方法可能对患者早期认知功能有不同的影响, 全凭吸入麻醉对患者术后认知功能影响较小, 对患者更为有利。

猜你喜欢
全程胆囊麻醉
《麻醉安全与质控》编委会
全程“录像”,写观察日记
全程管控在机电工程设备安装的实施
地氟烷麻醉期间致Q-T间期延长一例
云南医药(2020年5期)2020-10-27 01:38:14
小儿麻醉为什么要慎之慎
胆囊切除术后胆囊残株内钛夹超声误诊结石1例
胆囊切除术中经胆囊管胆道造影的临床意义
骶管麻醉复合丙泊酚全身麻醉在小儿麻醉中的应用
哈尔滨医药(2015年5期)2015-12-01 03:58:10
手工制鞋全程LOOK
Coco薇(2015年1期)2015-08-13 02:22:23
全程监控的更多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