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林云?刘继华
摘要: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国内的很多优秀影视作品在不断地向外传播。国产古装电视剧《甄嬛传》在中国受到广泛的欢迎和认同,但经过字幕翻译后的版本却在美国受到冷落,其中最大的原因是中美之间的文化差异。由此可知,影视字幕翻译中最大的挑战就是文化因素的处理。本文对美版《甄嬛传》的字幕翻译进行研究,探索其中蕴含的文化因素处理,并通过归化与异化翻译策略对六个类别的字幕翻译提出改正建议,为古装电视剧的出口字幕翻译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翻译;文化因素;影视字幕;《甄嬛传》
1.引言
1.1出口电视剧字幕翻译概况
国产电视剧的海外传播最主要的困难就是语言屏障,打破该屏障的主要手段包括翻译配音和字幕翻译。相比较失去原音且费时费力的配音来说,字幕翻译是国产电视剧进行海外传播的热潮。目前,国内的字幕翻译主要分为两种形式。第一种是字幕组自发制作各种语言版本的字幕。字幕组是一种对电视剧有共同兴趣的用户组成的网络社群。由于是非专业人士自發自愿进行的字幕翻译,或多或少有一些错误,容易出现劣质的译文。第二种是由国家机构和影视公司等组织内部翻译人员进行的专业译制。虽然这种形式的专业性很高而且效果显著,但投入较大且产量较低。[1]
1.2中国出口电视剧字幕正确翻译的重要性
中国出口到国外的电视剧,不仅有语言上的差异,还有文化上的差异。因此电视剧字幕的正确翻译是非常重要的。字幕的正确翻译不仅要考虑到语言上的转换,还要考虑到如何翻译才能有益于文化之间的传播和呼应。在一个国家里,不懂外语的观众占了极大部分,他们只能通过字幕进行观看和理解原声的影视作品。字幕翻译出现错误,会直接导致国外观众不能理解或者错误理解原有的意思,从而影响观众对该影视作品的观感和反响。[2]
2.美国版电视剧《甄嬛传》字幕翻译研究评述与归化、异化翻译策略
2.1美国版电视剧《甄嬛传》字幕翻译文化因素研究评述
随着国际经济文化的发展,影视翻译在国内翻译界受到了广泛的关注。2005年之前,关于字幕英译的研究不多。2005年之后,此类文章虽一直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但是要使我国的影视翻译体系更加完善还需要投入更多的科研精力。而在影视翻译研究中,中国古装影视剧所占比例相对较少,而其中关于美国版电视剧《甄嬛传》的字幕翻译文化方面的研究也不是很多。[3]
根据笔者在中国知网查询,在2014年到2018年间,与美版《甄嬛传》字幕翻译相关的论文共计24篇,其中关于文化方面的研究共计10篇,主要分为三类。第一类从功能理论来进行研究,其中包括功能对等论和功能目的论,主要有丁伟的《功能主义目的论视角下美版<甄嬛传>的字幕翻译》(2016)[4]、杨娇的《目的论视角下美版<甄嬛传>的字幕英译探析》(2017)[5]等。他们的研究将功能理论应用于分析以及探讨美版《甄嬛传》的字幕翻译,在这些理论的指导下,进行定性分析,比如根据目的原则、忠实原则和连贯原则的研究。他们的研究成果还包括提供大概的翻译策略,比如说异化与归化策略。第二类是生态翻译学视角下对《甄嬛传》的字幕英译的解读,主要有袁春波的《生态翻译学视域下美版<甄嬛传>的字幕翻译》(2017)[6]等,他们提出“运用生态翻译学中的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三维转换”的翻译方法,分析了电视剧《甄嬛传》字幕翻译中的成功和失败之处。他们的分析结果表明“译者在翻译时需要保持原语和译语之间的语言生态、文化生态和交际生态的协调平衡”。第三类是从认知突显原则来研究美版《甄嬛传》字幕翻译中的文化缺省现象,比如说陈明惠的《认知突显原则与字幕翻译中的文化缺省——以美版<甄嬛传>为例》(2017)[7]。在他们的研究中指出“突显原则从认知层面为翻译中文化缺省的处理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以及在美版《甄嬛传》字幕英译时,给译者提供合适的方法,辨别并表达出各自的主要认知,通过有效处理文化信息,帮助外国观众尽可能地理解完整正确的剧情。
但是,其中关于美国版电视剧《甄嬛传》字幕翻译的文化因素处理评析及具体的归化异化策略指导的研究却有待补充。
2.2归化、异化翻译策略
美国著名翻译理论学家Lawrence Venuti于1995年在《译者的隐身》中提出归化与异化这对翻译术语。
作为两种翻译策略,归化和异化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相辅相成的,绝对的归化和绝对的异化都是不存在的。在翻译实践中,译者应根据具体的语言特点、目的、民族文化等恰当运用两种策略,从而获得具体的、动态的统一。[8]
2.2.1归化
归化就是把源语本土化,以目的语或者译文读者为归宿,采取目的语读者所习惯的表达方式来传达原文所要表达的内容。归化翻译要求译者向目的语读者靠拢,译者必须像本国作者那样表达,原作者要是想和读者直接对话,译作就必须变成地道的本国语言。归化翻译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译文,增强译文的可读性和欣赏性。[8]
2.2.2异化
异化就是“译者尽可能不去打扰作者,让读者向作者靠拢”(Lawrence Venuti,1997:148)。在翻译上就是迁就偏向于外来文化的语言特点,吸纳外语表达方式,要求译者向作者靠拢,采取作者所使用的其源语的表达方式,来传达原文的内容,即以源语的文化为归宿。使用异化策略的目的在于考虑民族文化的差异性,保存和反映异域民族特征和语言风格特色,为译文读者保留异国情调。[8]
3.美国版电视剧《甄嬛传》字幕翻译文化因素处理评析
3.1文化缺失导致的《甄嬛传》字幕翻译错误分析及改正建议
3.1.1宫殿翻译错误分析及改正建议
在电视剧《甄嬛传》中,后宫中有很多宫殿,一些有特定功能的宫殿是比较容易直接译出其实际意思的,比如:慎邢司、冷宫等[9]。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名字是有内在寓意的宫殿,这些在译文中就很难表达出它们的寓意。
示例:寿康宫(译文:Shoukang Palace)
在《甄嬛传》中,寿康宫是皇帝的额娘-皇太后的住所。“寿康”二字则是包含着望皇太后长寿百岁、福寿安康的寓意。而在翻译的字幕中,仅仅只是音译成“Shoukang”二字,在此过程中,已经丢失了原有的寓意。在没有词汇适合使用归化策略的情况下,为了有助于外语观众便于理解其中内涵,不妨依旧采用音译的“Shoukang”,但同时在首次出现“寿康宫”标识的时候,在屏幕上方加上简短注释:“Shoukang:Health and Longevity”。
3.1.2妃嫔位分翻译错误分析及改正建议
在《甄嬛传》的字幕翻译中,在妃嫔位分方面处理也并不是很恰当。比如“华妃”为“Consort Hua”;“贞嫔”为“Concubine Zhen”;“康常在”为“Attendant Kang”等。其实对于外语观众来说,通过这样的翻译,他们并不能理解其中表示的位分高低关系。笔者认为可以用异化策略下的音译来翻译位分的同时加上简短注释[7],更有助于观众理解,具体如下:皇贵妃:Huangguifei(First Rank Concubine);贵妃:Guifei(Second Rank Concubine);妃:Fei(Third Rank Concubine);嫔:Pin(Fourth Rank Concubine);贵人:Guiren(Fifth Rank Concubine);常在:Changzai(Sixth Rank Concubine);答应:Daying(Seventh Rank Concubine);官女子:Guannvzi(Eighth Rank Concubine)
3.2文化含义不同导致的《甄嬛传》字幕翻译错误分析及改正建议
3.2.1植物字幕翻译错误分析及改正建议
历史背景以及文化背景不同,可能会导致同一种事物在不同国家之间的文化含义不同。而文化含义不同也是字幕翻译中的巨大挑战之一。在《甄嬛传》这部电视剧里,为了让外语观众能够正确理解文化含义,关于植物的字幕正确翻译也是至关重要的。
示例:牡丹(译文:peony)
在《甄嬛传》中,牡丹是皇后的住所特定的花种,因为在中国文化中牡丹是国花,是用来象征皇后地位雍容华贵的[10]。但是在西方文化中,牡丹并没有这层蕴意。如果不对其译文加以注释,外语观众仅仅通过“peony”这个单词,并不能够理解它在皇后宫中出现的含义。笔者认为不妨加上注释性字幕:“peony:dignified and noble”。
3.2.2颜色字幕翻译错误分析及改正建议
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其中当然包括一些颜色的特定含义,尤其是在还是封建社会的清朝后宫,颜色的含义显得尤其重要。
示例:黄色(明黄色)
在看《甄嬛传》的过程中,可以发现当里面的妃嫔地位发生变化的时候,她们的衣着颜色也会随之改变。代表在后宫女性中地位极高的颜色是明黄色——最接近皇上所使用的正黄色的颜色。可以穿这种颜色服饰的只有太后、皇后以及相当于副后的皇贵妃[10],因为黄色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象征著威严以及富贵。
在西方文化中,黄色在带有深意时,含有的意思为背叛、嫉妒、庸俗和猜疑。根据《圣经》记载,背叛耶稣的犹大常常穿的就是黄色的衣服。为了避免外语观众有错误的理解,当皇后出现时,可以在影片上方加上注释:“yellow:dignified”。
3.3文化差异导致的《甄嬛传》字幕翻译错误分析及改正建议
3.3.1人物自我称谓字幕翻译错误分析及改正建议
中国和美国的历史进程是完全不同的,所以在中国清朝宫廷里的人物称谓,在英语中并没有相应的词汇,甚至也没有针对性的解释,从而导致了其不可译的现象。
例1:奴婢不清楚。(译文:I dont know.)
例2:依臣妾之见,唯有重刑拷打必有收获。(译文:I dare say the truth will emerge through excruciating torture.)
例3:朕得有个好法子以备不虞。(译文:We must devise a way to be prepared for any contingency.)
处于中国封建社会的清朝,有非常森严的等级制度以及儒家传统文化的尊卑礼仪,而这些东西在《甄嬛传》的人物自我称谓上表现得非常明显。从秦朝统一六国开始,“朕”就是专属于皇帝的自称,显示了皇帝一人独尊的天子地位。同时,为了凸显皇帝的无上庄严,宫廷中的其他角色就需要以自称来展现对皇帝的臣服之心,后宫嫔妃自称“臣妾”,宫女自称“奴婢”,太监侍卫等自称“奴才”。[11]
从例1、例2,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奴婢”、“臣妾”都翻译成了第一人称“I(我)”,完全失去了对君上那种臣服之心,反而显得地位几乎平等。在例3中,“朕”则是译成了“we(我们)”,把天子之尊的皇帝和底下的臣子下人概括在一起,丝毫没有把皇帝的威严体现出来[11]。这些译文偏向于采用归化翻译策略,将译文本土化,但未能体现等级。其实,英语中经常用第三人称来体现自己的地位,这里的翻译不妨借鉴,如将“奴婢”、“臣妾”译为“I your servant”将“朕”译为“the Emperor”等。
3.3.2诗词歌赋字幕翻译错误分析及改正建议
诗词歌赋是对中国传统文学中韵文、骈文的概称,有严格的格律和体式,比如押韵、对偶等规则。因此,诗词歌赋也是台词翻译时会遇到的一大难题,可以通过采用归化的翻译策略,用英语表达出原文想要表达的情感或者渲染的氛围即可。
示例: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译文:Dance slightly like a startled wild goose.Move gracefully like a soaring dragon.)
“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这句话出自曹植的《洛神赋》。在《洛神赋》中,用这句话来描绘洛神的美态,再后来则用来形容女子身轻如燕的优美之姿。在剧中用来形容甄嬛跳惊鸿舞时的舞姿轻盈优雅。译者把原意为翩然若惊飞的鸿雁的“惊鸿”二字译成“a startled wild goose”,意为“受惊的野雁”,丝毫没有表达出原先的意境。在西方文化中,有名为天鹅舞的舞种,天鹅的引申含义就是用来形容体态轻盈的舞姿,所以可以将鸿雁替换为天鹅。后半句中的“龙”直接翻译成“dragon”,也会引起误解。因为在西方文化中,龙是一种怪兽,象征着邪恶[12]。我们可以译成“Chinese dragon”,避免误解。译文不妨改为:“Dance gracefully like an elegant swan.Move majestically like a Chinese dragon”。
4.结语
本文通过分类分析美版《甄嬛传》的字幕翻译对其进行研究,探索其中蕴含的文化因素处理,并通过归化与异化翻译策略的方法对六个类别的字幕翻译提出改正建议。笔者根据示例的具体情况,选择归化或者异化来改成直译法、意译法或进行简短注释,为古装电视剧的出口字幕翻译提供新的参考和借鉴。
参考文献:
[1]吴伟超.浅析国产电视剧海外传播现状[J].对外传播,2018 (1):35-37.
[2]徐韬.近十年零翻译研究综述[J].学园,2014 (11):34-35
[3]卢炳群.字幕翻译现状与指责[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02 (9):83-87.
[4]丁伟.功能主义目的论视角下美版<甄嬛传>的字幕翻译[J].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16 (6):141-144.
[5]杨娇.目的论视角下美版<甄嬛传>的字幕英译探析[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7 (4):120-123.
[6]袁春波.生态翻译学视域下美版<甄嬛传>的字幕翻译[J].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2017 (5):103-107.
[7]陈明惠.认知突显原则与字幕翻译中的文化缺省——以美版<甄嬛传>为例[J].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 (4):26-30.
[8]Venuti,Lawrence.The Translators Invisibility A History of Translation[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4.
[9]安慧,張白桦.美版《甄嬛传》字幕翻译的得与失[J].集宁师范学院学报,2016 (5):90-94.
[10]赖银平.文化差异下影视作品台词翻译策略——以美版《甄嬛传》为例[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5 (7):63-64.
[11]张思熠.浅析美版《甄嬛传》遭受冷遇的人物称谓翻译之失[J].海外英语,2017 (19):116-118.
[12]雷香花.形意结合 中英文化兼顾——美版《甄嬛传》字幕翻译商榷[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 (7):97-100.
作者简介:
黄林云,女,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在读本科生;
刘继华,男,博士,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英美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