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评《竹林中》

2018-12-07 01:42刘诚儒
神州·下旬刊 2018年11期
关键词:罗生门人性利益

刘诚儒

摘要:生活在现实之中的人,总是难逃欲望的魔掌。在探索世界的过程中,人们逐渐了解世界。但随着对世界了解的深入,人们心中的欲望也变得越来越多,逐渐的,人们在物欲横流的世界中迷失了本性。芥川龙之介的《竹林中》,是一本备受关注的小说,从面世至今一直被诸多专家学者研读、解析。许多人在这本书里面看见了缺失的人性,也有很多人说,《竹林中》的每一个人物,都是一类人的缩影。笔者通过分析《竹林中》的一些情节设定,深入剖析小说主旨,以期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作品、解读人性。

关键词:人性;利益;罗生门

20世纪50年代,日本导演黑泽明的一部《罗生门》让很多人陷入了惶恐,在纠结与慌乱之中,人们对人性也逐渐有了一个深入的认识。一直以来,大家都错误地认为电影《罗生门》就是改编自芥川龙之介的书籍《罗生门》,其实电影只是借用了《罗生门》中的一个场景,也就是贯穿在电影里面的那个刻有“罗生门”的场景,除此之外,别无他物。但从电影的内容和情节来看,电影《罗生门》主要改编自芥川龙之介的小说《竹林中》,也就是说,整部电影的脉络都是从《竹林中》伸展而来。[1]所以说,要想更好的了解《罗生门》这部电影,首先要看的就是芥川龙之介的《竹林中》。

作为传统的东方文学,芥川龙之介在作品之中首先对事件的开篇做了一些悬疑处理,而正是这种蒙纱式的写法,让许多常看西方小说的人感到疑惑。大多数读者认为,《竹林中》并不是一本完整的小说,而是一篇无头故事般的碎片文章。这主要是因为《竹林中》本身就是一部极具黑暗色彩的小说,其主要意图是通过一个故事来阐释相应的哲理,也正因如此,《竹林中》被广为流传,经久不衰。

与传统故事不同的是,《竹林中》没有故事背景,所有的情结铺陈在一片简单的竹林,故事情节之间也没有很强的逻辑关联。但随着情节的递进,读者会慢慢发觉它们之间的联系。这种情节安排其实与人类的行为十分相似,每一个念头都会引发一种行为,而念头与行为的产生,本就没有逻辑可言。书中的主要人物多襄丸是一个强盗,在一个偶然的时间,看见了坐在桃花马上带面纱的女人,也就是武士金泽武弘的妻子。微风吹过,面纱轻轻飞起,一瞬间,多襄丸就爱上了这个女人,邪念一旦产生,接下来的事情就开始偏离伦理,也就是案件发生的过程了。[2]金泽武弘是一名武士,他戴着长刀和弓箭,看上去威武不凡,但是和多襄丸进行一番打斗之后,金泽武弘竟然不敌,反被绑架。一名武士和强盗的斗争,竟然是以强盗的大获全胜而告终,这实是一种反常规,也是《竹林中》的第一点不凡。

人物作为整个故事的核心,《竹林中》在出场人物的安排上也巧妙地把情节穿插了进去。开头的几个人的谈话,然后复现案件发生的过程,通过几名知情人士的不同讲述,从更多的方面分析金泽武弘和妻子之间的关系、妻子和多襄丸之间的关系、金泽武弘和多襄丸之间的关系。尽管每个人的供词都有些出入,甚至在动机方面,大家的供词大相径庭,但是这一切已经改变不了武士已经死亡的事实。妻子不知所踪,现在能找到的只有多襄丸,那么凶手也就毋庸置疑了。这种情节设定虽然比较荒唐,但是却非常合理,以正常人的思维来判断,多襄丸就是凶手,而且多襄丸对犯罪事实供认不讳。[3]以常理来看,案件至此就可以结束,但作者却并没有直接下定论,而是留给读者更多的想象空间。凶手究竟是不是强盗多襄丸?这是芥川龙之介为读者留下的一个谜题,也是《竹林中》的第二个不凡点。

每一本小说都会告诉读者一个或多个明确的观点,即便是悬疑小说也会给人充分的思维线索,但《竹林中》偏偏不是那般平庸的作品。它提供给读者一个看似正确的答案,再给读者一些漏洞,让所有看书的人自行弥补,这简直就是一个天大的创意。我们可以根据书里的情节进行很多的推算。[4]假如金泽武弘并非死于他杀?假如是路人杀害了金泽武弘?或者说多襄丸的认罪其实是顶罪?这些事情都已经无法再核实,正如“一千个人心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般,每个人对《竹林中》也能有自己的看法,这便是《竹林中》的第三个不凡点。

一部好的作品总能在吸引人看完作品之后又给人以无限的沉思。毫无疑问,《竹林中》便是这样的一部作品。芥川龙之介将《竹林中》作为一本叙事小说去完成,所以在这部作品中,充斥着浓浓的存在主义色彩,而在人物陈述案件和案件场景还原这方面,芥川龙之介也是将意识流展现的淋漓尽致。这种创新的写作手法确实也达到了非常不错的效果,喜欢看断案小说的读者看见了里面来回穿插的情结和剧情,被浓烈悬疑色彩深深吸引;而喜欢看一些哲理性文章的读者在这些写实性非常强的文字里面也能悟出不一样的道理。尽管《竹林中》采用平实的语言进行叙述,但作品中所采用的很多文字亦值得推敲。

人性的阴暗与丑恶在《竹林中》被诠释的淋漓尽致,芥川龙之介把一本小说提升到人性的层次,通过剧情给读者展示了一个真实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已经发生的事情成为了既定事实,而自私的人们总是希望用自己的拙劣演技改变过往,结果欲盖弥彰。想要更好的生存下去,宽恕和原谅是最好的方式。[5]在书的结尾,樵夫想要领养孩子,和尚说“谢谢你,让我可以选择重新相信人!”,这又是对小说的一次升华,写了很多的恶性,最终却把一个自私贪婪的人的善良面引出来,這是对当前社会人心的一次重新考量。人本来就没有善恶之分,立场不同、思考角度不同、需求不同都会造成一个人的行为方式和大众不同,而这之间,并没有本质差别,换句话说,人人都有自私的权利,但论罪定型的标准主要在于大家是否愿意宽恕。

芥川龙之介所著的《竹林中》,篇幅并不算很长,写作技巧方面也和许多大家相差甚远,但书中蕴含的哲理以及对人性的思考绝对是当代很多作品都无法企及的。一部《竹林中》看完,最大的感触就是想要对自己过往的罪责进行悔过,“给自己一个善良下去的理由”,相信这也是很多人的相同感触,谁都希望自己以一个善良人的身份存活在这个世界,谁都想自己的所有行为被世界宽恕。

参考文献:

[1]孙立春,赵世欣.《<竹林中>的后现代主义显征》.重庆:重庆邮电大学报,第19卷第4期

[2]戴桂玉、李智.《后现代主义语境中的非后现代性》.浙江: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

[3]芥川龙之介.《竹林中》.

[4]沈文慧.穿越叙事的迷雾——芥川龙之介《竹林中》解读[J].外国文学,2007 (3):101.

[5]李治.解读芥川龙之介的小说《竹林中》[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4 (2):19.

猜你喜欢
罗生门人性利益
屠龙者终成恶龙
回音壁:这篇文我很喜欢
“狗通人性”等十一则
逼近人性
“学习”反人性吗
I Love You, Dear China
产妇自杀的“罗生门”
罗生门下的人性丑恶——解析电影《罗生门》
电影《罗生门》的素材考察
汪建中“股市黑嘴”利益链的终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