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艳萍
(蛟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吉林 蛟河 132500)
高血压病属于心脑血管疾病中常见的一种(慢性疾病),其主要是体循环动脉血压出现增高,如果不能够及时采取科学的措施进行干预,还极易对其肾脏等多个器官造成器质性损伤[1-3]。为分析对其生活方式进行健康教育干预的效果,本文选择特定时间到我科就诊的高血压病患者开展研究,报告如下。
择取在2016年8月至2018年6月我们慢病科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的87例高血压病患者进行调查,随机划分为44例甲组、43例乙组。甲组中男性、女性例数之比为24:20,年龄45~78岁,平均(58.43±6.43)岁;乙组中男性、女性例数之比为24:19,年龄46~78岁,平均(58.45±6.44)岁。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组间各项基线资料经对比分析(P>0.05)。
予以甲组进行常规护理:讲解疾病相关知识,指导如何正确的服用药物,告知在饮食方面应当注意的事项等。
乙组在甲组基础上进行健康教育干预:①由于高血压病属于慢性疾病,患者长时间饱受疾病折磨,其内心大多会存在焦虑、悲观等负面情绪,因此护理人员需要向其及家属讲解高血压疾病的发病机制、注意事项、治疗方式等,在讲解的时候还要结合患者的理解能力等,选择最为合适的方式进行,在交流过程中找寻到导致出现负面情绪的症结,然后给予疏导与缓解[4]。②在饮食方面,需要嘱咐其控制对脂肪、盐等的摄入量,确保每日均衡膳食,从而帮助控制血压以及改善钠水潴留现象,嘱咐在生活中多食新鲜蔬果,增强机体抵抗力以及减轻对心、肾脏等带来的负担[5]。③在运动方面,需要告知其进行积极运动的好处,然后结合自身机体情况指导进行慢跑、散步、打太极等运动,在此过程中更需要遵循循序渐进的运动原则,且需要有护理人员或者家属陪伴在旁。④在药物方面,讲解药物的使用方式以及使用剂量、服用后可能会出现的不良反应,并告知如果出现恶心呕吐等不良现象的时候,需要即刻汇报,便于进行对症处理。⑤需为其讲解在家休养的时候应当注意的事项,并为其制定相应的自护方案,嘱咐定期到医院复诊,以及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以及生活习惯等。
统计干预前后血压指标水平以及疾病管理相关指标情况,并进行评价与对比分析。
计量资料、计数资料数据均纳入到选择SPSS 19.0分析,分别进行t与χ2比较,差异显著时P<0.05。
乙组疾病管理相关指标情况显著优于甲组(P<0.05),详见表1。
表1 疾病相关指标对比[n(%)]
干预前,组间比较舒张压以及收缩压指标水平(P>0.05);干预后,乙组血压指标水平显著优于甲组(P<0.05),详见表2。
表2 干预前后血压指标水平对比(±s)
表2 干预前后血压指标水平对比(±s)
组别 例数 收缩压(mmHg) 舒张压(mmHg)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甲组 44 152.36±6.46141.03±9.8695.89±4.3988.65±5.43乙组 43 152.38±6.50120.02±6.3395.90±4.4171.68±5.41 t 0.014 11.797 0.011 14.601 P 0.989 0.001 0.992 0.001
高血压病是一种慢性疾病,如果患者长时间处于血压过高的状态下还可能对多个靶器官的正常功能造成损伤,此外还容易引发出现较多的并发症,严重影响其生命健康[6]。在治疗过程中也需要为其给予护理措施干预,帮助提升对疾病进行有效管理的水平,经过常规护理干预之后,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增加对疾病以及治疗等方面的了解程度,但是其在生活方式等方面的习惯仍然较差,而且没有对疾病引起足够的重视等,尤其是老年患者,其一些固执的观念很难被改变,所以更加需要对其进行健康教育干预,帮助提高疾病管理能力,更好地控制血压指标水平,以及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7-8]。首先通过在心理干预工作中讲解疾病相关知识、发病机制等,便于能够正确看待疾病,从而主动配合治疗与护理工作;在饮食方面为其讲解合理饮食的重要性,以及控制血压的好处等,便于能够对均衡膳食引起足够重视,从而主动参与其中,发挥主观能动性;在用药方面,讲解药物的正确使用方式以及剂量、可能会出现的不良反应等,便于若服药后出现能够从容面对,并及时汇报医生进行对症处理;在运动方面则是根据其自身情况,并告知积极运动的好处等,帮助增强机体抵抗力等,从而有效促进康复等[9-10]。
本研究结果显示,乙组血压指标水平以及疾病管理相关指标情况均显著优于甲组,差异显著,提示对高血压病患者生活方式应用健康教育干预后的效果理想。
综上所述,在临床中对高血压病患者生活方式进行健康教育干预后,能够帮助其更好地控制血压指标水平,并确保疾病管理的效果,应当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