朴松旭
(吉林延边肿瘤医院,吉林 延边 133000)
血液样本是检验科最常见的生物样本之一,其检测结果对临床诊疗有重要的指导意义[1-2]。重视加强检验科的血液检测工作,对获取准确的检测数据并指导临床诊疗均至关重要。但在实际工作中,血液检测工作极易受到各种因素影响而出现结果不准确的情况。为避免这一问题,保障血液检测质量,本组课题对50份误差样本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同时制定对策防范,现总结如下。
本组实验课题采集的50份误差样本来自我院检验科,患者检测时间为2017年3月至2018年8月,其中男性27例,女性23例,年龄28~54岁,平均(37.8±3.2)岁。
检索病例资料信息,从血液样本的采集前后、送检过程、检测过程等环节着手,分析导致50份血液样本出现误差的因素。50份样本均根据常规检验标准进行检测,样本3500r/min离心15min,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TBA-40FR型)检测,并在发现检测结果不准确时第一时间向相关科室反馈,由检验科、相关科室工作人员共同讨论,寻找造成检测结果不准确的原因。
50份误差样本中,因患者自身问题造成检测结果不准确有27份,占比54.0%(27/50);其次为样本采集问题、样本检测问题,各有14份和6份,占比28.0%(14/50)和12.0%(6/50);余者3份为样本送检问题,占比6.0%(3/50),具体见表1。
多项研究表明,临床检验过程中,造成检测结果不准确的原因多与患者自身问题有关,如患者处于月经期采血、未按规定空腹采血等,均可能影响血液检测结果[3-4]。本组课题发现,50份不合格样本中,有27份是因患者自身问题造成,占比54.0%。对于此类问题的防范,应加强对患者采血前的教育,嘱患者在采血前严格遵医嘱禁食8~12h,严禁剧烈运动,并询问患者是否处于月经期,尽量避免在月经期行血液检测,以免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有资料显示,体位是影响血液检测结果准确性的主要因素之一,可能导致28项生化指标(尤其是与蛋白质相关指标)的测定结果不准确[5]。在仰卧体位下采血,血浆中胆红素(TBIL)、钙元素(Ca)等水平均低于站立位采血[6],故采血过程中,工作人员需指导患者采取合适的体位。并且,采血部位的选择不同,对血液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也有很大的影响。如在输液侧上肢采血,血液中的电解质会出现较明显的改变[7],为避免造成这一问题,采血人员需优先选择对侧上肢进行采样。此外,采血人员技术不娴熟,如定针与落针不准确、反复穿刺等也可影响检测结果,对此也需引起警惕。本组课题中,由于样本采集问题所致误差共14份,占比28.0%,与采血人员技术不够娴熟有关,从而造成采血时间过长、采血量过少。
表1 50份误差样本的影响因素分布情况(n, %)
样本在检测过程中,抗凝管使用不当、检测不及时等也可增大误差,导致检测结果失真[8]。本组50份不合格样本中,因上述问题引起者占12.0%。实际工作中,工作人员应充分考虑患者的实际需要、生化检测仪的实际效能等各种因素,并合理评估血液样本的相关指标,以尽可能确保样本的检测精确性。检测仪器应定期维护、校准与及时维修,对不同类型血液样本需分类检测,并详细了解不同样本的存放时间及对存放与检测条件的要求[9]。
血液样本在采集后未及时送检,往往会加大检测结果的误差[10-11]。本组课题中,由样本送检问题造成检测结果不准确者相对较少,送检时间过长仅占2.0%,但仍不容忽视。并且,送检过程中未合理保护样本,样本发生震荡或长时间受到阳光照射,也可能影响检测结果。本组有2份样本送检时震荡而造成检测结果不准确,为避免再次发生该类问题,应定期加强对送检人员的培训与考核,使其明确送检环节的各项操作与注意事项,以确保样本在采集后能够及时、妥善送检。对于不合格样本,应考虑重新采样,以保证为临床诊疗提供的参考数据的准确、真实。
综上所述,临床上有多种因素可对血液的检测结果产生影响,应对各环节的操作加以规范,以保障血液检测数据的准确性,指导临床合理诊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