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
在高三复习阶段要围绕《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中的要求复习相关知识点,但复习若是照本宣科,重复讲解,上成“再版新课”,就达不到全面、系统、扎实、灵活的复习目标。一轮复习的好坏直接决定高考的成败。那么如何进行有效的一轮复习呢?下面笔者就一轮复习中的复习课步骤进行浅谈。
通过运用习题或资料分析创设新情境,从而检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和理解情况,进一步夯实基础知识。
【例问1】“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的复习中,创设新的情境(提问):应用酶的知识,分析某种加酶洗衣粉使用说明中的内容是否有效并说明理由。
附:使用方法说明
1.用温水溶液浸泡,但不能超过50℃ 。
2.不能用于羊毛与丝织品的洗涤。
3.注意保质期。
4.对特别脏的衣物或水质较硬的地区,可以减少浸泡用水量并适当延长浸泡时间。
【分析】面对这些与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首先,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能很快就被激发;其次,以此情景教师引导学生紧扣知识点(酶的作用、本质与特性),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行针对性复习,实现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查漏补缺。
具体如下:使用方法说明1中说明酶所催化的化学反应一般是在比较温和的条件下进行的,在最适温度条件下,酶的活性最高。进而引导学生复习实验“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过酸、过碱或温度过高,会使酶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使酶永久失活等基础知识。使用方法说明2中羊毛与丝织品的主要成分都是蛋白质,故而不能用该加酶洗衣粉洗涤。可联想到酶的本质: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使用方法说明3、4可以联想到影响酶活性的因素:酶浓度、底物浓度、储存时间等,进而复习该内容。
注意:复习课要以教材为基础,构建章节知识体系,一定要处理好教材与复习资料的关系,要把大部分精力回归到教材上来,打好基础,跳出题海。在此基础上,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重视教材中的插图,插图是直观的理解知识点的各种模型(物理、数学、概念)。如人教版必修1教材第85页酶活性受温度影响示意图;在教材中,掌握学科交叉和相关信息对于知识理解、知识的应用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如:人教版必修1教材第83页,作为学生必须了解的知识进行考查。科学·技术·社会会增加“新”知识,进一步拓展知识面。如人教版必修1第87页酶为生活添姿彩。
【例问2】与酶特性有关的曲线分析——思考:图1中甲、乙、丙曲线分别说明了什么?
图1
【答案】(1)甲、乙曲线表明:①在一定温度(pH)范围内,随温度(pH)的升高,酶的催化作用增强,超过这一范围,酶的催化作用逐渐减弱。②过酸、过碱、高温都会使酶失活;而低温只是抑制酶的活性,酶分子结构未被破坏,温度升高可恢复活性。
(2)从丙图可以看出:反应溶液pH的变化不影响酶作用的最适温度。
【例问3】与酶特性有关的曲线分析——思考:图2中的曲线说明了什么?
图2
【参考答案】(1)酶具有催化作用,和无机催化剂一样可加快反应速率;
(2)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的催化效率更高,具有高效性;
(3)酶只能缩短达到化学平衡所需的时间,但不改变化学反应的平衡点。
【拓展和延伸1】列表比较酶与激素的区别(如表1);用图示表示出蛋白质、脂质、 RNA、酶、激素、维生素的关系(如图3)。
表1
图3
【拓展和延伸2】抑制剂对酶的影响(如图4)
图4 抑制剂对酶的影响
【建立知识体系】通过横向和纵向统摄整理,使零散的知识有序地储存,使之系统化、结构化(如图5)。
图5 酶的知识体系
【例1】下列关于酶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用蛋白酶去除大肠杆菌核糖体的蛋白质,处理后的核糖体仍可催化氨基酸的脱水缩合反应。由此可推测核糖体中能催化该反应的物质是RNA
B.唾液淀粉酶催化反应的最适温度和保存温度是37℃
C.由活细胞产生的酶在生物体外没有催化活性
D.低温能降低酶活性的原因是其破坏了酶的空间结构
【试题分析】通过题目给出的信息,可以发现这道试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核糖体由蛋白质和RNA组成。用蛋白酶去除大肠杆菌核糖体的蛋白质后,剩余部分为RNA,处理后的核糖体仍可催化氨基酸的脱水缩合反应,说明核糖体中能催化该反应的物质是RNA,A正确;唾液淀粉酶的最适温度是37℃,但酶在低温环境中保存(低温环境,酶的活性很低,其空间结构稳定),B、D错误;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既可以在生物体内发挥作用,也能在生物体外发挥作用,只要给予适宜的温度和pH,活细胞产生的酶在生物体外仍然有催化活性,C错误。
此时,教师还要引导学生把DNA聚合酶、RNA聚合酶、限制酶、DNA连接酶、TaqDNA聚合酶、核酸水解酶(DNA酶、RNA酶)、各种消化酶(淀粉酶、蛋白酶、脂肪酶)、细胞工程工具酶(纤维素酶、果胶酶、胰蛋白酶)等知识有机地“串联”成知识串,“并联”成知识网。
【答案】A
【例2】将A、B两种物质混合,T1时加入酶C。如图为最适温度下A、B浓度的变化曲线。叙述错误的是( )
A.酶C降低了A生成B这一反应的活化能
B.该体系中酶促反应速率先快后慢
C.T2后B增加缓慢是酶活性降低导致的
D.适当降低反应温度,T2值增大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酶的相关知识,要求学生正确分析曲线图,根据A物质减少、B物质增加判断A是底物,B是产物,再根据曲线的走势判断酶促反应速率。T1时加入酶C,A物质减少,B物质增加,可推测酶C催化A物质生成B物质,酶通过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加快反应速率,A正确;T1~T2之间,酶促反应速率加快,超过T2后,酶促反应速率减慢,B正确;T2后B增加缓慢是底物A含量过少所致,C错误;曲线是在最适温度下绘制的,若降低反应温度,反应速率会减慢,T2值增大,D正确。
【答案】C
注意:教师要引导学生重视审题分析,从题干中获取主要信息——已知条件和问题;找到已知条件和问题之间的对应关系;圈定考查的知识点,在已知条件和问题之间通过运用各知识点进行的系列推理过程建立知识联系。
一轮复习课不是“解决什么”,而是“为什么,怎么做”。新课注重概念的归纳生成——描述与下定义,而复习课将概念演绎应用——例证与解题。复习课成功的关键在于:以新情境调动学生说出旧知识,多种感官参与,巧妙联系实际,促进理解记忆,当堂落实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