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性心内膜炎模拟血管炎1例

2018-12-07 09:19岳利环林进曹恒
浙江医学 2018年22期
关键词:血管炎心动图本例

岳利环 林进 曹恒

患者 男,23岁。因“口角歪斜、口齿不清伴低热3d”于2018年5月7日收住本院。3d前患者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口角歪斜,口齿不清,右上肢无力,伴发热,体温最高38.2℃,无畏寒、寒战、咳嗽、咳痰、皮疹及关节痛,来本院急诊,查W BC 12.8×109/L,中性粒细胞82.2%。头颅CT检查示:两侧大脑半球多发低密度灶(图1),建议M RI进一步检查。急诊拟“脑栓塞、血管炎、神经系统受累?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收住入院。

图1 头颅CT检查所见

既往史:2017年10月因“发热伴四肢皮肤红肿痛”在外院住院治疗,查W BC 14.1×109/L、中性粒细胞85.1%,抗蛋白酶3抗体(PR3)阳性,胞质型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cANCA)阳性,ESR 54m m/h,C反应蛋白(CRP)72m g/L,尿隐血(+)、尿蛋白(++),24h 尿蛋白 1.353g,考虑“系统性血管炎”,予甲泼尼龙片8m g,3次/d及吗替麦考酚酯片500m g,2次/d口服治疗,复查ESR 26m m/h,CRP 4m g/L,出院后门诊复查随访,甲泼尼龙片逐渐减量至12m g,1次/d及吗替麦考酚酯片500m g,2次/d口服维持治疗。2017年12月患者因腹痛在外院外科住院治疗,腹部CT检查示:脾脏多发低密度无强化区,脾栓塞考虑;双肾局部皮质变薄,炎症后改变考虑。予禁食、补液、抗感染治疗后腹痛缓解,血象基本恢复正常后出院。出院后患者出现四肢关节疼痛,伴肌肉酸痛,偶有胸闷,未予特殊处理。

入院时查体:体温37℃,心率78次/m i n,呼吸 20 次 /m i n,血压 100/60m m H g。神志清,精神可,右侧鼻唇沟变浅,伸舌右偏,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皮肤巩膜无黄染,颈静脉无怒张。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二尖瓣听诊区闻及吹风样杂音。腹软,无压痛,无反跳痛,肝脾未及,移动性浊音阴性。右上肢肌力V-级,左上肢、双下肢肌力V级,神经系统检查(-)。

辅助检查:血W BC 12.5×109/L,中性粒细胞 80.8% ,H b 118g/L,PLT 253×109/L。ESR 15m m/h,CRP 28.87m g/L,降钙素原正常。结核感染T细胞检测阴性。抗链球菌O抗体43.9IU/m l。凝血功能:D-二聚体850μg/L,余正常。甲状腺功能正常。血白蛋白34.8g/L,乳酸脱氢酶452U/L,羟丁酸脱氢酶396U/L,磷酸肌酸激酶32U/L,肌酸激酶同工酶23U/L。核周型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pANCA)弱阳性,cANCA阴性。抗髓过氧化物酶抗体(M PO)阴性,PR3阴性。抗核抗体系列阴性。抗磷脂抗体(-)。尿蛋白(++),尿隐血(+),24h尿蛋白1.040g。脑脊液检查未见明显异常。心电图正常。超声心动图:感染性心内膜炎(i nf ect i ve endocardi t i s,IE),二尖瓣多发赘生物(前、后叶较大一枚大小分别约1.57cm×0.73cm、1.67cm×0.97cm,可随心脏摆动),二尖瓣关闭不全(中重度),请结合临床,左心增大,三尖瓣轻度反流。肺部CT平扫:右下肺小结节,增殖灶考虑。气管憩室。血培养及鉴定(左侧肢体):缺陷乏养菌。诊断:感染性心内膜炎,二尖瓣赘生物,脾栓塞,脑栓塞。患者符合IE诊断标准(改良的Duke标准)。

请心胸外科会诊后建议尽早手术。2018年5月14日患者出现左下肢肿胀,下肢动脉CT血管造影(CTA)提示左侧胫前、胫后动脉起始部闭塞。当天即行急诊二尖瓣置换+左房折叠术,术中见二尖瓣前后叶及腱索遍布赘生物,二尖瓣基本毁损,术后病理检查提示二尖瓣瓣膜纤维组织增生伴胶原化、局灶出血坏死、菌团样物及多核巨细胞反应。予万古霉素和头孢曲松抗感染治疗。术后患者病情平稳,无发热,予出院继续门诊随访。

讨论 系统性血管炎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原发性血管炎是指不合并另一种已经明确的疾病的系统性血管炎。继发性血管炎是指血管炎继发于另一确诊的疾病,如感染、肿瘤、弥漫性结缔组织病等。文献中常用模拟原发性血管炎即模拟血管炎来表示继发性血管炎。

原发性血管炎的诊断较为困难,部分尚无统一的诊断标准且易被模拟,临床易误诊,因此诊断强调必须首先排除继发性血管炎或模拟血管炎可能。本例患者以发热伴四肢皮肤红肿痛为首发表现在外院首次就诊时,当时有肾脏受累,血清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CA)和PR3阳性,诊断考虑原发性血管炎可能,予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通过病史回顾及病案复习,未发现住院期间行超声心动图及血培养检查,因此不能排除感染模拟血管炎可能。患者第2次因腹痛于外科就诊发现脾梗塞,接诊医师亦未全面回顾患者既往病史,对脾梗塞病因进行进一步追踪,忽视了原发病诊断和鉴别诊断。回顾分析患者整个病史,造成漏诊、误诊原因:(1)缺乏对IE临床特点的认识;(2)缺乏全面细致体格检查;(3)未对患者整个病史进行全面深入分析;(4)未在抗生素使用前多次送血培养;(5)遗漏重要检查。因此,提醒我们应重视发热患者鉴别诊断,重视心脏听诊等体格检查,住院患者应常规行超声心动图检查,且应提高抗生素使用前血培养、尿培养及痰培养送检率,避免漏诊。患者第3次因脑梗死住院,行超声心动图、血培养等全面检查,最终确诊为IE,提醒临床医师应该提高对IE的警惕和认识。

IE是一种可以视为模拟血管炎的感染性疾病,起病隐匿,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发热、心脏杂音等在发病初期可不典型且缺乏特异性,较易漏诊。超声心动图对IE的诊断有重要作用,对于疑似IE首选经胸超声心动图(TTE);高度疑似IE但TTE正常者推荐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TTE或TEE首次检查阴性,临床高度疑似者,建议7~10d内复查。定期随访TEE及TTE,可及时发现无症状并发症和评估赘生物[1]。另外,血培养是IE确诊的主要方法之一,IE最常见的致病菌是草绿色链球菌,其次是葡萄球菌。但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血培养阳性率偏低,早期诊断率低且出现一些血培养阴性的低毒力和非典型病原体[2]。本例中血培养结果为一种罕见的缺陷乏氧菌,对万古霉素和头孢菌素敏感,对青霉素敏感率为10.8%,在链球菌所致的IE中约占<1%,尽管比较罕见,缺陷乏氧菌可迅速破坏瓣膜结构,造成心力衰竭或器官栓塞等严重并发症。2015欧洲心脏病学会(ESC)推荐抽取3套6瓶血培养,以提高血培养阳性率[3]。此外,在本例中值得关注并讨论的是ANCA阳性对疾病的诊断意义,尽管ANCA对于ANCA相关血管炎的诊断有一定价值,但在感染性疾病、多种风湿性疾病、肿瘤患者甚至正常人群均有一定阳性率,因此ANCA阳性无法鉴别原发性血管炎与肿瘤/感染模拟血管炎。研究发现,感染性疾病中ANCA的产生与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及分子模拟机制等相关[4-5]。感染性疾病患者血清中可检测到低滴度ANCA,但随着感染控制,ANCA可转阴,极少会出现ANCA介导的进行性的不可逆性组织损伤。其中ANCA阳性亚急性IE,在缺乏心脏杂音的情况下,其亚急性或慢性感染病程能够高度模拟血管炎,常伴发肾小球肾炎等原发性血管炎的典型临床表现。Chi ri nos等[6]报道了8例ANCA阳性亚急性IE患者,同本例相似,均出现血尿、蛋白尿表现,但在发病年龄上,ANCA阳性感染性疾病年轻人多见,而原发性血管炎以中年或老年发病多见[7],本例患者为23岁年轻男性,最终诊断为IE也符合这一鉴别特点。因此,对于青年起病的ANCA阳性的患者更应该警惕感染因素的存在。在ANCA的检测方法上,因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cANCA和pANCA)假阳性率高,因此应严格联合抗原特异性ELISA法(如测定PR3和M PO)检测。治疗方面,大多数感染模拟血管炎患者在病原体清除后,自身免疫耐受可恢复,病情可完全缓解。如病原体未被及时清除,自身免疫耐受持续紊乱,ANCA持续生成将导致典型原发性血管炎的临床表现,在合理抗感染的基础上需加激素或免疫抑制剂治疗,本例在万古霉素、头孢曲松及外科治疗后仍需定期复查随访。

通过总结本例特点,提示我们在临床工作中仍应重视对发热的鉴别诊断,重视体格检查,警惕感染、肿瘤,谨慎诊断易被模拟的风湿性疾病,如诊断有异议、治疗反应差时应及时全面回顾病史,深入分析原因,对疾病作出正确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猜你喜欢
血管炎心动图本例
系统性血管炎
血管炎的分类及ICD-10编码探讨
超声心动图诊断Fabry病1例
王新房:中国超声心动图之父
《思考心电图之176》答案
西门子S7-1500 PLC串行通信的应用
窗外
早孕期超声心动图在胎儿严重先心病中的应用
超声心动图诊断Loffler心内膜炎1例
合并肾损害的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性血管炎患者临床资料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