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赛赛 张丽
英夫利西单抗是一种人鼠嵌合蛋白(包括25%的大鼠蛋白和75%的人类蛋白),近年来,其在脊柱关节炎中的应用不断增加,这种新的生物制剂可以快速控制滑膜炎症,延缓软骨和骨破坏,降低残疾率,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1]。但在英夫利西单抗输注过程中可能出现心悸、发热、过敏性休克等不良反应,因此,要求护士熟练掌握输液流程、输液事项和急救处理措施,从而为患者提供更好的优质护理。本院近年来对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住院患者64例在英夫利西单抗输注治疗时采用专科护士全程化输注管理及健康教育,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1 对象 选取2017年1—12月本院收治的在常规非甾体抗炎药基础上加用英夫利西单抗输注治疗的AS患者64例(203例次),其中男42例(132例次),女22例(81例次)。所有患者均符合1984年纽约AS的诊断标准[2],疾病处于活动期。将其中1—6月就诊采用常规护理输液管理的103例次患者作为对照组,其中男61例次,女 42 例次;年龄 17~55(32.91±4.98)岁;病程 6~49(35.12±5.64)个月。7—12月就诊进行英夫利西单抗输注管理及健康教育的100例次患者作为观察组,其中男 71 例次,女 29 例次;年龄 16~68(40.12±3.36)岁;病程 1~38(29.53±3.67)个月;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1.2 给药方法 所有患者分别于第0、2、6周及以后每隔6周给予静脉微泵注射英夫利西单抗针(瑞士Cilag AG公司,进口药品注册证号:S20160038),剂量为5mg/kg。
1.3 专科护士输注英夫利西单抗全程化管理
1.3.1 专科护士培训和设置 选取1位在风湿科工作5年及以上的,经过专业培训,熟练掌握输注流程,能够独立执行,配合抢救的专科护士来承担这项工作。
1.3.2 对患者进行评估 内容包括:(1)BMI、生命体征、过敏史、肿瘤史;(2)疾病种类、基础用药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3)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肝炎抗原抗体筛查及结核感染筛查均为阴性;(4)近期有无接种活疫苗、有无感染症状;(5)疾病严重程度;(6)心理社会评价。
1.3.3 药品管理
1.3.3.1 药品储存 药品必须保存在2~8℃冰箱冷藏室中。
1.3.3.2 药品配制 药品配制时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使用专用滤膜,现配现用,不与其他药物同时输注。(1)使用配有21号(0.8mm)或更小针头的注射器,将每瓶药品用10ml无菌注射用水溶解,轻轻转动药瓶,使药粉完全溶解,不能剧烈晃动瓶体。(2)用0.9%氯化钠溶液稀释至50ml,最终获得的输注溶液浓度范围应在0.4~4mg/ml。将专用滤膜与微泵延长管串联后接针头进行静脉注射。(3)采用22号以下留置针开通静脉通路,注射速度常规按 0~30min:10ml/h,31~60min:20ml/h,61min~结束:40ml/h,输液前后用0.9%氯化钠溶液冲洗管路。
1.3.3.3 监测生命体征 专科护士全程一对一监控,予心电监护,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每隔30min监测生命体征1次,输液完毕后继续监测生命体征1h。输液时间不得少于2h。
1.3.3.4 不良反应处理 密切观察患者在输注过程中是否出现输液和过敏反应,一旦发生,立即通知医生,根据患者情况进行相应处理[3]。(1)对于皮疹等轻度反应者,首先将输注速率调至10ml/h,并遵医嘱给予处理,每隔10min监测生命体征1次,直到恢复正常范围;输液速率每隔15min调节1次,逐步增加为20ml/h或40ml/h直至输完。(2)对于中度急性反应者,停止输注或减慢输液速率,遵医嘱给予处理,每隔5min监测生命体征1次,之后根据耐受程度,速率逐步增加至20ml/h直至输完。(3)对于重度反应者,终止输注,启动抢救机制,每隔2min监测生命体征1次,维持静脉通路和气道通畅,遵医嘱处理,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
1.3.4 个体化健康教育和随访管理 (1)心理社会指导:输注前专科护士根据患者存在的问题,进行个体化健康教育,包括英夫利西单抗的作用、优势、治疗过程、可能的不良反应和应对策略,以解除患者的忧虑。(2)药物疗效及预防感染的指导,包括迟发性过敏反应的观察和处理、用药指导、自我监测、功能锻炼等。(3)复诊指导:预约下次注射时间,建立患者档案。
1.4 观察指标 (1)观察英夫利西单抗输注过程中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2)采用Likert量表对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包括护患沟通、护理技术、应急处理和健康教育4个方面,1分为很不满意,2分为不满意,3分为一般,4分为满意,5分为非常满意。共发放问卷203份,回收有效问卷200份(其中观察组99份,对照组101份),问卷有效率为98.52%。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患者满意率比较(例)
2.1 两组患者输液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发生皮疹1例次,呕吐1例次,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0%(2/100);对照组患者发生皮疹6例次,呕吐3例次,高血压1例次,低血压胸闷1例次,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68%(11/103);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8,P<0.05)。
2.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满意率为 95.96%(95/99),高于对照组的 77.23%(78/1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02,P<0.01),见表1。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4.75±0.52)分,高于对照组的(4.22±0.9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03,P<0.01)。
AS是一种累及中轴骨,以特征性炎症性背痛为特点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4]。研究表明AS发生与TNF-α有关[4-5]。英夫利西单抗是TNF-α单克隆抗体,能与人体TNF-α快速构成稳定复合物,阻止TNF-α与细胞表面的TNF-α受体相结合,使TNF-α丧失生物活性,发挥其抗TNF-α的生物学作用,起效快,对于炎症有很好的控制作用[6-7]。但是其费用较高,疗程长,还会发生输液及过敏等不良反应,因此专科护士应在英夫利西单抗输注的过程中制定针对性护理流程,使用前认真评估患者情况,严格配制药品,发生不良反应时及时给予相应处理,以保证治疗的顺利进行[8]。
本研究观察组仅2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1例皮疹和1例呕吐)。1例皮疹患者,男,28岁,AS病史10个月,无药物过敏史。在常规非甾体抗炎药物基础上,使用英夫利西单抗治疗,在第3次输注后50min时,手臂、胸部出现点状皮疹,主诉有瘙痒感。根据医嘱,地塞米松5mg静脉推注,且调节微泵10ml/h低速率输注,20min后皮疹缓解,生命体征平稳,然后调节微泵速率为20ml/h输注至结束。在第4次输注时,笔者提前做好干预措施,输注前予地塞米松5mg静脉推注,调至微泵低速率10ml/h至结束,期间未发生不良反应。另1例呕吐患者,女,47岁,AS病史2年,无药物过敏史。使用英夫利西单抗治疗,在第2次输注后60min时出现呕吐症状,专科护士握住其手,给予精神鼓励,缓解其紧张情绪,同时减慢输液速度,最终输注顺利完成。而对照组11例次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皮疹6例次,呕吐3例次,高血压1例次,低血压胸闷1例次)。本研究发现英夫利西单抗输液不良反应以全身性皮肤及消化系统表现为主。本研究发生不良反应患者13例次,年龄18~59岁,病程6~27个月,主要发生在输注开始后40~60min,也就是药物真正输入体内的1~25min左右。研究发现患者在输注的 1、2、3、4、5、6 次均有输液不良反应发生,提示应重视英夫利西单抗的每次注射,做到规范操作,仔细观察,及时处理不良反应等;通过专科护士介入英夫利西单抗输液管理流程,患者的满意度和信任度明显提高[9]。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满意率为95.96%,高于对照组的77.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本研究中由专科护士对AS患者进行英夫利西单抗输注全程化管理不仅降低了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同时提高了患者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