卸载微信后,是真正的人生

2018-12-07 13:32刘葳漪
中国汽车界 2018年12期
关键词:肖申克苟且发票

■本刊特约撰稿 刘葳漪

在小说《肖申克的救赎》里,那些蹲监狱蹲得年数太长的人,到最后,宁愿选择继续在监狱里苟且也不愿出狱开始新的人生,因为他们已经不知道离开监狱如何生活了。被微信绑架的人生,何尝不是如此?

常在知乎上,看到网友关于“卸载微信”“不发朋友圈”的谈论,绝大多数已经不用微信的人,最终的结论是“就像扔掉一样东西,刚开始的时候会觉得不习惯吧,但是时间久了,你肯定会拥有另一种不曾发现的美好。”

从下载微信的那天起,我就没有打开过朋友圈功能,极偶尔点个赞,也有至少几小时甚至几天的时差。我大致知道朋友圈的规则,跟平时刷Twitter的顺序和动作差不多吧。

年中开始,我就和最好的朋友、家里的亲戚都声明,不再用微信了,大家要么利索地发一条短信,要么直接打电话,再也不会有闲聊扯皮的瞬间。以前来来往往十几条、几十条的废话,现在一两分钟就解决问题,粘滞油腻的感觉一扫而光。

入秋,远离故乡,悠然古今的那几天,忽然顿悟到,生命中重要和不重要的事情,泾渭分明。在《哈利波特》中小魔法师们购买道具和书籍的肉铺街上,微信便潇洒地从手机里彻底消失了。(当然,Pad里还有这个应用,不至于错过什么工作消息,仅此而已)

卸载微信,算是真正的断舍离吧。

据腾讯发布的《微信数据报告》称,微信用户平均每天使用时间达到66分钟;21%的用户平均每天花费1-2小时;18.1%的用户平均每天花费2-4小时。人生一世草木一秋,无非就是几十年,把每天1/6的时间浪费在微信上,那不就像得了一场无药可医的慢性病?

微信的作用在于和朋友同事闲聊扯皮;作为线下非大额消费支付工具;在即将道别时,用“扫一扫”缓解面面相觑的尴尬;发票圈刷找到存在感;浏览订阅号推送的各类信息;以及所有人都喜忧参半的建群。

仔细想想:

我不会和价值观不一样的人闲聊,也不会有私交;如果价值观一样,那就把人家当朋友常常见面认真对待——微信没用了;

信用卡的闪付功能,远比微信更快捷,小额也不用签字——微信没用了;

不发票圈;肤浅无聊的碎片信息看多了会严重影响逻辑,背离常识——微信没用了;

订阅号推送的消息,如果你有读书习惯的话,其实真的不具备更多价值——微信没用了。

手机里没微信,自然不必扫一扫,职业一点的话就发邮件,干脆一点的就打电话;还有,对于微信语音这件事,如果是手断了、老花眼或是病残孕各种身体抱恙不适,打字费劲可以理解,倘若不是健康原因,那么喜欢对着对话框滔滔不绝的人,一定是自私、家教差无疑。

把微信从手机里删除的一个多月,在原有的基础上,我差不多又多读了十几本书,而且阅读速度比之前更快,一字不落地看,一小时100页。工作的信息也没错过,因为不会没事儿拿手机来玩儿(毕竟自己人都不再发微信了),反倒效率高了不少。我开始制定新的读书计划,这体会正如余华的一部著作,是《温暖和百感交集的旅程》。

我们常对未来两年好高骛远,却对未来十年鼠目寸光。这句话,让我果断地从手机里删除了微信。

在小说《肖申克的救赎》里,那些蹲监狱蹲得年数太长的人,到最后,宁愿选择继续在监狱里苟且也不愿出狱开始新的人生,因为他们已经不知道离开监狱如何生活了。被微信绑架的人生,何尝不是如此?

猜你喜欢
肖申克苟且发票
别让苟且 成为习惯
浅谈医院财务报销发票的审核
希望:奔向自由的力量
比“肖申克”更嚣张的反转
苟且的人生,想想就泪奔
关于发票显示额外费用的分歧
解读《肖申克的救赎》中的多重主题
全国增值税发票查验平台启用
信奉苟且,到了远方还是一样苟且
功成名就的高晓松配谈 “苟且”吗?